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科临床护理思维与实践
- 朱霞明 刘明红 葛永芹
- 3453字
- 2020-08-28 09:44:44
病例6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患者男性,20岁。因“发热十天”就诊。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高峰38.7℃,伴有咳嗽,无痰,无胸痛。门诊查体多发浅表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阳性。血常规:WBC 12.4×10 9/L,Hb 85g/L,PLT 56×10 9/L;血百分数:中幼粒细胞20%,淋巴细胞30%,原始幼稚细胞50%。骨髓形态学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10%,红系6%,粒红比1.7∶1,全片见两个巨核细胞,血小板罕见,原始淋巴细胞40%,幼稚淋巴细胞30%,成熟淋巴细胞14%,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免疫分型60%幼稚群体B淋系表达,染色体:46XY,t(9;22)(q34;q11),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 ALL)收住入院。
一、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
(一)入院时
1.诊疗情况
入院后查体:T:39.0℃ [1],P:94次/分,R:20次/分,BP:122/74mmHg。神清,步入病房、面色苍白 [2],上肢及下肢、腹部皮肤见散在出血点 [3],胸骨轻压痛。颏下、颈部、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质韧,无压痛 [4]。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口腔黏膜无溃疡、无出血。颈胸腹B超示:脾大,双侧腋窝、颈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腹部平坦、无压痛、肝肋下2.0cm、质软,脾肋下4cm。患者咳嗽明显,无痰、双肺听诊两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啰音。患者主诉头昏、乏力、偶有心慌、胸闷。查WBC:15.9×10 9/L,Hb:80g/L,PLT:50×10 9/L,既往体健,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入院当天即给予腰穿,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找脑脊液幼稚细胞,当天报告示脑脊液未见幼稚细胞等异常。
思维提示
(1)T 39.0℃:发热是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大多数发热是由于继发感染所致。继发感染是白血病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因为正常粒细胞缺乏或功能缺陷所致。故针对该患者应在积极寻找感染灶的基础上,密切观察体温及伴随症状的变化、实验室及其他影像学结果,并积极采取各种降温措施,感染性高热的患者,慎重选择敏感的药物,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反应。
(2)患者出现贫血症状:贫血常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半数患者就诊时已有重度贫血。贫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极度增生与干扰,造成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贫血的主要表现包括皮肤黏膜苍白、疲乏、困倦、软弱无力,中度以上贫血的患者,常出现呼吸加快以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另外,长期严重贫血者,由于心脏负荷增加及心肌组织缺血、缺氧,可致贫血性心脏病,可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全心衰竭,严重贫血可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无氧代谢增强及晕厥的发生。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在此基础上明确贫血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3)皮肤出血:几乎所有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病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主要原因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减少、白血病细胞浸润、感染以及细菌毒素对血管的损伤。出血可表现为全身任何部位,以皮肤淤点、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女性患者月经过多或持续阴道出血较常见,眼底出血可致视力障碍。严重者发生颅内出血可致死亡。因此,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出血表现形式,发生的急缓,主要部位与范围,重点评估有无与出血相关的体征,密切监测血小板、血凝常规等实验室相关结果,出血能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处理。
(4)患者有胸骨压痛,多处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常为白血病细胞浸润脏器所致的症状。有脾脏轻或中度肿大,肝脏多轻度肿大,质软。淋巴结肿大多较轻,局限于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有腹腔淋巴结浸润者常诉腹痛。有部分患者以骨或关节痛为起病主要症状,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膜或骨膜下出血所致。护士应注意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变化,给予措施提高其舒适度。
2.护理评估
患者有贫血症状,同时出现了高热、出血、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
3.护理思维与实施方案
(二)住院过程中
1.诊疗情况
入院后患者咳嗽明显,时有白色黏痰,无胸闷胸痛气促,无腹痛腹泻,无肛周疼痛。CT示左下肺感染,予头孢吡肟抗感染治疗,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咳嗽症状减轻。患者明确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讨论予伊马替尼联合CTX+DVP方案化疗,化疗过程中予水化碱化,止吐利尿,美斯纳预防出血性膀胱炎等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主诉夜间睡眠差,多梦、易醒,情绪悲观 [5]。化疗+14天患者再次出现发热及咳嗽咳痰,血常规WBC 0.3×10 9/L,Hb 64g/L,PLT 19×10 9/L [6],复查胸部CT示两下肺感染伴少量胸腔积液,痰培养未见特殊菌落,GM试验阳性,予以卡泊芬净抗真菌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积极输血支持,后患者体温逐步得到控制。治疗3周时患者血象指标渐恢复,+42天血象WBC 2.5×10 9/L,Hb 93g/L,PLT 221×10 9/L,复查骨髓本病完全缓解,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期间患者3次脑脊液检查均正常,予预防性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化疗 [7]。
思维提示
(5)患者初次患病,角色转换不能适应,对相关知识缺乏,担心疾病预后等,均会造成患者情绪的波动,睡眠障碍。多数患者会背上不治之症的沉重心理包袱,容易感到恐惧、悲观、绝望等负性情绪,此时心理支持显得特别重要。
(6)骨髓抑制是多种化疗药物共同的不良反应,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有双重效应:首先是有助于彻底杀灭白血病细胞,但严重的骨髓抑制又可明显增加患者的重症贫血、感染和出血的风险而危及生命,多数化疗药物骨髓抑制作用最强的时间是7~14天,化疗期间护士应遵医嘱检查血象,加强感染、出血、贫血的预防、观察和处理,协助医生正确用药。
(7)MTX鞘内注射: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隐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白血病细胞常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源,尤其急淋患者。患者行鞘内注射治疗后,护士应遵医嘱予去枕平卧4~6h,注意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ALL诱导CR后,在巩固强化期间给予鞘内注射预防和治疗CNSL是非常重要的。
2.护理评估
患者存在知识缺乏,焦虑,肺部感染加重等表现。
3.护理思维与实施方案
(三)出院前
1.诊疗情况
经过周全的治疗与护理。住院40日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体温正常,无出血症状、无咳嗽、无痰,颏下、颈部、腹股沟及肝脾淋巴结已缩小至正常;复查血常规、血凝常规、骨髓象及脑脊液结果均示正常,CT示肺部感染基本控制;住院42天后出院 [8]。
思维提示
(8)成人ALL的预后往往不如小儿ALL,需定期复查,巩固维持治疗,出院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2.护理评估
患者体温正常,症状缓解,予出院,需加强出院前健康宣教。
3.护理思维与实施方案
二、护理评价
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护理上给予了一系列的护理方案的实施。入院时患者有发热,贫血,出血等症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住院期间,随着本病的进一步影响,患者又出现感染加重和情绪问题,为了安全度过化疗不良反应期、粒缺期,在治疗本病同时制定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案,用护理手段为患者解决了基本问题,为其尽快恢复奠定了基础。出院前针对本病特点给予详尽的出院宣教和指导,帮助患者为下一步治疗做好准备。
三、安全提示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由于白血病细胞的直接浸润,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表现。临床检查及尸检,CNSL的发病率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为74%。CNSL的初发灶在软脑膜,脑膜上的白血病细胞积聚可导致脑脊液循环的阻碍引起颅内高压。如果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至颅底颅神经孔部位,可以压迫颅神经,致颅内压升高及颅神经的损害,引起视神经盘水肿及颅神经麻痹。颅内压增高主要表现为恶心、头痛、心率减慢、视力模糊及颅神经麻痹等症状,此外尚可呈现癫痫、共济失调、昏迷、脑膜刺激征、偏瘫及全瘫等。
四、经验分享
1.患者的“焦虑时间” 化疗期出现消化道反应时,如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消化道反应出现的时间及反应程度除与化疗药物的种类有关外,常有个体差异性,患者一般第一次用药反应较强,以后逐渐减轻,症状多出现在用药后1~3h,持续数小时到24h不等,体弱者症状出现较早且较重。因此,化疗期注意保证良好的休息与进食环境、选择合适的进餐时间、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等等。化疗期可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黏膜炎、多脏器的损害等,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各项生化指标、血常规、血凝常规等实验室指标。
2.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反应过程与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大致相同,常经历震惊否认期、震怒期、磋商期、抑郁期和接受期。另外患者由于长期、反复化疗的原因,个人形象及身体状态较前发生明显变化,如化疗后致脱发、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导致的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肌无力、肌萎缩、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水肿、高血压、低血钾、糖尿、骨质疏松等症状,使患者非常痛苦。故在护理上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感受,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