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医外治法的优点与注意事项

一、中医外治法的优点

外治法来源于长期的医疗实践,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手法、器械、药物并用,施治部位比较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奏效迅速,使用安全,副作用小,易于普及推广等特点。

1.中医外治方法多样

一种病有多种外治方法。如口腔溃疡可用锡类散局部外搽;可以黄连水含漱;用细辛末涂脐,治疗复发性口疮效果良好;用大黄、九香虫等加入植物油,熬制成油剂,治疗口腔溃疡有神效;亦可以针刺内庭、厉兑等穴位,治疗胃火炽盛所致口腔溃疡。

2.局部用药,可使药物直达病所

如用桂枝、红花、川芎、老鹳草、淫羊藿等温阳通络中药泡洗手足,治疗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用桃仁、红花、细辛、姜黄、透骨草、伸筋草等活血通络药物热敷患处,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药灌肠防治放射性肠炎;颈椎病项强臂麻,用活血通络的药物作枕,其疗效并不逊于内服,且免除了长期服药之苦。

3.适宜于不能口服药物的人群和病种

婴幼儿口服药物比较困难,如外感发热,可用艾灸大椎穴,退热效果确切。幼儿遗尿可用五倍子等研末敷脐,也可用于治疗婴幼儿自汗、盗汗。流行性腮腺炎用仙人掌加鸡蛋清捣碎调敷患处有很好疗效。有些吐泻患者不能服药,可用生姜、半夏炒熨脘腹,一般30分钟可以止吐,或用生姜片贴于内关穴上来防治服药呕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胸腹水,且体弱不胜逐水攻下剂者,可用实脾消水膏外敷利水消肿。

4.经济方便

如治疗胃脘冷痛,可艾灸中脘穴,或炒盐热敷脐部。治疗腹泻可用马齿苋煮水服,亦用艾叶煎水洗足治泄泻。可用大蒜泥涂足心治鼻衄。这些均有很好疗效。

5.可用于急救和预防疾病

古方通关散可以治疗中风、痰厥,突然不省人事,行军散辟秽开窍,治中暑头晕目眩,神志不清,这都是中医常用的急救药品。中药灌肠的方法通过直肠给药,可使药效发挥迅速,现已成为中医急症的外治方法之一,如中药灌肠治疗高热昏迷,食醋熏蒸或滴鼻,可以预防流感。

6.使用安全,副作用小

中医外治法避免了口服药物,可随时观察其适应和耐受情况,施治得当,剂量掌握得好,一般不会发生毒副作用,即使出现问题,亦可随时停用,方便掌握,不会给患者造成多大痛苦,较内服药安全。因此,其适应证广,禁忌证少,老弱妇幼皆宜。

二、中医外治法要注意的问题

1.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

外治与内治虽然施治方法不同,但所依据的基础理论是统一的。因此,应用外治法首先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吴尚先曾经说过:“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又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因此,只有在辨证的基础上遣药处方,才能取得预期疗效。

2.选择适宜的外治方法

吴尚先说:大凡上焦之病,以药研细末,搐鼻取嚏发散为第一捷法;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敷脐为第一捷法;下焦之病,以药或研或炒,或随症而制,布包坐于身下为第一捷法。又说:若脏腑,则视病所在,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丹田,或兼贴心俞与心口对,命门与脐眼对,足心与丹田应。明确告诫我们,要根据脏腑、三焦选择适宜的外治方法。在临床上,属心肺系统疾病,常选用吸入法,如熏烟治感冒、超声雾化治哮喘、气雾剂治心绞痛等。治肠胃病,用药物炒热熨胃脘、药末贴脐、中药灌肠等法,可使药力直达病所而收捷效。

3.选择适宜的药物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然同一味药,内服要炮制,外治却要生用。例如:川乌、草乌、半夏、南星等。白芥子生用可引起发疱,若经炒制,则失去外治的功效。故吴尚先说:膏中用药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苍术、半夏之燥,入油则润,甘遂、牵牛、巴豆、草乌、南星、木鳖子之毒,入油则化,并无碍。又炒用蒸用,皆不如生用,勉强凑用,不如意换用。外治除宜选取生、猛、气味俱厚的药物外,重金属和矿石类药,如轻粉、水银、朱砂、铅丹、雄黄、明矾、硫黄等,虽然有毒,但穿透性强,易于皮肤吸收,可适当配伍,从严掌握,短暂使用。另外,芳香走窜的寮香、冰片、丁香、肉桂等,可增强皮肤渗透吸收能力,故在外治法中经常选用。

4.选择合适的赋形剂

外治给药途径主要是经皮肤渗透吸收,透皮吸收的多少,直接影响外治的疗效,因此,赋形剂的选择颇为重要。二甲基亚砜、氮酮为目前常用的皮肤渗透促进剂,用其调制药末,可提高透皮吸收能力,为理想的赋形剂。植物油的穿透性次于动物油,其黏稠度低,可适当加黄、白蜡使用。水、药汁、酒、醋制赋形剂,比干敷吸收要加快几倍,其共同缺点为无黏稠度,药粉易于干燥,对皮肤有刺激。蜂蜜有“天然吸剂”之称,用其作赋形剂,不仅可促进药物从皮肤吸收,且具有不易蒸发、防止干燥刺激的优点。此外,薏苡仁等中药亦可制成赋形剂使用。

参考文献

[1]吴震西.中医外治法浅说(五)[J].中国乡村医生杂志,1995,(12):10-11.

[2]刘艳.中医多元疗法之常见外治方法的护理注意事项[A].中华中医药学会、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第8次外治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