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当代美学的全球化面相(1960年以来)
- 张法
- 4261字
- 2021-03-26 21:44:46
第二节 全球化美学在西方当代美学整体中的位置
把1900年以来的西方美学作为一个整体并命名为“西方当代美学”,这一整体显出了三个面相:现代美学、后现代美学、全球化美学。这里,加上了一个在新世纪始为大显出来的全球化美学。“加上”一词的意义,不仅是在两个之外加进一个,更是在于加上之后,以前的两个随之产生了变化。在全球化美学加进来之前,现代美学和后现代美学呈现出一种清晰的结构,简述如下。
1900年,以摩尔《伦理学原理》、弗洛伊德《释梦》、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一册为代表,开启了分析哲学美学、精神分析美学、现象学美学的哲学思想基础,这些思想都支持着否定古典美学的核心:美的本质。而在此前后,克罗齐的《美学原理》和桑塔耶纳的《美感》代表了两个巨大的美学潮流——欧陆的心理学美学和美国的自然主义美学——对美的本质的拒斥。可以说,西方美学从1900年开始正式地否定了美的本质,标志着西方古典美学的终结和西方现代美学的开始。尔后,西方现代美学如礼花一般四处绽放:有以卡尔纳普、前期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型的分析美学;有以桑塔耶纳、杜威、门罗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实用主义-新自然主义美学;有以屈尔佩为代表的实验心理学、以里普斯为代表的理论心理学、以阿恩海姆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等各种流派形成的心理学美学;有以布鲁克斯为代表的英美新批评、以贝尔和福莱为代表的英国形式主义、以沃尔夫林和沃林格为代表的德国形式主义、以什克洛夫斯基和雅各布森为代表的俄国形式主义以及以雅各布森和穆卡洛夫斯基为代表的捷克结构主义等各种派别形成的形式主义美学;有以一身二任的克罗齐和科林伍德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美学;有以弗洛伊德和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美学;有以萨特、加缪、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美学;有以卡西尔和苏珊-朗格为代表的象征符号学美学;有以弗莱和坎贝尔为代表的原型批评美学;有以茵加登和杜夫海纳为代表的现象学美学;有以列维-斯特劳斯和罗多托夫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美学,以及以巴尔特、惹内特、格雷马斯等为代表的各种符号学美学,形成了结构-符号学美学;有以卢卡奇、葛兰西、布莱希特为代表的前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现代美学结构,首先体现为上面提到的影响较大的现代美学流派。其次体现为对三大美学领域——审美经验(特别是在心理学美学中)、审美对象(特别是在形式主义美学中)、语言分析(集中体现在分析美学中)——的研究。再次是四个大的美学范畴:形式(主要由形式主义美学探索)、表现(主要由表现主义美学研究)、隐喻(主要由精神分析美学呈出)、荒诞(主要由存在主义美学讨论),现代美学的所有范畴,几乎都可以归源或附属或接近这四大范畴。比如(结构主义的)结构就是(形式主义的)形式的深入;而直觉即表现,表现在苏珊-朗格的理论中与情感相关,表现在杜夫海纳的理论中与深度相关;本雅明的寓言近似于隐喻;沃林格的抽象内蕴着一种空间恐惧,与荒诞有某些方面的联系,本雅明的震惊暗含着现代都市给人带来的慌乱,也与荒诞有某些方面的近似。而四大范畴之间也有一种内在的结构关联。最后,体现为一种深度模式,主要由存在主义的存在者与存在、精神分析的意识与无意识、结构主义的言语与语言体现出来。存在、无意识、语言要由存在者、意识、言语体现出来,但从存在者、意识、言语中又不能明晰地感受到存在、无意识、语言,二者的关系是曲折、隐晦、扑朔迷离的。
后现代美学,既是现代美学的进一步发展,又是对现代美学根本原则的否定。从结构主义的阵营里,产生了反叛的后结构主义,德里达、福柯、德勒兹是其代表;在精神分析的发展中,出现了拉康;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到法兰克福学派,特别是在本雅明和阿多诺的美学中,有了鲜明的后现代色彩;在现象学的演进中,经存在主义到诠释学,在伽达默尔那里闪出了后现代的耀眼光芒,而接受美学和读者的反应批评,把诠释学的后现代性加以扩大和深化,形成诠释-接受美学;分析美学从前期维特根斯坦到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演进,也是一种从现代美学思想向后现代美学思想的演进;法国的利奥塔和美国的詹姆逊公开大谈后现代,并使之成为时代的旗帜,波德里亚则从不讲后现代而自称后现代,更是一种转折的标志;在后风劲吹中,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加入到了后现代对本质进行解构的冲锋之中,前者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本质进行解构,后者对男权主义的本质进行解构;在后现代阳光的普照之中,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美学言说,成为一种从媒介演进角度讲述当历史进入电子媒介主流之后必然出现的后现代思想,而由电子媒介形成的以广播、电影、电视、电脑为主体的大众文化,也具有了后现代的解构、拼贴、挪用、戏拟等特征,与之相关,从英国兴起而扩展到整个西方的文化研究和从法、德兴起而扩展到整个西方的文化记忆,同样带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海德格尔关于天地神人合一的言说,成为新神学美学演进中的后现代思想……
后现代美学,首先体现为以上大的流派。其次,体现为本体论上深度模式的消失,即存在者后面没有存在,意识下面没有无意识,言语后面没有语言,一句话,现象后面没有本质,有的只是一现象与其他现象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场(presence)的现象与不在场(absence)的现象的关系。以前认为是本质或深层结构的东西,只是观察者通过选择和拒斥而暂时组合起来的,这些由组合而来或曰建构起来的本质或深层结构是有时空条件的,而且,本就是组合起来的本质是可以拆散的,本就是建构起来的结构是可以解构的。最后,由于本就无所谓本质或深层结构,各种现象的组合在本质上就呈现为拼贴、挪用、戏拟、延异、移置、游牧等后现代特征。
现代美学和后现代美学在20世纪,既可以用时间序列进行比较明晰的划分,即1900-1960年基本上是现代美学,1960-2000年基本上是后现代美学,也可以从空间分布即流派的分布和演进上进行划分。上面分别提到过而现在关联起来再提一下:在分析美学上,体现为前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区别;在现象学上,是胡塞尔、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的区别;在精神分析里,是弗洛伊德、荣格与拉康的区别;在形式和结构潮流里,是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区别;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里,是卢卡奇、葛兰西与本雅明、阿多诺的区别;如此等等。
以上关于现代美学和后现代美学的比较清晰的划分和演进,在全球化美学加入进来之后,产生了变化。
第一,现代美学和后现代美学原有的相对明晰的时间结构因全球化美学的加入而被打乱了。全球化思想与后现代思想基本同步,20世纪60年代的电视普及和跨国资本发展,既是后现代思想的基础,也是全球化思想的基础;而90年代的冷战结束和电脑、互联网普及,既让后现代思想得以普及,也让全球化思想得以泛化。因此,在时间上,可以说后现代美学和全球化美学是重合的,都可以标以“1960年至今”。这样,1900年以来的西方美学的整体,被划分为两段三面:1900-1960年为西方现代美学,1960年至今开始了后现代美学和全球化美学两种美学。正是两种美学在时间上的并置,使得线型演进被打乱。一方面可以说,在两种美学的并置演进中,大致上讲,1960-2000年,后现代美学成为主潮,同时后结构美学、诠释学美学、法兰克福美学、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分析美学、后殖民美学、女性美学等十分耀眼;2000年以后,全球化美学成为主潮,生态型美学、日常美学、身体美学等分外夺目。另一方面,这一并置意味着两种美学的同时存在,而且相互绞缠。这就关系到下一变化。
第二,现代美学和后现代美学的相对明晰的内容因全球化美学的加入而被打乱了。全球化与后现代的绞缠首先在后殖民美学上显示出来。后殖民美学从西方与东方的关系入手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在突显后现代思想之普遍性时,把后现代思想全球化了。因而对于全球化美学,可以从后殖民美学开始讲起。在逻辑上,后殖民美学,既是后现代美学向全球的扩展,又是全球化美学以西方和非西方为基本框架的堂堂出场。后殖民与后现代和全球化的双重关联让二者的区分性叙述必须加以改变。当全球化美学在新世纪极大地彰显出来,形成了正式的全球化美学视界,由之回望1900年以来的整个西方美学之时,在这一新的视点的注视里,全球化美学的因素,不但在后现代美学中,而且也在现代美学中闪耀起来。后殖民美学把西方与非西方关联起来而显出全球化的框架,前面已讲;现在可以点出的是:在分析美学中,维特根斯坦把自己的语言游戏与禅宗的棒喝相关联,具有了全球化的因素。在正式使用后现代商标的利奥塔的理论中,把电结构与印第安坟坛、犹太教学、日本禅宗关联起来,有一种全球化视野。在同样正式使用后现代商标的詹姆逊的理论中,把第一世界的西方和第三世界的非西方并置起来论述,是一种全球化的框架。在心理美学中,沃林格从原始艺术中总结出与移情相对的抽象类型,具有全球化眼光。在形式美学中,贝尔从世界艺术的多样中去追求美的本质,其眼光是全球性的。在精神分析中,荣格从各文化的艺术中去发现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其思维是全球化的;拉康把意识有无结构(象征层和想象层之有与实在层之无)与中国的无和印度的空联系起来,分明受东方思想的影响。在结构主义里,列维-斯特劳斯从各原始文化去发现人类心灵的深层结构,其思维也是全球化的。在神学美学里,马利坦从中西印的艺术差异中去寻找共同的美学的规律,是一种全球化的视野;海德格尔把基督的上帝泛化为各类宗教所拥有的共同特征之神,有了全球化的动向。……
可以说,在1900年以来的西方美学的几乎每一个流派中,都可以感受到全球化的因子在其中流动。这样,要把现代美学、后现代美学、全球化美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叙述之时,显得特别绞缠,不但要在后现代美学中去看其怎样从现代美学中按一种逻辑演进而来,而且要在现代美学和后现代美学中去看本已存在的全球化美学因素,以梳理全球化美学如何从现代美学各派和后现代美学各派中由涓涓细流而汇成大浪巨涛的。在这一意义上,全球化美学的出现使现代美学和后现代美学也需要被进行重审和重写。
关于现代美学各派中的全球化因素,特别要提一下自然主义-实用主义美学。如果说,赛义德的后殖民理论的西方与东方的框架和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的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框架,是从文化的大处着眼而显示了全球化的视野,那么,桑塔耶纳、杜威、门罗的自然主义-实用主义美学把美、美感、美学理论都进行了最大的泛化,突出了明显反对西方古典美学的基本原则而与各非西方文化的美学相契合的美学理路。在新世纪把全球化美学突显出来的生态型美学、日常美学、身体美学,明确提出要否定近代以来以艺术为核心的美学原则,基本可以看成是自然主义-实用主义美学在新时代的理论升华。全球化美学一词中“全球化”的意义,正是在于它让西方美学第一次与非西方美学处在同一理论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