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反封建的思想大解放载《工人日报》,1981-09-23。

——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七十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运动,是一场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绵延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政治斗争;同时,也是在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次规模最大、影响至深的思想解放运动。

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多少年来,这种反动的传统观念,成为一种巨大的历史惰性力,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懂得,如果不冲破封建主义的精神牢笼,就不能动员人们投入革命的洪流。因此,他们高举革命民主主义的旗帜,勇敢地向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冲击。

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涉及的面很广,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否定封建君主的独断权威,要求政治民主。

封建时代,皇帝拥有独揽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君主对于任何人的生命财产,都可以随意生杀予夺。与此相适应,忠君被看作封建政治行为的最高准则,任何对君主权威的冒犯或不敬,都是大逆不道。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这一切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们指出,封建君主是“涂毒天下之肝脑,敲击万夫之膏髓”的“独夫民贼”,是“举众人所有而独有之,以为一家一姓之私产”的“大盗巨寇”。国家的贫弱,政治的黑暗,其总根源就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他们一反“人不可一日而无君”的旧观念,响亮地提出:革命不但要推翻清朝皇帝的反动统治,而且要“儆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今后,“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天下之至尊至贵不可侵犯者,固未有如民者也”,“中国是中国人公共的中国,不是独夫民贼的中国”。因此,在推翻专制政权之后,应该建立共和的政体,实行民主的政治。

刘少奇同志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使人们公认,任何违反这个观念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非法的。”这是辛亥革命的一个巨大历史功绩。

第二,冲决封建等级关系的网罗,主张人人平等。

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人和人之间等级森严。贵贱、尊卑、上下、主奴之间,存在着赤裸裸的欺凌和服从关系,绝不容许僭越。资产阶级革命派根据天赋人权的学说,指出这一切都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他们主张:“率一国人民无强无弱、无尊无卑、无智无愚、无贵无贱,均受治于法律下而无稍偏陂。举人群之生命财产、身体名誉、无大无小、无彼无此,均支配于法律下而莫不公平。”他们所说的平等,最后只是归结为在资产阶级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

第三,抨击封建伦理道德的丑恶虚伪,提倡革命的新道德。

封建时代的一整套伦理道德观念,其核心就是所谓“三纲五常”。资产阶级革命派尖锐地提出,这种封建的“纲常名教”,违反自然,违反人的天性,是“伪道德”;只有建筑在自由、平等、博爱基础上的新道德,才是“真道德”。“伪道德愈尊,真道德愈晦,将世界进化之机益以窒绝。”因此,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当时流行的许多社会陋习,如男尊女卑、男子纳妾、妇女缠足、买卖婚姻、婚礼的繁文缛节、强迫寡妇守节、蓄养奴婢以至鬼神迷信等,都作为伪道德的种种表现而加以挞伐。

第四,批判僵死“法古”的封建学术文化,主张文化思想要务实、创新。

资产阶级革命派曾经一针见血地揭示,封建学术不过是为封建政治服务的工具,“专以柔顺为教,养成奴隶之性质,以便供己轭束役使之用”。其基本精神便是“法古”,即一切都要按照祖宗传下的老规矩作为模式,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创新。这种学术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僵死的教条。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法古”思想反驳说:“时势变迁,刻刻不同。”“古人有古人之时势,斯有古人之理法,至今日而时势变矣,时势变,则理法从之而变。”“处文明灿烂之世界,而犹欲袭用蒙昧之旧俗,是非颠倒,孰有过于是者乎!”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批判封建学术文化的时候,首先强调要摆脱“数千年来牢不可破之风俗、思想、教化、学术之压制”,要敢于创新。同时,要不尚空谈,注重实学。他们说:“故欲谋今日之中国,必先涤尽旧日之陈朽,以改易社会之观念,非好异也。”

辛亥革命时期,围绕以上主要内容而进行的思想解放运动,给了当时社会以深刻的影响。它不仅推动了革命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且也为后来的五四运动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