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证

1.临证原理
同太阳病。
2.方剂简介
(1)意义:
大青龙汤是《伤寒论》治疗不汗出而烦躁的名方,临床常用,多有发展。后世《济阴纲目》大青龙加黄芩汤,即本方加黄芩。
(2)组成:
麻黄汤加生石膏、生姜、大枣而成。
(3)功用:
辛温解表,清热除烦。
(4)主治:
《伤寒论》经文第38、39条有论述。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主之。”
3.辨证论治
以《伤寒论》经文第38条具体辨证论治如下:
依据临证原理,确定“而烦躁者”为主症,“太阳中风,发热恶寒,身疼痛,脉浮紧,大青龙汤主之”为太阳伤寒表实证,性症、体征,以方测证。
“不汗出而烦躁者”,由于风寒外束不汗出,阳气无从宣泄,郁而化热所为。“发热恶寒,身疼痛,脉浮紧”为太阳伤寒证,由于风寒在表,卫气被束,营阴郁滞,输送营血抗邪不利之证。“不汗出”是烦躁的前因,烦躁是后果。不汗出,则水分就不能带走热量而烦躁为之;“太阳中风”实为太阳伤寒证,为外感风寒而发病;“大青龙汤主之”,以方测证,乃为风寒表实兼里热(烦躁)证。所以综上所述,性症、太阳伤寒表实证、体征、以方测证可以确定烦躁为太阳表实兼里热证,即俗称“寒包火”证。
病证已明,即可论治。“清热解表,清热除烦”必然成为治则,方选大青龙汤主之。
4.临证笔录
寒包火证
例一:
许某,女,20岁。
病史:
患者由于穿衣薄而少,时逢寒流,患太阳伤寒证,身热烦躁,分毫无汗,胸闷尤甚,自觉难以透气。习惯吃中药治病,故前来看中医。
中医检查:
观其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紧而数,咽部不痛。风寒袭人,《内经》说“毫毛毕立”,实质起到隔热作用,以保护体温。若里气不和,风寒乘虚而入则发病,外有风寒束表,内有郁热,故而烦躁,所谓俗称“寒包火”。治则:发汗解表,清热除烦。达到《内经》所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目的。选方:大青龙汤。拟方:麻黄6g、杏仁9g、桂枝10g、生姜1og、大枣5枚,生石膏30g、甘草6g。服一剂立效。
心语:
汗出可降低体温(水分带走热量),故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我国近2000年前,认识到此理,实属难能可贵。
例二:
关某,男,40岁,夏季。
病史:
时值夏季,高温酷热,傍晚因为气温高亢,肌表汗腺大都张开,时至午夜,风寒外邪乘虚而入,导致感冒。临床见有胸闷、烦躁、无汗,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而数。
中医检查:
苔薄、舌质红、脉浮紧而数。证为外有风寒束表,内有里热烦躁,俗称“寒包火”。治则:辛温发汗,内清里热。选方:大青龙汤。拟方:生石膏30g、麻黄6g、杏仁10g、桂枝10g、生姜6g、大枣5枚、甘草6g。水煎服,两剂,服一剂,诸疾告愈。
心语:
我信奉《内经》所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心中烦躁等症皆愈。我临床50多年,这是最快病愈的一例。说巧也巧,最慢最长的一例,我曾治一例心脑血管病,长达13.5年,每日服一剂,大年初一亦不间断。
例三:
于某,男,20岁,学生。
病史:
患者平素汗多,此因游泳受寒而感冒。发热头痛,无汗,胸闷烦躁,迁延数日不愈,其苦难忍,因害怕打针,故来看中医。
中医检查:
发热身痛,面色红,气息促,舌苔薄白,舌质尖红,脉浮数,“寒包火”矣。予两剂大青龙汤,服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汗带走热量,病情而愈。
心语:
中医有关“恒温”的理论甚少。气为热源,是保持体温恒定的能量条件。《内经》曰“毫毛毕立”,是说隔热作用,“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前者指发热,后者指发汗退热。古人在2000年之前,观察如此精细,实难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