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恶性肿瘤外治法散见于中医历代医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礼·天官》就有记载:“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剂。”其中“祝”的意思就是用药外敷,“杀”是用药腐蚀。《灵枢·痈疽》曰:“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文中的“豕膏”即是用豚脂调制而成的外用软膏剂。宋代东轩居士用麝香膏治疗癌发,杨士瀛用蓖麻子、乳香膏、神功妙贴散治疗“癌”症,窦汉卿将金银烙铁用艾火烧红治疗唇癌,明代陈实功用阿魏化坚膏治疗失荣(恶性淋巴瘤),清代名医王维德用“活蟾破腹连杂,以蟾身刺孔贴于患口,连贴三日”治疗乳岩,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中指出,乳岩初起“速宜外用炙法”“外贴季芝鲫鱼膏”。《理瀹骈文》一书中也曾介绍噎膈、反胃、积聚等外治方法,把肿瘤外治法向前推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