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血友病性骨关节病住院患者病毒感染现况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因需频繁接受异体输血及凝血因子输入,被认为是输血相关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同时由于血友病患者关节腔、肌肉深层反复出血,此人群易发生骨关节病变,接受骨关节手术患者也越来越多。如果血友病患者感染输血相关病毒,将会有更高的手术风险,但目前对骨关节外科手术的血友病患者病毒感染情况尚无报道。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统计分析了1996年7月~2015年11月166例因骨关节病住院治疗的血友病患者病毒感染现状,患者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21岁。其中甲型血友病149例,乙型血友病17例。入院时检测阳性结果46例(27.7%):抗HCV阳性42例(25.3%),HBsAg阳性6例(3.6%),抗HIV阳性1例(0.6%),RPR阳性1例(0.6%)。其中,抗HCV阳性合并抗HIV阳性1例(0.6%),抗HCV阳性合并RPR阳性1例(0.6%),抗HCV阳性合并HBsAg阳性2例(1.2%)。甲型血友病患者抗HCV阳性39例(27.8%);乙型血友病患者HCV阳性3例(17.6%)。
1991年日本对210例血友病患者检测了抗HCV、抗HIV,其阳性率分别高达75.2%和28.4%;1994年德国Wagner等调查116例血友病的抗HCV阳性率为56.9%;而印度加尔各答学者Sengupta等报道抗HCV阳性率为27%(10/37)。国外学者报道的血友病人群HCV发病率高的原因可能与输注大量混合的未经病毒灭活的人血浆FⅧ制剂有关,但仍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国内正常人群的抗HCV阳性率为3.04%。王迅等报道1991年为上海供血的不同地区800名供血者的抗HCV阳性率为5.25%,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病率为9.5%~13.1%;张培芳等检测162例血友病患者,其抗HCV阳性率为20.37%;孙汝英等报道血友病患者抗HCV阳性率为78.5%(22/28);孔智慧等报道抗HCV阳性率为78.5%(31/35);李钦伟等报道224例甲型血友病患者抗HCV阳性率为27.3%。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患者的抗HCV阳性率为25.3%,明显低于上述报道,但远高于普通人群。分析其原因,一是我国1993年才正式规定对供血者检测抗HCV,血友病患者输注此前的血液有可能感染HCV;二是目前我国主要用ELISA法检测抗HCV,不能排除“窗口期”的供血者;三是血友病患者输血次数远远多于一般患者,感染的机会相应增加。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患者HBsAg阳性率为3.6%,同丁培芳等报道的甲型血友病型人群HBsAg阳性率(4.32%)类似,而低于Sengupta B等报道的血友病人群HBsAg阳性率(9/37,24.3%),这可能是多年来开展对供血者进行HBsAg检测,将HBsAg阳性者淘汰有关。另外,有的血友病患者为了预防感染HBV,注射了乙肝疫苗,因而减少了HBV的感染。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患者梅毒及HIV感染较少,同国内报道基本一致。印度Sengupta B等报道抗HIV阳性率(24.3%,9/37),法国Langar等报道抗HIV阳性率(8.6%,6/70),显著高于本组病例,显示国内外血友病患者血液传播性疾病的种类仍有明显差别。英国学者Yee TT认为HIV是发达国家血友病人群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主要因素,而发展中国家则较少受到影响,与输血制品来源不一相关。
(王兴山 彭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