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换一个角度——以互联网思维来分析金融

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通过相互作用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从经济发展的历史看,生产力从第一代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化时代,发展到第二代以电力广泛应用为代表的电器化时代,再发展到第三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自动化时代,到目前已经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时代了。生产力是征服自然的能力,各个国家是可以比较快地引进和仿制的。但是这些生产力,在每个国家的具体应用和发展是不完全同步的,并且有很大差异,导致各国经济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创造30多年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的奇迹,主要是因为生产力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实现了更好的结合。中国互联网包括互联网金融目前的迅速发展,也是这个原因。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互联网金融已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会形成一种思维——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发展势必对经济运行的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当我们国家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以后,顺应着当前我国金融从传统金融向创新型金融、普惠金融、直接金融等方面的转化,这种趋势正和互联网这种创新性生产力的发展相吻合。所以,中国虽然不是互联网金融的诞生地,目前却成了世界上互联网金融发展最快、应用面最广、金融产品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确立金融的研究角度。目前金融的发展,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简单应用,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更为重要的是应当运用符合市场发展潮流的互联网思维来分析金融的发展。如今对互联网思维的争论还不少,我们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也就是绝对把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这一理念对于传统金融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转变。因为在传统金融中,包括金融理论、金融教学和在我国正规金融运行的模式中,金融中介机构自始至终是中心。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本身也一直认为自己具有国企的背景,能够制定规则。比如简单的一项客户取款业务,钱少给了客户,银行可以说离柜概不负责;钱多给了客户,就要求其必须归还,否则就是侵吞国家资产。银行都是“嫌贫爱富”的,它从来只做锦上添花之事,绝不会雪中送炭。基于其本身风险的考虑,它只想为富人服务。从发放的企业贷款来看,主要的授信对象就是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而占企业总数95%,最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却往往得不到贷款;从个人业务来看,金融中介机构考虑建立VIP业务、私人银行业务,成立财富管理部,等等,主要也是吸引具有高收入、高资产的优质客户,而不会专门去为那些数量庞大但单笔业务金额不大的一般家庭量身定制业务,推出像余额宝那样合适的金融产品;从利润分配看,金融行业的高利润建立在减少投资者和融资者利益的基础上,金融高管的收入可以高于普通员工几十倍、几百倍,等等。而互联网的发展是用户思维,它以客户需求为己任,这完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实现普惠金融的最好途径,比如支付宝、余额宝等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产品小额、随时收付、收益率高,这完全符合了年青一代的财富心理。而从发展的眼光看,谁拥有年青一代,谁就掌握了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成功,代表了金融创新发展的方向。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这也不能全怪金融机构,因为从虚拟经济角度对企业估值的方法就不同。目前,金融企业商业银行是按净资产法来估值的;股票市场是按市盈率法,按其实现预期净利润来估值的;而互联网企业是按照流量法来估值的,是靠点击率多少来判断其预期收益的。所以,我们不仅应该以互联网的技术来改进金融业务发展,更应该以互联网的思维来改变传统金融思维。

其次,我们认为有必要转换一般金融教材编写的角度和出发点,建立一种围绕金融活动的用户需求的全新的金融思维。用户思维不仅是本书编写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们最近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应用型高校金融”系列教材编写的基本出发点。我们从投资者的角度编写了《金融投资工具比较与研究》,从融资者的角度编写了《企业融资模式和策略》。我们认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就应该是金融市场的用户,即投资者和融资者。而传统金融一直是以金融中介为中心的,包括金融理论和金融教材。比如,以前传统金融教材的课程是以金融中介机构的角度来划分的,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固定收益债券等等,即横向划分;但现在我们应该树立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金融概念,大金融市场是由投资者、融资者和为金融活动服务的机构即金融中介机构组成的。应该清楚金融中介机构只是一个服务行业,它必须为金融市场活动的主体——投资者和融资者服务,所以应该从投资者和融资者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金融(图1-2-3)。

图1-2-3 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