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先天性耳畸形

第一节 先天性耳前瘘管

疾病概要

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 preauricular fistul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为第1、2鳃弓的耳廓原基在发育过程中融合不全所致,多为单侧、少数为双侧,女性多于男性。一般无症状,感染时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需抗感染治疗,感染控制后应手术切除瘘管,否则感染易复发。
【主诉】
右耳轮脚前软组织反复红肿疼痛伴间歇性流脓1年。
【印象诊断】
问题:根据主诉,应考虑哪些疾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诊疗思维:因患者主诉为耳轮脚前局部反复红肿疼痛伴流脓1年,应首先考虑为局部感染性疾病。耳轮脚前局部感染的原因常见为先天性耳前瘘管、外伤、淋巴结炎等。其中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问诊和专科查体】
问题:根据主诉,在问诊和查体中需要注意哪些专科要点?
临床思维
1.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
2.询问患者局部感染发生前耳轮脚前有无瘘口、分泌物及臭味。有无瘘口挤压、外伤、感冒史。
3.询问患者局部感染是初次发生还是已多次发生,此次发生感染已持续时间和接受的治疗,此前发生感染后已接受的治疗措施。
4.既往诊疗经过,以及慢性疾病史;是否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外伤手术史、传染病史等。
5.专科查体时,需注意局部感染灶的位置、范围,有无波及耳廓、外耳道等,瘘口的位置、有无手术瘢痕也很重要。常规需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排除其他疾病。
6.注意全身情况的检查。
病史问诊:患者女,11岁,出生后1个月余,母亲为其洗澡时发现右耳轮脚前皮肤有一小孔,周围无红肿,无分泌物,触之无哭闹,未就诊。1年前患者出现右耳前皮肤经常有痒感,其母发现右耳轮脚前皮肤小孔有少许白色皮脂样物溢出、微臭,挤压小孔及周围皮肤,数天后出现右耳前红肿疼痛,在家服用消炎药(药名不详)1周无效,右耳前红肿疼痛加重。到当地医院门诊,诊断为“右耳前脓肿”,给予消炎、脓肿切开引流、局部换药等治疗后痊愈。近1年右耳前软组织不明原因多次出现红肿疼痛,局部皮肤溃烂,有脓液流出,消炎治疗、切开引流后可以好转,为求彻底诊治来诊。患者右耳前红肿疼痛时一般不伴有畏寒、发热及其他不适。无恶心、呕吐。无其他系统性疾病,无结核病史,无其他手术外伤史。
专科查体:双耳廓无畸形,乳突区无红肿及压痛,双外耳道及鼓膜未见异常;右耳前皮肤约1.0cm长纵向手术切口,瘢痕形成,少许溃疡,有脓性分泌物,瘢痕上缘右耳轮脚前皮肤见针尖样瘘孔,周围皮肤及软组织无明显肿胀(图 3-1)。
图3-1 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切开引流后
【辅助检查】
问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此时还需要进行何种检查?
临床思维:结合病史及专科查体,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断不难,需常规检查血象、脓性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这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订。
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分泌物细菌培养链球菌生长,对青霉素、头孢硫咪等敏感。
【病情分析】
问题:患者右耳前软组织为何多次感染?
临床思维:患者出生后即被发现右耳轮脚前存在瘘口,可以考虑为先天性,10岁前无何症状不适,故无需就诊。1年前右耳轮脚前瘘口出现少许灰白色分泌物、微臭,其母错误地采取挤压瘘口清洁的措施,导致瘘口初次感染,局部脓肿形成,当地医生采取脓肿切开引流、抗感染、局部换药等治疗措施后,右耳轮脚前软组织感染控制,症状消失,说明当时治疗措施得当。但因各种不明因素的影响,患者未在耳前软组织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接受瘘管切除手术,瘘管继续存在,初次感染治疗后瘘口多因瘢痕等原因致瘘口狭窄,瘘管管壁被覆鳞状上皮,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瘘管内脱落上皮及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感染,故该患者近1年耳前软组反复多次感染。
知识点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病理

先天性耳前瘘管为一狭窄的盲管,深浅长短方向不一,可呈分支状,管腔内壁被覆鳞状上皮,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瘘管内脱落上皮及分泌物不易排出时,易发生感染,感染可以导致急性炎症和慢性感染病灶。
问题:本病例的诊断及其诊断依据是什么?
诊疗思维:根据患者出生后即被发现右耳轮脚前存在瘘口,近1年右耳前软组织不明原因多次出现红肿疼痛,局部皮肤溃烂,有脓液流出,消炎治疗、切开引流后可以好转的病史,查体见右耳前皮肤约1.0cm长纵向手术切口,瘢痕形成,少许溃疡,有脓性分泌物,瘢痕上缘右耳轮脚前皮肤见针尖样瘘孔,周围皮肤及软组织无明显肿胀,右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的诊断可以明确。
【鉴别诊断】
问题:除先天性耳前瘘管外,本病例还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临床思维:本病应与第1鳃瘘鉴别,第1鳃瘘,又称先天性耳颈瘘管,外瘘口多位于患侧下颌角附近、耳廓后下或乳突尖下方,内口或盲端多位于或指向同侧外耳道的后壁和下壁,可表现为囊肿、瘘管或窦道。临床上多根据其瘘口位置与瘘管走向与先天性耳前瘘管相鉴别。除此之外,还需与皮肤疖肿、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等鉴别。
【治疗】
知识点

先天性耳前瘘管治疗原则

1.无感染或无任何症状者,无需治疗,但需注意不要挤压瘘口导致感染。
2.瘘口周围皮肤出现瘙痒,分泌物溢出者,可以考虑手术切除瘘管。
3.有感染史的瘘管,要手术切除瘘管,但需在脓肿切开引流、控制急性炎症后再手术。
问题: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临床思维:本例患者为女童、右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诊断明确,拟在全麻下行右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术。术前检查按常规进行,签手术同意书要强调术后复发及耳软骨膜炎的问题。术中注意完整切除瘘管和瘢痕肉芽组织,止血彻底,不留死腔,必要时置放引流条24~72小时,皮肤缺损不大1期缝合、如缺损过大可考虑2期植皮。术后根据术前药敏结果选择使用抗生素和止血剂。
检查及治疗经过:完成术前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全麻成功后行右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术。
手术情况:见相关手术章节内容。
术后处理:正常饮食,不限制体位,伤口注意加压包扎3~5天,酌情使用抗生素和伤口更换敷料,7~10天拆线。
【病情观察】
问题:术后应注意患者哪些情况?
临床思维:先天性耳前瘘管切除术,除常规术后观察内容外,主要注意术腔有无出血和感染。
小结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耳科常见病,临床诊断不难,一般无需处理,重在预防感染,感染时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需抗感染治疗,感染控制后应手术切除瘘管,否则感染易复发。

(张学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