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医学:规范·流程·实践
- 邱海波 杨毅
- 2503字
- 2020-08-28 13:02:01
第三节 循环系统功能评估
一、心功能分级
1.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28 年制定的心功能分级
Ⅰ级: 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 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 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限制,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 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1994 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对NYHA1928 年心功能分级进行以下补充:
根据ECG、运动负荷试验、X 线、心脏超声、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第二类分级:
A 级: 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B 级: 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C 级: 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D 级: 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2.2002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衰分级新指南
A 级: 病人为心衰高危患者,但未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也无症状。
B 级: 指已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但尚未引起症状。
C 级: 指过去或现在有心衰症状并伴有心脏结构损害。
D 级: 终末期心衰,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
3.心脏功能Killip 分级
只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力衰竭(泵衰竭)
Ⅰ级: 无心力衰竭征象,但PAWP(肺动脉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 ~5%。
Ⅱ级: 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啰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 线表现,病死率10% ~20%。
Ⅲ级: 重度心力衰竭,肺啰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35% ~40%。
Ⅳ级: 出现心源性休克,血压小于90mmHg,尿少于每小时20ml,皮肤湿冷,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 次/分,病死率85% ~95%。
Ⅴ级: 出现心源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病死率极高。
二、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评估
心力衰竭时各种心脏结构和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重症医学科中发病率较高。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障碍均能够导致心力衰竭,因此,积极的评估患者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为指导患者心功能的调整和液体治疗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胸心脏超声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运动的变化,是评估心功能的重要手段。
(一)左室收缩功能评估
1.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射血分数
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FS 正常范围为25% ~45%。FS 通常取左室短轴腱索水平测量左室收缩舒张期内径,因此,当存在左室节段性运动异常时,不能准确反应反应左室收缩功能。
射血分数(EF): 是最常用的评估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EF =(LVEDV -LVESV)/ LVEDV ×100%。EF 50% ~75%为左室射血功能轻度降低,EF 35% ~49%为左室射血功能中度降低,EF 34%以下为左室射血功能明显降低。
EF 可以通过M超或二维超获得。M超测量左室收缩舒张期内径,通过Teichholz 公式计算得出容积值。该方法简便可行,但左心室几何形状无明显改变是准确测量的前提,同时,如果存在左室节段性运动异常或室壁瘤等情况,也不能准确反应左室收缩功能。二维超通过心尖双平面(心尖四腔和心尖二腔平面)获得左心室的切面面积,依据Simpson 方程或面积长度法计算。不受几何形状改变或节段性运动异常的影响,但检测时需要操作者的熟练操作、获得标准切面,切需要心内膜清晰定位;另外,当患者存在明显的瓣膜返流等疾病时,EF 值不能真正反映组织灌注。
2.每搏输出量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通过测定左室每搏输出量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流出道面积(CSA),多普勒超声测定通过该区域的血流流速积分(VTI),两者相乘即为每搏输出量。值得强调的是,该方法测定的准确性需要多普勒超声声束方向尽可能与通过左室流出道的血流方向一致、或两者夹角小于20°。
3.等容收缩期内左心室压力增加速率(dP/dt)
等容收缩压力增加速率(dP/dt)对心肌收缩能力的变化较为敏感,受前后负荷变化影响较小,可以较为准确反应和评估左室心肌收缩能力。
dP/dt 测定的前提是存在二尖瓣返流。等容收缩期内左心房压无明显改变,因此,连续多普勒超声(CW)测定等容收缩期内二尖瓣返流速度的变化,即能够估测左心室压力变化速率。通常在二尖瓣返流频谱上测定速度从1m/s 增加到3m/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根据简化的伯努利方程压力=4 ×速度 2,两点间的压力变化为32mmHg,因此等容收缩压力增加速率可以表示为: dP/dt =32/dt。dP/dt 正常值大于1200mmHg/s,临界值为1000 ~1200mmHg/s,小于1000mmHg/s 提示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
(二)左室舒张功能评估
左心室的充盈包括左心室舒张及左心房收缩,其中左心室舒张引起的充盈量占回心血量的70%。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可获得二尖瓣血流频谱,通常由舒张早期快速充盈的血流E峰和舒张晚期左心房收缩的血流A 峰组成。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时,通常E 峰大于A 峰,E/A 比值大于1,当E/A 比值小于1 时,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三)右心室收缩功能评估
常用于评价右室收缩功能的超声指标为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测量时M型超声心动图获得心尖四腔心切面,取样点置于三尖瓣侧瓣环,M型超声取样线尽量平行于右心室游离壁,获得三尖瓣环运动曲线,于三尖瓣环运动曲线测量三尖瓣环从舒张末至收缩末的位移,即TAPSE。TAPSE 正常值为大于或等于15mm,小于15mm 提示右室功能减低。
(四)右室舒张功能评估
与左心室类似,右心室的充盈也包括两部分,右心室舒张及右心房收缩。脉冲多普勒超声获得三尖瓣血流频谱,当E/A 比<0.8 时,提示右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三、容量反应性评估
液体复苏是休克治疗的重要组成,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补液、提高心脏前负荷来增加心输出量,从而改善组织灌注。然而,研究显示对于需要输液的重症患者而言,仅有约一半的患者能够从补液中获益,而其余的患者由于没有容量反应性不仅不会获益,反而会增加组织水肿,加重器官损伤。因此,针对需要液体治疗患者,筛选出能够从液体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尤为重要。
容量反应性是评价患者能否从液体复苏中获益的关键手段。指通过增加一定补液量、提高心脏前负荷,以判断心输出量是否增加。通常认为通过输注500ml 晶体后心输出量增加10%定义为有容量反应性。液体复苏前常需要对患者进行容量反应性的评估。
临床上容量反应性有以下评估方法(表2-14),包括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及局限性。
表2-14 容量反应性评估方法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