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证

1.临证原理
同少阴病,太阳病。
2.方剂简介
(1)意义:
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少阴阳虚水泛证的著名方剂,后世多有发展。衍化方有姜细味真武汤、香砂真武汤、五苓真武汤、理中真武汤、桔干真武汤,还有真武汤加肉桂、黄芪、当归、杜仲、山萸肉、核桃、远志、吴茱萸、小茴香、淫羊藿、羌活、木通、淡竹叶、藿香、荆芥、蔓荆子等。
(2)组成:
由熟附子、白术、茯苓、干姜、白芍,五味药而成,即附子汤去人参改干姜。临床验证,似不应去人参。
(3)功用:
温肾阳、利水气。
(4)主治:
少阴阳虚水泛证。《伤寒论》经文第316条曰:“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3.辨证论治
以《伤寒论》经文第316条辨证论治如下:
依据临证原理,确定“腹痛,自下利者”为主症,“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为病位、病性、病程、性症、病理、或然症、以方测证。
“腹痛,自下利者”,由水寒之气,停蓄于里,浸渍胃肠,下迫大肠则为之。由于水寒之气,影响气血运行,不通则痛。“少阴病”是指心肾阳气本虚;“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说明邪气渐深,肾阳日衰,阳虚寒盛;“此为有水气”,说明邪气渐深,肾阳日衰,阳虚寒盛,水气不化,泛溢为患所致;“四肢沉重疼痛”,由于水寒之气,外攻于表,浸渍肢体而为之;“小便不利”,由于水寒之气,停蓄下焦,膀胱气化不行而为之;“其人或咳”,由于水气上逆犯肺所致;“或下利”,由于水邪下趋大肠,传导失司所致;“或小便不利”,由于下焦阳虚,不能制水所致;“或呕者”,由于水邪犯胃,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所致;“真武汤主之”,以方测证,当知少阴病阳虚水泛证。
所以综上所述,病位、病性、病程、性症、病理、或然症,以方测证,可以确定主症“腹痛,自下利者”为阳虚水泛证。
病证已明,论治由生。温肾阳利水气,自然为治则,以真武汤主之。
4.临证笔录
阳虚水肿证
例一:
文某,男,74岁。初诊:1995年3月17日。
病史:
患者两下肢水肿3个月,加重半月。水肿时重时消,劳累时重,休息时轻,睡眠好时亦轻。以小腿下1/3处明显,扪之凹陷,肌肤凉感喜温。医院做了各种检查,结论未发现心肾、肝脾器质性疾病,不用害怕,紧张。患者又听人说,弄不好就要截肢,因此慌慌张张来看中医。
中医检查:
望舌苔薄,舌质淡白,切脉沉而尺弱。两小腿下1/3处,扪之有凹陷,肌肤冰凉。证乃肾阳虚衰,水泛下肢。治以温补肾阳,以消水肿。选方:真武汤加味。拟方:熟附子10g(先煎)、茯苓30g、炒白术15g、生姜10g、白芍10g、桂枝12g。七剂服完,水肿见消,续用七剂,水肿已瘥。
心语:
水肿为主症,各个性症,苔脉体征,皆可确定水肿为阳虚水泛证,辨证精确,投真武汤14剂,水肿已愈。
例二:
房某,女,50岁,初诊:1995年6月24日
病史:
患者四肢浮肿三年,以下肢为甚,踝以上扪之凹陷,小便量少,小腹隐痛,喜温恶寒。
中医检查:
舌苔薄,舌质淡白,脉沉微,肌肤冰凉。辨证:肾阳虚衰,水饮内停。治以温阳利水,消水退肿。选方:真武汤。拟方:熟附子10g(先煎)、茯苓30g、白术30g、生姜10g、白芍12g、桂枝12g。七剂服完,下肢水肿缓解,小便增多,原方续服七剂,水肿等症,基本已愈。
心语:
下肢水肿,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其中脾肾更为重要,因脾主运化,肾主水,皆靠肾阳气化作用,而推动水液代谢。若由于脾肾阳虚,导致水泛为患,形成下肢水肿。治疗适用真武汤加味,效果甚佳。
大汗亡阳证
姜某,女,53岁。初诊:2002年12月24日。
病史:
患者体质素虚,不耐风寒而感冒。为防缠绵不愈,发热不退,前赴医院看中医。大夫察色按脉,认为太阳伤寒证,给予辛温峻剂,麻黄汤三剂,煎好喝完,并遵医嘱,喝热粥,盖被。结果出汗太多,大汗淋漓不断。减衣被后,依然汗出如水。为时已久,周身怕冷,肌肉跳动,口渴,手足厥冷。因此转我门诊。
中医检查:
舌苔薄白,舌质淡,切脉沉微欲绝,根本无浮象,手摸汗液清凉,毫无热意。证为大汗亡阳,阴液欲竭,选方:真武汤加野山参,去茯苓。拟方:熟附子12g(先煎40分钟)、生白术15g、生姜6g、野山参10g、白芍10g。药尽一剂,大汗减少,肌肉跳动亦轻。再服两剂,以资巩固疗效,诸症告愈。
心语:
野山参,性味甘平,入脾肾,大补元气,生津益阴。有人说真武汤不应去人参是有道理的,临证可以证明此说。
肾阳虚水肿证
房某,女,18岁。初诊:2002年5月18日。
病史:
周身水肿3年,以面目及下肢为重,时轻时重,腰膝酸楚,头晕目眩,尿检,蛋白(+~++),而且有管型,医院诊断慢性肾炎,久治不愈。
中医检查:
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下肢扪之有凹陷,肌肤发凉。肾主水,赖肾阳气化,以推动水液代谢。脾主运化,当然参与水液代谢,由于脾肾阳虚,水液为患,而成水肿。选方:真武汤加味。拟方:熟附子12g(先煎40分钟)、生白术15g、生姜6g、党参15g、云苓15g、桂枝10g、白芍10g。水煎,服七剂,水肿已轻。原方随证加减,先后服月余,诸症皆愈。复查尿检已无蛋白、管型。
心语:
因肾主水,味咸,故应少吃盐,以免影响肾主水功能,影响水肿。
肾衰竭
云某,男,50岁。初诊:2002年12月24日。
病史:
患者患慢性肾炎已十余年,近三年来病情加重。肾脏功能有衰竭之象。全身水肿,下肢较重,头晕,恶心,甚时呕吐,纳谷呆滞,腰膝酸楚,小便量少。尿检:尿蛋白(++),肌酐148μmol/L,尿素氮7.5mmol/L,RBC 3.5×10 12/L。久治无效,转诊中医。
中医检查:
大便时干时溏。慢性病容,舌苔薄白,舌质淡,边有齿印,脉沉细无力。因肾主水,赖肾阳气化,鼓动三焦,水液代谢。若肾病久衰,阳气虚耗,无以化气;水离血脉,形成水肿。概括为阳虚水泛为患,治以温阳化气,行水消肿。选方:真武汤加味。拟方:熟附子10g(先煎40分钟)、茯苓30g、白术30g、白芍12g、生姜10g、党参15g、熟大黄10g、厚朴12g、芒硝4g(冲服),水煎,早晚温服,日一剂,七服。一周消肿大半。续服七剂,水肿已退,再进七剂,诸疾皆愈。
心语:
维持大便通畅是至关重要的。绝对不能使大便干燥,大便秘结,排毒即受阻;大便通畅,排毒就通畅,它决定于推动力和润滑力。适当活动,多吃青菜,按时登厕锻炼,则有利于提高大便推动力、润滑力,保证大便通畅,有利排毒,缓解水肿。
心肾阳虚证
丁某,男,50岁。初诊:2002年6月26日。
病史:
患慢性支气管炎20年,肺气肿5年,肺心病2年,近来病情加重,水肿渐增,咳嗽气喘,咳痰清稀,胸闷,心悸,活动后心慌,小便量少,纳谷呆滞,四肢不温。医院诊断肺心病。经朋友介绍,前来看中医。
中医检查:
舌苔薄白,舌质滑,紫黯,脉沉微欲绝。证乃心肾阳虚,水液不得气化而成水肿。痰涎壅肺而咳喘。治予温补肺心脾肾,化气利水消肿,润肺止咳平喘。选方:真武汤加味。拟方:熟附子10g(先煎)、炒白术15g、茯苓15g、生姜10g、白芍10g、党参15g、杏仁10g、清半夏9g。服完三剂,下肢水肿见消,续服三剂,心悸心慌缓解,再用七剂,咳喘得减,上方加三七块6g,服用半月,诸症已平。
心语:
肺心病,主要涉及肺脾心肾四脏。心主火,肾主水,水火相济,阳气充沛,气化而消肿;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健脾益肺,化痰止咳而平喘。因为真武汤组方全面(心肾脾肺),所以治疗肺心病疗效高。
肝硬化腹水
文某,男,70岁。初诊:1998年8月4日。
病史:
患者慢性肝炎5年,嗜好饮酒,由于饮酒过多,直接伤害肝脏,病情逐渐加重,纳呆,腰酸胀。腹大如鼓,身体消瘦,下肢发凉。检查肝功,多项不正常。诊断肝硬化腹水。后转中医调治。
中医检查:
慢性病容,机体消瘦。患者平卧,叩腹如鼓,侧卧,叩之可见移动性浊音,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迟,诊断腹水无疑意。腹水为主症、性症,苔脉体征、病因病理皆支持阳虚水肿。选方:真武汤加味,健脾补肾,温阳利水。拟方:党参30g、茯苓30g、炒白术30g、生姜10g、熟附子20g(先煎40分钟)、白芍10g、桂枝12g、五味子12g。水煎服,七剂。药尽,水肿渐消,饮食增加,上方再续14剂,复查肝功,转氨酶由560单位下降至49单位,黄疸指数由60U降至10U。
心语:
许多文献说明五味子有降转氨酶的作用。在我的临证中亦有此体会。向病人讲明饮酒伤肝的道理,有肝病禁止饮酒。发现饮酒者勒令出院。
慢性咳喘
邱某,男,70岁。初诊:2010年9月8日。
病史:
患者慢性气管炎30余年,近几年病情加重,此发咳嗽气喘月余。每逢季节交替,遇寒则发,痰多清稀,早晨为重,咳痰完毕则轻。胸闷气喘,心悸不安,形寒肢冷,医院总是诊断为慢性气管炎。
中医检查:
苔薄舌质淡白,脉沉而弱。肺主气,司呼吸。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慢性支气管炎多由此阐述道理。临床咽喉不痛,乳蛾不红不肿,即使苔腻偏黄,舌质淡红,咳痰微黄,只要身寒肢凉,舌质淡白,脉沉而弱,亦可选方:真武汤加味。健脾益肺,温阳化痰,以止咳喘。拟方:熟附子6g(先煎)、炒白术15g、茯苓15g、生姜10g、白芍12g、党参20g、厚朴12g、杏仁10g。药进七剂,晨起咳痰变稀,气喘亦轻。煎服两月,诸症皆愈。
心语:
慢性支气管炎开始多认为痰热咳嗽,其实不一定是痰热咳嗽,咽不痛,乳蛾不肿即可排除。投以真武汤,常获良效。
老年震颤
于某,男,64岁。初诊:2009年4月4日。
病史:
患者老年震颤5年,逐年加重,开始头部不自主地摇动,自己感觉不到,别人问他怎么摇头呢?这才觉察。赴医院做检查,做CT、MRI未发现任何实质改变。终诊:帕金森病。询问起因,患者回忆:在这之前,因鼻子干燥,抠之,引起大出血,约有一大碗,只多不少。随后发现摇头症,并且头晕,劳累后加重。面黄肌瘦,神疲乏力,尤其怕冷,手足发凉等。此病关乎大脑,非同小可。据说看中医,补肾健脑,可治此病。
中医检查:
肾主藏精,主骨生髓,髓之海为脑。因此中医衍化为许多补肾健脑方法,医治各种大脑虚损疾病。检查: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而弱。慢性病容,不自主地摇头。本证主症为“摇头”,性症、苔脉、体征及病因病理,皆可确定脾肾阳虚水泛为患。治予温补脾肾之阳,温煦筋脉,抑制摇头。选方:真武汤加味。拟方:熟附子10g(先煎40分钟)、茯苓15g、炒白术15g、生姜10g、白芍10g、党参15g、桂枝12g、大枣5枚、阿胶12g(烊化冲服)、灵磁石40g。水煎服三剂,手足发凉减轻,上方再服四剂,摇头亦轻,再服半月中药,摇头暂停。
心语:
上面的临床实践只能说明补肾健脑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一条路子,即使不能根治,暂时减轻病人的痛苦,也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