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业医以诊脉为首务,自轩岐以下,叔和而上,皆论其精微。第[1]《灵》《素》深奥,而诸家之说又各有异同,学者每苦望洋[2]。是编虽本《脉经》,然引经断义,必期简明。故于经义有难测者,即伸以名家直说。间附一得之愚,俾读者展卷了然。惟于脉象主病,聊括骈语,以便初学。
———寸口为脉之大会。凡三部九候,气口人迎,悉诊于是。脏腑阴阳,各分表里,俱有一定之位。轩岐以来,莫之能易。故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3]?伯曰: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后人不察经旨,妄谓独取寸口,起于扁鹊,何也?《素问》虽有“三部九候论”,原名“决死生论”,盖欲行针者,先扪循三部九候之动脉,确知虚邪入客何经,详审其血气之盛衰,以施补泻,非古人于十二经动脉中各行诊法也。是编一轨于正,悉屏[4]异说。
———诊脉之法,自古及今独取寸口。此外惟有趺阳、太溪,危病诊之,以候胃气元气。世有妄执三部九候之说,而欲分诊于头面手足者;又有执足阳明动脉,而欲诊人迎于结喉两傍[5]者;又有执尺内以候腹中一语,而欲诊大小肠于两尺者。奇说异端,最易惑世。余于脉书辩之详矣。兹编简略,不能殚[6]述。
———人身如小天地,左寸太阳,右寸太阴。太阳为父,太阴为母。故曰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上附上,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此《素问》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此《灵枢》语也。左手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刺手心主经,治阴。左手寸口人迎以前阴实者,手厥阴经也。此《脉经》语也。则心与手心主小肠之脉,俱候于左寸明矣。而《脉诀》之手心主脉,则诊之右尺。近世又有以小肠脉,诊于左尺者,不几大谬经旨乎?如此异说,是编悉为论定。
———医门习业者,仅读《难经》《脉诀》《药性》《病机》,以为道在是矣。不知《脉诀》乃高阳生妄作,假托叔和以行,实与《脉经》大谬,误人不浅。谚有“学医人费”[7]之语,职此之故欤!
———《难经》者,扁鹊取《灵》《素》要语,设为问难,开示来学。苏子瞻谓医之有《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今坊间乃以《难经》与《脉诀》并行,使薰莸[8]共器,良可浩叹。
———“阴阳离合分配六位”及“一脉分为九道”二图,余实授之异人,心领神会,援笔图之,颇臻妙境,览者细加详玩,当自得之。脉之大要,无出乎此。
———浮、沉、迟、数四脉,可为诸脉纲领。余列为四图,统贯各脉,详注形象,庶为初学指南。
———“丹溪手镜图”乃朱氏家传秘本,近为义乌令吴公[9]所出,得行于世。其评脉数语,甚为扼要,故并载之。
———崔紫虚《四言脉要》[10],统括经旨,最便初学诵习。复经李月池[11]删补,余于简首,略更数语,不失原文。
[1]第:但是,只是。
[2]望洋:望洋而叹的省写。《庄子·秋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3]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语出《素问·五藏别论》。
[4]屏:抛弃。
[5]傍:通“旁”:《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此所谓筑舍道傍,无时可成。”
[6]殚(dān单):竭尽。
[7]学医人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过:“学书费纸,学医费人”,意即“学习书法会耗费很多纸张,学习行医要耗费很多人命”。
[8]薰莸(yóu犹):指香臭。杜预注:“薰,香草;莸,臭草。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恶难除。”
[9]吴公:不详。
[10]四言脉要:此书非南宋崔嘉彥(紫虚)所撰,乃崔嘉彦三传弟子(嘉彦一传刘开,再传朱宗阳)张道中所撰《四言脉诀》,后世托名崔紫虚。张道中,号玄白子,淮南人。
[11]李月池: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一作月池翁),明湖北蕲州人。名医,为李时珍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