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首经方方证要点
- 刘志龙 黎崇裕
- 4313字
- 2021-03-26 06:19:32
18.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方歌】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口苦咽干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
【功用】和解少阳,扶正祛邪。
【主治】邪入半表半里之少阳证。
【方解】少阳主半表半里,凡病邪从外来的就要从外出,柴胡能从少阳而达太阳,半夏能提阴气上升,则阴阳相济,故有除病祛邪之功。少阳病属火病,又有黄芩以解气分之火热。参、枣、草能强壮脾胃,脾胃壮则可使病邪由内而达外。再有生姜能发散宣通,诸药合用使病邪由内达外。
【方证要点】
1.肝胆寒热错杂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寒热往来,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口渴,咳,心下悸,腹中满,小便不利;舌苔薄白,脉弦细或数,或脉沉紧。
2.常用于体虚劳热、热病后期、渗出性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传染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肠伤寒、急性肾盂肾炎、中耳炎、疟疾、急性附件炎、产后发热、睾丸炎、附睾炎等属于邪犯少阳,半表半里者。
3.小柴胡汤因仲景一句“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而成为临床广泛运用之方,中医界时有某位医家因为善用柴胡而被称为“某柴胡”,李赛美老师曾经在讲课的时候说:“清清楚楚小柴胡,不清不楚小柴胡。当你辨证无处下手之时,即是不清不楚之时,投与小柴胡汤常可见意想不到之疗效。”
4.体质要求: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等外界环境的变化敏感,四肢多冷,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的影响。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满、乳房胀痛、结块等。胸胁部苦满感或有压痛,易于恶心呕吐,易患发热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性胶原性疾病、结核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肝胆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疾病多反复往来,容易慢性化。
5.唐医易先生临床运用扩展经验
(1)半身麻木:本方加川芎、当归、桂枝。
(2)半身疼痛:本方加川芎、当归。
(3)半身出汗,半身无汗:本方加川芎、当归等。
(4)斜视(视物倾斜)、复视:本方加菊花。
(5)头部两侧并波及前额及颠顶痛:本方加川芎、白芷、当归。
(6)腰腿痛(属少阳经循行部位者):本方加桂枝和活血化瘀之品。
(7)呕逆:本方加陈皮、竹茹等。
(8)真心痛(心绞痛):本方加附子、当归、川芎。
(9)胁痛:本方加当归、川芎、郁金、香附。
(10)胸肋痛(肋软骨肿痛):本方加川芎、当归、丹皮、青皮、陈皮、金银花、蒲公英。
(11)月经不调:本方加川芎、当归。
(12)髋骨痛牵引大腿、小腿外侧至足踝:本方加红花、桃仁、川芎、当归、桂枝。
(13)脑积水:本方去黄芩,加茯苓。
(14)眩晕(高血压):本方加茯苓。
(15)偏头痛:本方去人参,加桂枝。
(16)早期面瘫(面神经麻痹):本方去人参,加桂枝、葛根。
(17)面侧部肌肉抽搐:本方去人参,加桂枝、葛根。
(18)急性中耳炎:本方加栀子。
(19)牙痛:本方去人参,加桂枝、葛根。
(20)齿龈肿痛:本方去人参,加桂枝、葛根。
(21)经期抽风:本方去半夏、黄芩,加花粉、芍药、葛根,倍人参。
(22)痰火核:本方去人参、大枣,加桂枝、玄参、浙贝、牡蛎。
(23)腮腺炎:本方去人参、大枣,加桂枝、玄参、浙贝、牡蛎。
(24)乳腺炎:本方去人参,加桂枝、全瓜蒌、黄连。
(25)肝脾肿大:本方去大枣,加牡蛎。
(26)奔豚气:本方去人参、黄芩,加桂枝、茯苓。
(27)赤白痢疾:本方去人参、黄芩,加桂枝、白芍、茯苓、木香。
(28)黄疸:腹痛者本方去黄芩加白芍,若发热重者去人参加桂枝。
(29)百日咳:本方去人参、生姜、大枣,加干姜、五味子。
【类似方证鉴别】
1.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都可以治疗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小柴胡汤证是少阳证,无阳明证,故而无腹痛拒按等阳明内热症;而大柴胡汤证属少阳阳明合病证,必有腹痛拒压、大便燥结等腑实症状。
2.小柴胡汤与柴胡加芒硝汤:小柴胡汤证属于少阳证;而柴胡加芒硝汤证是少阳证即将进入阳明证,故而病情较小柴胡汤证重,但比大柴胡汤证轻,介于二者之间,为中气虚弱,已经成实而尚未全实者。
【原文】
1.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37)
2.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3.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抟,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97)
4.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98)
5.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99)
6.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
7.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症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01)
8.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9.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04)
10.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
11.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148)
12.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149)
13.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229)
14.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230)
15.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231)
1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226)
17.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9)
18.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394)
19.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金匮要略》第十五篇)
20.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一篇)
21.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
【医案举例】
1.顽固性头痛案(刘志龙医案)
沙某,女,32岁,2011年8月初首诊。
患者罹患头痛15年。患者自诉月经来潮较晚,17岁初潮,每次月经来潮前即开始出现左侧头痛,一般持续3至4天。初起头痛较轻微,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头痛程度越来越严重,头痛剧烈时,甚至想用头撞墙或自杀,以结束痛苦。之前曾在珠海市各大医院看过,吃了一年多的药,头痛未见好转,现慕名而来求助,希望能减轻头痛之苦。
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黄腻,脉细。方用柴胡桂枝汤合止痉散加减:
柴胡10g,桂枝10g,白芍20g,生姜(颗粒)1包,大枣15g,炙甘草10g,全蝎5g,蜈蚣2条,僵蚕15g,白附子10g,葛根30g,香附20g,川芎10g,防风15g,4剂。嘱咐月经来潮前1周左右服药。
二诊:月经来时第一天头痛甚,较之前持续的时间短,舌淡红苔薄黄腻,脉细。方用小柴胡汤合止痉散加减:
柴胡10g,黄芩10g,党参15g,大枣10g,炙甘草10g,全蝎5g,蜈蚣2条,僵蚕15g,葛根30g,香附20g,川芎10g,白芍15g,5剂。嘱咐月经来潮前1周左右服药。
三诊:头痛较之前明显好转,患者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诉从未像现在这么轻松过,还以为一辈子都会在痛苦当中度过。舌淡红苔薄白黄,脉细滑。方用小柴胡汤合止痉散加减:
柴胡10g,黄芩15g,党参15g,大枣15g,白芍15g,炙甘草10g,全蝎5g,蜈蚣2条,僵蚕15g,葛根30g,香附20g,川芎10g,郁金15g,当归15g,5剂。嘱咐月经来潮前1周左右服药。
四诊:头痛之症已基本消失。
患者10余年的顽固性头痛,经过四次的中药调理后,已基本消失,可见经方效果之神奇。
患者具有柴胡体质:体型偏瘦,面色萎黄,舌体不淡胖,而主诉头痛为左侧头痛,为少阳经循行之地,并且头痛发作均在月经来潮前,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规律,属于“休作有时”的特点,《伤寒论》中第97条:“……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此处的休作有时,在临床上不仅仅指的是寒热的休作有时,还可拓展到更多病证的休作有时,该病例中患者头痛发作的特点即符合休作有时的表现。因此,此病例以小柴胡汤为主方。
另外,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临经之期阴血下注,肝血偏虚,且患者脉细更提示为血虚之证,而头痛剧烈,可见不是单纯的血虚的隐隐作痛,而必兼有他邪,血虚而往往肝有风邪袭之,便出现了头痛。止痉散为治疗顽固性头痛的良方,临床适用于患有风邪的头痛。方中全蝎独入肝经,为搜风之主药,蜈蚣性善走窜,为祛风止痉之要药,加僵蚕、防风等祛风,再加上香附、川芎、当归等活血止痛,符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即在治病之时,先把气血养足,一则正气充足,邪不能侵,二则可以驱邪外出。另外,风邪之性善行而数变,易与他邪相合,使病胶着,活血则风与所夹杂之邪不复留滞。风之所生,是由营血本身出问题所致,或补血,或活血,或凉血,皆使血之生化、运化合于常度,而风无所生或无所侵。因此,此处祛风活血同用,方能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2.低热案(李克绍医案)
张某,男,50岁。1973年初夏,发低烧。在楼德治疗无效,返回济南。西医检查,找不出病因、病灶,每日只注射盐水、激素等药物,治疗两个月,仍毫无效果。该院西医某医师邀余会诊。患者饮食二便均较正常,只是脉象稍显弦细,兼微觉头痛。《伤寒论》云:“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因与小柴胡汤原方,其中柴胡每剂用24g,共服2剂,药后低烧全退,患者自觉全身舒适。该院有的医师还不相信。结果过了三天,患者病愈,已能上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