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硝

1.作用

(1)泻下软坚: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秘,燥结如羊矢,为治里热燥结的要药,常与大黄相须为用。

(2)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体内外痈肿。外用具有良好的止痒作用,用治皮肤瘙痒。

2.认知

(1)关于药名:芒硝根据加工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若天然矿物含水硫酸钠溶于热水中,滤过冷却后析出的结晶,统称为皮硝,多外用;若加热后,沉于下层者为朴硝,所谓“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指的就是此药,其特点是如板状,杂质较多,亦多外用;结于中间层者为牙硝,也称马牙硝,特点是呈柱状,此名称临床少用,十九味中所谓“牙硝难合京三棱”指的就是此药;将皮硝与萝卜片同煮,取上层液冷却后析出的结晶为芒硝,其特点是针状如芒刺,内服多用此品。芒硝经风化后失去结晶水而成的白色粉末为玄明粉,也称元明粉。取泻下作用时,朴硝较强,芒硝较朴硝略缓,玄明粉较芒硝更缓。玄明粉多外用于五官科疾患。

古代将芒硝写作“芒消”,这是因为古代认识“消”有遇水则消的意思,现多解释为芒硝具有水溶性,后来认识到药材为矿物药,就将“消”改成“硝”。

(2)关于通便:芒硝的通便作用主要是治疗大便燥结,尤以大便干燥如羊屎者为宜。在临床中选用芒硝,关键是抓住一个“燥”字,若大便虽然干结,但并不燥结一般不选用芒硝。若对于其他原因所致的大便虽也可使用,但剂量不宜过大。

(3)关于止痒:作者认为,芒硝具有良好的止痒作用,现在通行的各种中药书籍多不记载此作用。芒硝在止痒方面主要是外用煎水洗。在古代医药书中载治疗漆疮,也是取其止痒的作用,临床上,芒硝为外治瘾疹之佳品。根据治疗接触性皮炎的作用,对多种原因所致瘙痒均有作用。

(4)关于服法:芒硝内服宜熔化服,不宜煎煮。因其味苦而咸,口服容易引起恶心,以凉服为好。服后漱口。

(5)关于回乳:在5版《中药学》教材中提到芒硝可以回乳,但其后几版教材均未云芒硝回乳,其实芒硝是可以回乳的,方法是取芒硝用纱布包裹,分置于两侧乳房上,固定,经24小时取下。此法也治疗乳痈。

(6)关于化石:《本经·上品》论述朴硝“能化七十二种石”,七十二种石言其多也。李时珍也说:“此物见水即消,又能消化诸物,故谓之消。”故临床有用其治疗体内结石者,如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体内结石形成虽慢,但发作必急,故多实证,正由于芒硝咸寒软坚,取坚者消之,用芒硝治疗结石病可以参考使用。

(7)关于与硝石的区别:《本经·上品》记载有消石,云“苦寒”,其别名有“芒消”、“苦消”、“焰消”、“火消”、“地霜”、“生消”。其中,“芒消”的名称与此处所载的芒硝同名异物。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一》认为:“诸消,自晋唐以来,诸家皆执名而猜,都无定见。唯马志《开宝本草》,以消石为地霜炼成,而芒消、马牙消是朴消炼出者,一言足破诸家之惑矣。诸家盖因消石一名芒消,朴消一名消石朴,二名相混,遂致费辨不决。而不知消有水火二种,形质虽同,性气迥别也。唯《神农本经》朴消、消石二条为正。其《别录》芒消、《嘉祐》马牙消、《开宝》生消,俱系多出,今并归并之。《神农》所列朴消,即水消也,有二种,煎炼结出细芒者为芒消,结出马牙者为牙消,其凝底成块者通为朴消,其气味皆咸而寒。《神农》所列消石即火消也。亦有二种,煎炼结出细芒者,亦名芒消,结出马牙者亦名牙消,又名生消,其凝底成块者通为消石,其气味皆辛苦而大温。二消皆有芒消、牙消之称,故古方有相代之说。自唐宋以下,所用芒消、牙消,皆是水消也。南医所辨虽明,而以凝水石、猪胆煎成者为芒消,则误矣。今通正其误。其石脾一名消石者,造成假消石也。”这是说现在所云芒硝为水消,也就是通导大便之品,性寒。消石就是火消,《本经》云其苦寒,现多认为性温。根据现在的认识,水消(芒硝)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钠,而火消(消石)的主要成分为硝酸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