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汤证

1.临证原理
同太阳病。
2.方剂简介
(1)意义:
本方是《伤寒论》治疗胃脘有热,肠中有寒,即上热下寒证的名方,后世多有发展。
(2)组成:
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
(3)功用:
清上温下,寒热同治。
(4)主治:
《伤寒论》经文179条曰:“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3.辨证论治
以《伤寒论》经文第173条辨证论治如下:
依据临证原理,确定“腹中痛,欲呕吐者”为主症,“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黄连汤主之”为病理,以方测证。
“腹中痛,欲呕吐者”,由于寒邪在腹,脾气受损,寒凝气滞,经脉不和,故腹中痛;邪热偏于上部,包括胃脘上至胸膈,邪热上逆则呕吐。“伤寒”指太阳伤寒证,病属营卫不和;“胸中有热”,说明为呕吐的病理现象;“胃中有邪气”指明为腹中痛的病理现象;“黄连汤主之”,以方测证,当知为胃脘上至胸膈有热,脾与大肠有寒,即上热下寒证。
所以综上,病理、以方测证,可以确定主症“腹中痛欲呕吐者”为上热下寒证。
病证一明,论治由生,治疗原则当然是清上温下,方选黄连汤主之。
4.临证笔录
胃热肠寒证
丁某,女,30岁。
病史:
呕吐,小腹痛3个月,加重半月。当纳食后上腹胀喜凉,烧心,泛酸,心下灼热,甚则引致恶心呕吐,喜食寒凉食品。但之后小腹疼痛加重,并且伴有大便溏薄,泄物清冷。四方求医,从无效果,服白虎汤,胸中得适,服黄连素泄泻减轻,而小腹痛重。
中医检查:
患者就诊时刻,欲呕吐,不方便去厕所。观其舌苔薄腻黄,舌质淡红,切脉沉缓,可提示胃脘有热,大肠有寒,即上热下寒证。上热作胀,胃气上逆则恶心,甚则呕吐;下寒则大便溏薄,泄物清冷,小腹寒冷,气机不畅则痛。治以清上温下。选方:黄连汤加减。拟方:黄连6g、党参15g、干姜6g、大枣5枚、甘草6g、肉桂5g、法半夏9g。三剂呕止,四剂大便成形,七剂巩固。
心语:
我喜用肉桂替代桂枝,因大肠之传导作用,亦与肾阳气化有关,加一味肉桂既有补肾阳之用,又有温暖大肠之功,效果较好。
胆热致痞证
邱某,男,27岁。
病史:
患者左上腹疼痛月余,加重十天。病人性情孤僻,易生闷气,饭后撑心触肋,上腹隐约作痛,嗳气矢气后疼痛减轻,吃肉疼痛加重,厌油,食少消瘦,神疲乏力。前赴医院,排除胃炎溃疡,确诊为胆囊炎,患者害怕输液打针,特来看中医。
中医检查:
舌苔腻黄,舌质红,切脉弦数,胆区拒按。证属胆热致痞。源由肝气不疏,胆热气壅,气机不畅作痞而作疼。治以疏肝理气,清胆消痞。选方:黄连汤加减。拟方:黄连6g、清半夏9g、党参15g、生姜10g、甘草6g、柴胡12g、郁金15g、黄芩12g、七剂。从此,患者再未前来复诊,心想病人服药不合适吧。未想到一个月后,患者前来告愈,表示感谢,服完七剂,诸症皆愈。
心语:
患胆囊炎,多与情志有关,平素易生闷气。得病后,可以放射到背部引起疼痛。辨证时可注意,肝病一般不向背部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