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薤白通痹汤证案

衣某,男,52岁,干部。1975年4月7日就诊。

阵发性左胸膺痛2年,曾于1973年4月确诊为冠心病。近期胸闷加剧,心前区痛频发,且波及背部,肢体麻木,形寒肢冷,倦怠乏力,伴右肩臂疼痛,自寒冬始,阴雨天胸闷甚,背痛著,饮食二便自调。舌淡苔薄白,脉沉迟。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证属寒邪壅盛,阻遏心阳。治宜宣痹散寒,温心通阳。予以栝蒌薤白白酒汤合失笑散化裁。

处方:瓜蒌30g,薤白10g,丹参30g,五灵脂10g,蒲黄10g包煎,降香10g,细辛2g,郁金12g,炙甘草10g,黄酒30g,水煎服。

4月14日,药后胸膺闷痛悉减,然纳呆、脘痞不减,仍守原方,佐以健脾豁痰之剂。

处方:瓜蒌12g,薤白10g,桂枝10g,半夏10g,人参15g,白术12g,丹参30g,川芎10g,红花10g,降香12g,炙甘草10g,黄酒30g,水煎服。

4月25日,药后诸症递减,心绞痛未发,仍宗原意。

处方:瓜蒌15g,薤白10g,半夏10g,川芎10g,红花10g,赤芍10g,降香12g,丹参30g,黄芪30g,桑寄生15g,木香10g,炙甘草10g,黄酒30g,水煎服。

4月29日,经服中药20剂,患者欣然相告:胸闷悉除,心绞痛未发,肩背痛已瘳,纳食渐馨。查心电图正常,复作运动试验亦明显改善。

解读:清·喻昌《医门法律》云:“胸痹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清·林佩琴《类证治裁》云:“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此《金匮》《千金》均以通阳主治也。”而本案患者乃以寒邪壅盛,阻遏心阳而致胸痹。公认为此乃脾肾阳虚而生寒邪,即“五脏虚损,内生五邪”之谓也。故予以瓜蒌薤白白酒汤伍降香、细辛以宣痹散寒,温心通阳,此即“以通阳主治也”;以失笑散伍丹参、温郁金以活血行气,祛瘀通脉。二方加味,方名“瓜蒌薤白通痹汤”。故用药1周,“胸膺闷痛悉减”;因其“纳呆、脘痞不减”,故复诊时药加四君子汤,以健脾和胃,化痰饮消食积;因“胸膺闷痛”之症仍存,去失笑散加被誉为“血中之气药”的川芎,取其辛温走窜之功,能上达头额,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三诊时患者告云“心绞痛未发”,故去四君子汤加黄芪,取其甘温之性,具生发之机,以补气生血;桑寄生黄宫绣谓其“性平而和,不寒不热,号为补肾补血之要剂”,此乃吉忱公以其益元之功而收益心脉之效。故经服中药20剂,而诸症悉除,心电图亦正常。

徐灵胎云:“凡辨证,必于独异处着眼。”此案中,公用川芎、黄芪、桑寄生,乃其用“独”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