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临证原理
同太阳病。
2.方剂简介
(1)意义:
本方是《伤寒论》治疗热痞的名方,后世多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基础进一步衍化发展。
(2)组成:
由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组成。
(3)功用:
泄热消痞。
(4)主治:
《伤寒论》经文第154条曰:“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3.辨证论治
以《伤寒论》经文第154条辨证论治如下:
依据临证原理,确定“心下痞,按之濡”为主症;“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为体征,以方测证。
“心下痞”是指胃脘部堵闷痞塞,即心下痞,心下按柔软而不硬不痛。心下由于误下,邪热内蕴而成;“按之濡”,按柔软不硬不痛,即按之濡是气痞的特点,由于痞塞影响气机不畅而成。“其关上浮者”,关脉主候脾胃,浮脉乃为阳脉,主热,说明中焦有热而气机痞塞不通;“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以方测证,当知证为热痞。所以综上,体征、以方测证,可以确定“心下痞,按之濡”为热痞证。
病证一明,论治由生。既然心下痞为热痞证,治则当然为泄热消痞,方选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4.临证笔录
急性胃肠炎
丁某,男,30岁。
病史:
患者在饭店吃不洁净食品,上腹胀满,上吐食物,下泻黄水,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口气特臭,小便短赤,大便泻下黄水,肛门灼热,热辣作痛,赴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经用抗生素及维生素罔效。经朋友介绍,前来看中医。
中医检查:
舌苔薄腻,舌质红,切脉滑数。上腹部扪之柔软,不硬不痛,无有硬块。证属热痞,无形邪热壅于胃肠,气机痞塞,胃气上逆则呕食物,热邪下迫肠道则泄黄水。治以泄热消痞,选方: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拟方:酒大黄10g、黄连6g、黄芩12g、粳米一撮。冷水浸泡半小时,煎一刻钟而成。一剂呕止,二剂泻止。
心语:
①水煎15分钟,不可久煎,当取大黄苦寒,泄热和胃之意,久煎泄热作用小,且有活血化瘀作用。黄连不可用大量,小量味苦可厚胃,于清胃热之中,寓有补胃之意。②后世所谓“清热解毒,用以消炎”,由此奠基而向前发展。实质为清热解毒之鼻祖,如《肘后方》黄连解毒汤,即去大黄,加黄柏、栀子而成。
口舌生疮证
邵某,男,42岁。
病史:
口舌生疮10年,口腔黏膜溃疡,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舌尖亦溃烂,疮面疼痛难忍,饮酒食椒,其痛加剧,口臭,大便秘结,5~7日一行。溃疡反复发作,影响吃饭,四方求治,皆无效果。医院诊断为口腔炎。经朋友介绍,看中医诊治。
中医检查:
右侧口腔黏膜有三粒溃疡,大如绿豆,溃疡盖有白色脓液。舌尖可见两粒溃疡病灶,较口腔溃疡为小,周边红,中间白。证乃胃肠炽热,上则熏蒸胃腑,口舌生疮,下则热盛,耗伤津液,肠燥便秘,治以大黄黄连泻心汤。选方:大黄黄连泻心汤。拟方:酒大黄10g、黄连10g、黄芩12g。水泡30分钟,开锅煮10分钟,三剂服完,其痛减轻,大便泄下三次,量多,热臭,再服七剂,口舌溃疡已愈合,大便畅通,病已痊愈。
心语:
嘱其勿饮酒,勿食辣椒,多吃蔬菜,每日蹲厕十分钟,锻炼排便推动力和润滑力,确保大便通畅,减少口腔溃疡发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