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骨的反应

骨骼构成身体的支架并有关节以供活动。虽然骨是硬组织,但它具有活性并符合力学的结构。骨按生物学方式经常塑形,它除起支架作用外,还参与很多代谢过程。此外,对各种全身性或局部疾病、代谢疾病以及生理性和机械外力均有反应。
成人骨骼最后的大小和形状与身体内、外因素有关,胎儿的骨组织培养证明,其形态除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子宫内和生后外界环境的影响。
1.对功能的反应
依结构和功能相互依赖的生物学基本定律,即Wolff定律,骨对外力作用起反应。该定律强调“内在结构和外形改变,骨的形状和功能上的任何变化,或单纯功能的变化,均依数学定律而变化”。但由于生理变化繁多,不能把它真正描写到数学上的准确程度。小儿股骨干骨折的重叠和成角,能够在负重和生长过程中经塑形得到矫正,就可作为例子说明Wolff氏定律。负重力和肌肉运动的作用可使骨得到塑形,逐渐矫正畸形。还有的作者提出在生长期间,外力作用和加压能抑制生长,张力可刺激骨生长。
2.对肌力的反应
肌肉力量也影响骨的形状。事实上,骨的正常发育也要靠肌力的平衡维持。以跟骨畸形为例,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麻痹后,对跟骨的作用丧失,结果导致跟骨后面向跖侧旋转。小儿生长期间,因患小儿麻痹使脊柱旁肌肉失去平衡,也会造成所谓麻痹性的脊柱侧弯。这又是肌力影响骨骼外形的一个例子。
3.对应用和失用的反应
经常发挥骨的作用,就是对成骨和骨的生长的一个刺激因素。骨失用后则出现失用性萎缩,包括脱钙和体积的缩小。某一肢体经一段时间制动,或发生广泛的弛缓性麻痹,或长期卧床,均可发生失用性骨萎缩,这种过程发展很快,也会因此而产生并发症,如病理性骨折,有时甚至造成全身性代谢紊乱,如高血钙、钙尿和肾结石。这种现象均系骨骼丢失大量钙质所致。若处于生长发育期,骨可明显变细。生长也可受到抑制。
4.对循环障碍的反应
无论外伤性或非损伤性血管堵塞引起的血运中断,均可造成骨坏死。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均可产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aisson病也是一种非损伤性的骨骺和干骺端血管堵塞而造成的坏死。
骨缺血性坏死病变内仍保有部分残存血运。病变经血管纤维组织侵蚀后,坏死骨组织逐渐吸收而代之以新骨。有的作者用“爬行替代”一词描写这种骨的吸收和新骨形成。经过一段时间,恢复血运后的骨组织发生萎缩和脱钙,而丧失血运的骨组织则不能脱钙,在X线照片上显示密度增加。最近经X线照片和病理学对照研究,骨的密度变化表明,凡有反应增生的都是活的骨组织。骨髓炎产生死骨也是丧失血运的结果。
骨对血循环增加的反应是骨增生和过长。如下肢动脉瘤或骺附近的慢性炎症均可导致下肢过长。
5.对外伤的反应
主要反应是新骨形成,这可见于骨折愈合的过程。除此之外,骨外伤后可由于血运中断或骨局部损伤而发生骨坏死。伤后疼痛或失用也可发生骨萎缩。慢性积累性损伤也可导致局部骨侵蚀和反应性骨硬化。
6.对放射性物质的反应
大量放射线照射可使骨细胞坏死,血运变化,造成骨损害。生长发育期的骨组织和骺板软骨特别容易被大剂量放射线所破坏。骨的生长也必然受到影响。
广泛放射治疗会造成病理性骨折。大剂量照射有时可引起肉瘤样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