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评价学习结果及反馈

李丽萍

如何形成学生的学业成绩是PBL课程改革和建设中最艰难的环节,更是影响PBL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天PBL教育理念正在改变着学校的教学功能,PBL学习与传统教学最显著的区别之一,是将学校教育由“注重课堂知识灌输”向“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方向转化。通过以问题为基础,小组合作性的自我指导学习,帮助学生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可持续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思维技能是PBL学习的特征。因此,对PBL学习结果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综合评价,不仅有对事实回忆性知识的评价,而且还要有对学生学习精神、专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的评价,并力争在评价中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

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指出,一个好的评价方式至少应该满足三个条件:①评价应能促进学习和支持教学;②评价应该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③评价应能反映出对学生学习最为重要的内容。在构建PBL学习评价方案时,应该充分凸显PBL学习特征的优势,围绕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标准试卷的评价形式,通过调整评价维度,组合评价参与者(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以促进教学过程朝向有益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由此而形成的学业成绩能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根据PBL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认为PBL实践者在进行学习评价时,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下列问题:

(一)形成性评价在PBL学习中的运用

目前,国内不少PBL课程改革者借助于形成性评价,实现PBL学习的多元化综合评价目标。形成性评价是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与教学过程相互整合。不仅得到一个等级或评语,更多是大量经过价值判断后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工作或学习的质量和水平的定量和定性的数据与资料。在实施形成性评价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形成性评价方案必须规范与具体PBL教案设计者,对教学评价应该有清晰的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的表述,例如小组讨论过程评价指标与分值、学生自我评价的目的与分值、学生间互相评价内容与分值等,以及给分和扣分标准。这样才能使学生与Tutor明确评价的要求,以便能规范完成评价。详实的计划与标准,可以避免评价过程的主观随意性,保持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2.形成性评价指标具备可测量的客观性能。根据PBL的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评价维度,如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学习效率、问题分析思维等。同时必须选择一些行为动词作为具体的评价指标,如出席、不迟到、争取小组任务、主动联系现实、勇于发言、善于组织协调、积极分享学习成果等。选用行为动词作为观察指标,才能将观察、自述、调查等主观评价资料量化成为记分资料,从而达到主观资料客观化目的。

(二)PBL小组学习过程的评价要点

小组讨论学习,是PBL能转变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重要平台,PBL教育理念是在问题环境中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习结果评价的立足点也应该在此,评价应该充分表达的教学意图是:

1.促进学生认真参与小组讨论学习。小组讨论的评价方案,应根据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一些能表示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指标(比如出席、参与、归纳、表达、互动等),对学生学习行为产生方向性引导,促进学生认真投入小组讨论。在PBL学习中,由于教师离开了讲台,标准答案对学生的影响淡化,学生逐渐尝试做学习的主人,此时,教师或Tutor应多以倾听和赞许传递积极信号,让参与小组讨论的学生受到鼓励,避免记分动作信号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压力影响。

2.激发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考。围绕着PBL学习特点,教师或Tutor对学生的评价,多关注学生发言对小组讨论的影响力,Tutor发现有深度思考的讨论内容,应及时予以肯定的评价。评价的导向作用,应该使小组的讨论内容和方向更接近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合作性学习欲望,体现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特点。

3.评价过程应该公正透明。在小组讨论中设置评价,是为了将小组讨论引入深层次学习,而公开评价方式和标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通过教师指导手册和课前Tutor讨论会,统一评价要求和策略,明确Tutor评价目的与意义。制定具体评分标准(将评价指标具体化,比如学生迟到如何扣分等),促进师生的教学行为都能在规范的评价体系下运行。在小组讨论学习中,设定教案设计者或课程主讲教师的巡视,能及时发现小组评价中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平衡各小组之间的评价标准。

4.有学者提出,对小组讨论过程的评价,宜以合格与不合格表示,应该淡化分数观念。

5.小组讨论学习时设置“解包袱”环节的利弊。有些学校在PBL小组讨论学习结束前,安排教案设计教师,解说教案设计中的各层次目标,据此对本次小组讨论的成效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延伸问题思考。反对者认为,“解包袱”违反了PBL开放性学习的原则;赞同者的观点,教案设计教师解释案例设计中的各种学习目标和教学意图,通过对PBL案例的解读,帮助学生进一步抓住案例中问题的本质,深化对解决问题所需要知识的学习,此环节尤其适合于初涉PBL学习的学生。

(三)PBL学习中学生自我评价的意义

国内多数院校的PBL课程改革中,都增设了学生自我评价环节。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对在校学生而言,评价是教学的风向标。学生自我评价不仅是开放性学习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单一考试形式的改革,归纳此举的意义在于:

1.促进学习知识的内化过程

有学者分析,学生自评报告的质量与学生课程最终成绩有相关性,深层次的自评报告,能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思考和理解,促进深度学习。

2.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凸显教学评价的“再教学”功能,是近年来教学评价改革的热点。教学评价的鉴别功能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淡化,而通过自我评价,更容易使学生冷静客观地认识自我,发现自身不良的学习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很重要。

3.发展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有学者提出,教学中正确使用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PBL学习中学生间相互评价目的

合作学习是PBL学习的特征之一,具有合作学习能力,是新世纪对未来的医学生最基本的要求。设置PBL学习小组中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益于学生共享品质形成发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总结PBL小组讨论学习中学生之间评价的目的有:

1.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群策群力完成是小组报告的共同目标,在此过程中每位同学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目共睹,借助一些评价指标,引导学生称赞那些主动参与和积极奉献的同学,对营造良好互助的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氛围非常重要。

2.促进学习与分享

通过设置一些环节引导学生回顾PBL学习中对自己帮助过的同学和事例,体会互助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3.激发学习的自觉性

小组学习共同体所形成的同学关系,开放的条件下推举的优胜者,对其他同学相互间更易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小组成员的学习自觉性的发展。

(五)PBL学习评价中卷面考试的改革

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是PBL学习有效性的标志之一,而知识积累又是能力发展的基础,PBL学习能促进学生获得可以灵活运用的知识。所以,PBL学习评价应该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PBL学习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提高不仅能口头表达,而且也能够以书面的形式体现。据此,PBL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综合手段,不仅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同时也不应该排除笔试。但是,必须对考试试卷进行如下改革:

1.考试题型改革

减少单纯记忆性题目,例如名词解释、填空题等,增加思考论述性题目、案例分析题型。

2.考试内容改革

考试以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逐步形成适合PBL学习的卷面考试。

3.考试形式改革

根据课程主体知识的性质,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也可以采用开卷考试或小组合作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