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脾胃病的用药法则

一、升脾阳与降阴火的辩证关系
脾受胃禀、行津液以灌溉脏腑、经络,在于脾胃中阳气的升浮,阳升则阴自降。
东垣在《脾胃论》论“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一文中说明“火与元气不两立”,升脾阳与降阴火的辩证关系,如说,脾胃虚弱,长夏天气盛热损伤元气,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两脚痿软,口不知味,早晚寒厥等,是元气不足的病变,法当升阳;但又表现为目中溜火,小便频数,大便秘结,两胁急缩疼痛,脐下周围如绳束,甚则如刀刺痛,时呕哕,胸中闷塞,舌强头痛,日高之后,复身热如火,自汗尤甚的阴火上乘症状,治法又当降阴火,用黄芪人参汤。可以看出,在升阳气的前提下注意降阴火的问题。因为脾胃中元气不足,则阴火得有上乘之势。反之元气充足,则阴火下安其位。由此可知,上乘阳位的“壮火”是“食气”的,下安其位的“少火”是“生气”的。“火与元气不两立”,是指“食气”的“壮火”,而不是生养元气的“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