第四节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一、概述
为了维持健康状态,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都需要从一日的饮食中获取,因此,怎样科学合理地安排每餐膳食以提供数量、比例及质量适宜的营养素变得尤为重要。营养素长期供应不均衡就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的发生,为了保证人体合理摄入营养素,避免不良危害的出现,营养学家根据营养素需要量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年龄、性别及劳动强度、生理状态下人群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并详细指出了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参考值来评价膳食质量和制订膳食计划。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是在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它为各种营养素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摄入范围,包括一个上限值和一个下限值。可耐受最高参考摄入量是一种营养素每日摄入量的安全上限值,即一个健康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达到这一上限值均不会产生毒副作用的最高摄入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耐受最高参考摄入量包括膳食、强化食物和添加剂等各种来源的营养素之和;而平均需要量则是一个最低值,如果个体在膳食中获得的一种营养素达到这个值,则很可能有50%的人会发生营养素缺乏。
1.推荐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发展
1941年提出并制定了第一个推荐膳食营养素摄入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RDA),人们根据当时的认识以预防营养缺乏病为目标而提出的人体需要每日膳食中能量和营养素的种类与数量。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其提出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预防营养缺乏病的发生。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与知识的不断更新,科学工作者对RDA进行了多次修订,1989年美国第10版RDA的发表成为指导美国人群营养素需要方面的权威性文件,同时,它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DRIs的发展背景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膳食模式的改变,相关营养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人体必不可少的每日需要摄入的营养素来源于各类食物,其也影响着上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营养素的摄入标准提出新的要求刻不容缓。DRIs便是在这一背景下根据RDA的制定发展起来的,与后者相比,DRIs不仅考虑到防止营养不足的需要,同时考虑到降低慢性疾病风险的需要。
3.DRIs与RDA的关系
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RIs中一些营养素的摄入量的值与原来的RDA相比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对这些参考摄入量的解释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及解释,一些营养素的摄入量较原来有所增加或相应地降低,这些调整是根据近些年来的营养工作者以及专家们在营养调查和营养学研究工作来制定的,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另外,在提供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同时,营养学家还提供了这些营养素丰富的膳食来源,更加深刻地为合理营养提供实践依据。
4.DRIs的内容变革
随着营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DRIs的内容逐渐丰富,为营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提出了更多的数值,尽可能多地涵盖了必需营养素和有益于健康的其他膳食成分的摄入量的研究资料。初期主要包括四个指标: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增加了与非传染性慢性病有关的三个指标: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和特定建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