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耳背式助听器

一、耳背式助听器的基本构造及其特性

图3-4 耳背式助听器结构

1.耳钩 2.受话器 3.麦克风 4.音量调节旋钮 5.放大器 6.开关 7.电池仓

耳背式助听器(behind the ear, BTE)的机身形如香蕉,长3~4cm,麦克风、放大器、受话器、电池等均组装在机身内(图3-4),性能较好的耳背式助听器内还有各种声音处理电路。耳背式助听器的上端为一个弯曲成半圆形的导声耳钩,这个导声耳钩将助听器连在耳模上,可以固定在耳郭的后面,剧烈活动助听器也不会脱落。放大后的声音经耳钩、塑胶管传入耳模的声孔中。有的模拟线路耳背式助听器外壳上有开关、音量调节器、声调调节器、最大声输出调节器和T挡等调节装置。很多耳背式助听器可与外部设备连接使用,如蓝牙、无线调频或红外线接收语训系统等。

(一)耳钩

助听器的耳钩都为月牙形,为助听器传声系统的一部分,并与助听器耳模连接,起固定助听器的作用。耳钩有普通型、儿童型、防风型、金属型和细声管型等。

普通型耳钩多为长25~35mm的弧形中空塑料弯钩,粗的一头连接在助听器受话器的出声管上,而细的一头连接在助听器的耳塞或耳模上。部分耳钩近机身端用一金属圈加以固定,但由于汗水的腐蚀,这种金属圈较易损坏。另外,耳钩的前端较细,如果经常从耳模上取下,较易折断。若耳钩损坏,可由专业人员或用户自己更换,但要注意的是更换的耳钩要尽可能地与原耳钩型号相同。

儿童型耳钩的长度较普通型耳钩稍短,而耳钩的弯度较普通型的更为明显。儿童使用这种耳钩,助听器固定在耳郭上更为贴合,但目前这种耳钩在儿童助听器上的使用率还不是很高,往往将成人的耳钩用在儿童上,造成了儿童使用时助听器晃荡在耳背后,不能很好地被固定,这也是造成助听器啸叫的原因之一。

防风型耳钩的主要功能是降低风噪声,它主要是通过加宽近出声管处的耳钩上部,同时在助听器的麦克风上罩上一个防风装置,使该助听器的使用者在骑自行车或坐汽车时减小风噪声的影响。这类助听器在受风噪声影响较大的户外环境中使用较为有效。

金属型耳钩主要是为满足大功率助听器小体积的需要。某些大功率助听器设计得小巧且功率又要足够大,就要求助听器的受话器安放位置尽可能远离上部麦克风,这样助听器的受话器出声孔与耳钩连接的距离就延长了。以往助听器的这段距离都是用一管状的橡胶件来连接的,但是如果延长了距离,且助听器的放大功率又较大时,橡胶件就较易产生振动使助听器产生啸叫。所以,在助听器的受话器出声孔上连接一个金属的长耳钩,不但可以起到耳钩传声与连接耳模固定助听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采用了金属耳钩的助听器可以设计得体积小、功率大,且不容易啸叫。

细声管型耳钩配合镂空耳塞,能有效衰减低频,减轻堵耳效应,非常适合轻中度下坡型听损人士。细声管型耳钩一端连接助听器,一端连接镂空耳塞插入耳道,中间是细声管。根据助听器佩戴左右耳及耳朵大小的不同,细声管通常分左右各4种(0#、1#、2#、3#),0#最短,3#最长。但是这种耳钩有一个缺点:由于声管太细,高频容易被衰减,对言语清晰度有一定影响。

(二)助听器的外壳

助听器的外壳在近几年发展较快,首先是在形状上更加美观精巧,特别是中小功率助听器的变化就更为明显;其次是机壳的颜色上,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机壳的颜色更趋隐蔽性,如采用黄种人的肤色或黑色外壳的耳背式助听器,更适合于黄种人或黑人使用,而黑头发的人使用黑色机壳的耳背式助听器其隐蔽性更好。机壳颜色的第二个发展方向是向个性化发展,艳丽夺目,引人注意,通常的颜色有橘黄、天蓝、大红等,这些机壳颜色艳丽的助听器是为了迎合一些具有个性与挑战精神的使用者,这样可以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提醒谈话的对方注意眼前这位戴助听器者,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交流,同时也吸引了那些喜欢以艳丽颜色的助听器作为饰物的儿童。

另外,耳背式助听器的外壳在结构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音量开关大多从以前的滚轮式转化成按压式;外壳也从左右两片的结构改为上下两片的结构。这一设计的改进解决了音量开关与外壳缝隙较大,汗液、雨水等容易进入机芯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机器故障率。

耳背式助听器的外壳中还出现了双层外壳,双层外壳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助听器的抗摔性,对儿童使用较宜。此外,有些助听器公司还致力于机壳密封性更好的防水耳背式助听器的研发。

另外,还有耳背式助听器的外壳内壁镀有金质或银质的电磁波屏障防护涂层,能够屏蔽电磁波对助听器的干扰。现代生活中存在着各种电磁波,如家用电器、日光灯、手提电话等,都会对助听器产生电磁信号干扰,有时会严重影响助听器的使用。

(三)麦克风

耳背式助听器的麦克风也是近年来助听器发展变化较大的一个零部件。较早时期的普通型耳背式助听器的麦克风,其安放的位置是在助听器的底部。这种麦克风的安放位置拉开了与助听器受话器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助听器啸叫的发生概率,而对助听器设计精密性的要求不高,所以这类助听器的价格就比较便宜,但由于这类助听器的麦克风位置不在助听器的前面,在接收声音的方向性与灵敏性方面效果就要差一些,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已很少再有厂家生产这类助听器。

耳背式助听器麦克风的另一个发展在于麦克风外部设计上的变化,首先是在麦克风的外部加装了一个金属或塑料的网罩,以防止尘埃进入助听器的麦克风。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麦克风的发展方向以方向性为主。这种麦克风有两个声音入口,分别朝向前方和后方,麦克风内部的振膜分别感受两个方向的声音,将其作用之差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输出,在后部声音入口处设有一声学延迟滤波器,抑制来自人耳后面的声音信号强度,并使来自前面有用的信号得以优化,这一点完全符合正常人耳的听觉效应,我们人耳的耳郭结构正好也是朝前收集声音,同时挡住(衰减)来自人耳后部的声音,这些来自人耳后部的声音通常是背景的噪声或无关的谈话声,具体可见第二章相关内容。

(四)电池

小功率耳背式助听器通常使用A10和A312电池,中、大功率耳背式助听器通常使用A13和A312电池,某些特大功率的耳背式助听器会使用A675电池。

二、耳背式助听器的声学特性

耳背式助听器与盒式助听器相比,其麦克风位置在耳郭的上方,因此能减弱人体躯干对低频反射增强的现象,同时能减少助听器受摩擦带来的噪声。耳背式助听器最高峰值增益频率点多数在1kHz处,峰值声增益较大。此外,通过对耳模的调整可改变耳背式助听器的声学特性,使其具有更宽的频响。同时在与耳背式助听器匹配的耳模上可设置较大的通气孔,来改变助听器的输出声学效果,更好地满足不同听损人士的需求。

三、耳背式助听器的优点

1.体积小。与盒式助听器相比,耳背式助听器没有导线,相对于盒式助听器体积较小,容易隐蔽在头发里。

2.噪声小。相对于盒式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不与衣服产生摩擦,减少了噪声。

3.适听范围广。耳背式助听器可以设计成不同大小的体积与输出功率,适用于轻度到极重度各类听损人士,适用范围广;近年来,全数字耳背式助听器的芯片功能不断增强,听力师可以通过软件对输出频响进行多种调试,使之适用于各类听力损失的听障人士。

4.灵活匹配辅助装置。耳背式助听器可以与更多的辅助装置相匹配,来进一步提升助听效果。这些辅助装置可以提高信噪比,改善言语清晰度,延伸聆听距离,方便接听电话,易与移动终端或人工智能设备相连接。

四、耳背式助听器的缺点

1.汗水易侵入。耳背式助听器佩戴于耳郭上方,使其机身,尤其是麦克风小孔,在天热或运动后较易受汗水渗入而引起助听器故障。

2.隐蔽性差。耳背式助听器的体积虽较盒式助听器小,但对外观要求较高的使用者而言,使用范围仍受到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