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扩一些眼界——以更大的范围研究大金融

大金融概念是在一个长期视角全面审视了全球范围内金融体系发展历史规律和演变趋势,并对现代金融体系下一国金融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的一个全球性的概念理论。研究目的在于更符合我国特殊的国家禀赋,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理论基础。我们把大金融体系简化抽象,如图1-2-1所示。

图1-2-1 大金融体系

2.1.1 传统的金融市场

传统金融市场又称“间接金融市场”(A)。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的简单借贷活动,如银行利用存款集中的资金向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就是一种有银行介入的间接金融活动。其运作方式有:资金盈余部门用多余资金以存款方式存入银行,银行再用集中的资金承担投融资风险,向资金需求部门发放贷款。所以,间接金融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实现的资金融通活动。为此银行一般要收取3%(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左右的收益,包括手续费和风险溢价的管理费用。我国在1990年以前,除了少量国债外,这是资金融通的主要形式。

由于金融业的起点是银行,它在几百年来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有不少人认为只有银行、保险等间接金融机构才是金融。其实,今天衡量财富的主要标志已经不是货币,而是资金,货币只是资金的一部分,银行和保险等间接金融量在美国金融市场中占金融资产总量的比例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西方发达国家大致如此,但我国正好相反。所以加快间接金融的发展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首要任务,而金融发展速度也是金融发展理论衡量一个国家金融深化程度的主要标志。

2.1.2 直接金融的加入

直接金融指由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融资,和间接金融共同组成B。筹资者发行债务凭证或所有权凭证,投资者出资购买这些凭证,资金就从投资者手中直接转到筹资者手中,一般不需要通过信用中介机构的担保,由投融资者自己承担风险。同样,金融机构也没有风险溢价,只是收取融资总额1%~2%的手续费。直接融资可以是股权融资,也可以是债权融资。直接金融的优势在于其能降低投融资的成本;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有利于打破行业壁垒,推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融资渠道,有利于培养居民的投资意识;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但其同时也将风险转移到了投融资者身上,避免了信用过度集中形成的金融风险。

2.1.3 大金融理念的提出

大金融体系下,金融市场必须作为一个统一整体(C)。

一方面,在现代金融市场里不应单单考虑金融中介。如果把金融作为一个整体看,这个金融市场主体是金融市场的用户,即投资者和融资者。金融中介行业只是一个服务性行业,金融中介机构是服务于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金融市场也是为投融资者服务的,其本质是服务业,秉承“顾客是上帝”的理念。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资金和需要资金,他们是金融市场真正的主体,只有满足了他们的需求,金融才能得到发展。例如互联网思维的“用户第一”理念,使互联网金融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发展。各种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合理分配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使信息对称等方面,让投融资者能够得到匹配的、满足需求的真实信息。这样,金融市场能真正做到服务于投融资者。当然,互联网金融刚刚兴起,还有很多不足,这是需要正视的。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在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除了中央政府直接监管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外还有不少模式,我们把它称为非正规金融(图1-2-2)。

图1-2-2 非正规金融

这些资金融通的模式都是现实存在的,但目前很多教科书都没有谈到这个问题,没有包含这一块内容。随着近些年这些市场的发展,资金融通模式已经成了金融学者必须去正视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政府监管的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互联网金融具体可参阅:陈中放,胡军辉.互联网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近几年这一类金融模式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短短几年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已经深深影响了人们尤其是青年的金融观念。这一类金融在2010年左右起步,到2015年,一直是自由发展、野蛮生长的。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后,互联网金融正在逐步规范,逐步被纳入正规的金融监管系统,如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等。

第二类是不在国家正规金融监管范围内,不受国家金融法规管辖,但符合目前国家民法、商法的金融模式,比如民间借贷、典当、小贷公司等等。由于这类金融活动近几年发展比较快,各地各级政府专门成立金融办公室负责管理。据媒体报道,最新监管精神已经明确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7类金融机构和辖区内投资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众筹机构、地方各类交易所等4类机构(“7+4”类机构)的资本监管、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等三大监管职能将由地方金融工作部门负责。而在此之前,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类金融企业因为不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金融业,在监管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随着任务的明确,各地政府强化地方金融管理,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在原来“金融管理办公室”(金融办)的基础上加挂“地方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比如浙江、山东、江苏等等(见二维码2-1)。

2-1

第三类是既不符合金融法规,又不符合国家的其他法律法规,属于非法金融的一些金融活动,比如非法集资、金融传销、金融诈骗等等,又称为黑色金融(见二维码2-2)。

2-2

最近政府对于第三类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正在逐步加强(见二维码2-3)。

2-3

2.1.4 反哺实体经济的金融市场

反哺实体经济的金融市场(D)。一般经济学上把经济分成两个大部门,即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金融市场依赖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金融发展无法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单独存在,实体经济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血液”。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如果按以上“投融资者是金融市场主体”的观点,只有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金融市场才能够产生,才能够更好地发展。金融市场永远离不开实体经济,缺失了实体经济的金融市场实际上就是“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灭。

当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可以反哺实体经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多维度的,不应将眼光局限于融资服务。虽然金融最基本、最原初的功能就是提供资金融通服务,但这并不是金融服务的全部内容。实体经济要有效运转,除了需要资金周转,还需要便利的交易方式、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准确的资金成本信号以及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等具体可参考这套丛书中的另外一本《企业价值挖掘与管理实务》。。在这些方面,金融都可以为其提供有力支持。正是基于实体经济的这些需求,金融形成了四大基本功能:融资中介、支付清算、信息咨询、风险管理。金融为实体经济而生,金融的功能也是围绕实体经济的有效运行而不断衍生的,金融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过程。当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服务的功能不断拓展,服务的重心也在发生变化。如果片面强调金融提供资金的功能而忽视其他功能,就容易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简单化为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如果仅仅将金融服务的视野局限于资金支持,既不利于全面评价金融服务的效率,也不利于金融本身的创新发展。

2.1.5 走向国际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逐步走向国际,成为国际金融市场(E)。金融资本全球化是个必然的大趋势。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降低新兴市场获得资金的成本,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延展市场空间,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系统能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公开性要求,改进交易制度,增加衍生产品的品种,完善清算及结算系统,等等。海外金融资本的进入,尤其是外国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对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迫使资本流入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采用更为先进的报价系统,加强市场监督和调控,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提高市场的效率。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过采用国际会计标准,提升信息质量和信息的可获得性,加强交易的公开性。交易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完善交易制度,增强市场流动性。而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新的金融交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衍生产品的出现及发展。尤其是2017年,人民币进入SDR(特别提款权)世界货币篮子,我国金融的发展将影响世界金融的发展,同时世界的金融发展也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金融发展,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已经逐步联成一体。

金融市场国际化主要体现在投资国际化和离岸金融市场的繁荣。伴随着金融管制放松和国内金融市场向国际投资者的开放,本国的居民和非居民享受同等的金融市场准入和经营许可待遇。尤其目前中国已经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加上人民币已经进入SDR世界货币篮子,表示人民币又向国际化迈进一大步。

2-4

大金融的实证是,金融发展到今天,传统金融理论已经无法完全解释目前的金融现象了。大金融是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全球性命题,不仅适用于解释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发展趋势(包括经验教训),同时也适用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大金融理论比较好地解释了此次金融危机是怎样从美国一个国家的次贷危机发展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直至发展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在全球金融体系面临重构的背景下,立足于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深入研究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政策实践,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有助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制定正确的、有利于确立竞争优势的金融体系框架。

国际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使全球的经济和金融体系置于巨大的压力之下,而且导致了经济学理论的危机。从理论上看,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由于未能很好地理解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金融机制,不仅难以有效解释现代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更难以有效指导和形成科学的政策实践。有鉴于此,本书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从大金融视角全面深入研究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