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坏死性鼻炎”或“红鼻病”。临床症状以高热、流鼻液、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或伴发结膜炎、角膜炎、阴道炎、龟头炎、乳腺炎、流产等症状;犊牛还可诱发脑炎和肠炎。

【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也称牛疱疹病毒Ⅰ型)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的成员,为有囊膜的双股DNA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抵抗力强。在4℃可保存1个月,37℃存活10天,–70℃条件下可存活数年。病毒在pH值6.9~9.0时稳定,在pH值4.5~5.0下可被迅速灭活。高温使病毒很快灭活,56℃ 25分钟即可使之灭活。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敏感。另外,0.5%氢氧化钠、0.01%氯化汞、1%漂白粉、1%酚类衍生物和1%季铵盐在数秒内即可使之灭活。在5%的甲醛溶液中也只需要1分钟即可灭活病毒。次氯酸钠溶液(相当于1.5%活性氯),200毫升/米3 1小时、3%冰醋酸200毫升/米3 1小时可灭活病毒。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感染牛,多发生于育肥牛和奶牛。任何年龄的牛都能感染,但以20~60日龄的幼犊最为易感。病牛和隐性带毒牛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随牛的呼吸、鼻涕、眼泪、阴道分泌物和精液大量排出,易感牛接触被污染的空气、飞沫或与带毒牛直接接触、交配,即可传染。饲养密集、通风不良均可增加接触机会,所以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的舍饲期间。与放牧牛群相比,舍饲牛群的发病率高、病情重、死亡率高。在应激因素诱发下(如饲养环境发生很大改变),潜伏于神经节中的病毒可以繁殖、活化,并出现于鼻液与阴道分泌物中,所以隐性带毒牛往往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它们不显症状,却散布病毒,使得该病在牛群中长期存在,很难杜绝,有的病牛康复后带毒时间长达1年半以上。另外,现有的精液冷冻保存技术有利于病毒的存活,所以污染精液可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传播本病。一般牛群临床发病率为20%~30%,死亡率很低(1%~ 12%)。但是对于患有脑膜炎型的犊牛而言,死亡率可达100%。

【临床症状】临床上分为呼吸道型、结膜角膜型、生殖道型、流产型、脑膜炎型和肠炎型六种。这些症状时常交织存在,损伤程度略有不同。

(1)呼吸道型 为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病牛高热达40℃以上,咳嗽,呼吸困难,流泪,流涎,流黏液性脓性鼻液。鼻黏膜高度充血,有散在的灰黄小脓疱或浅而小的溃疡。鼻镜发炎充血,呈火红色,故有“红鼻子病”之称(图2-4~图2-6)。病程7~10天,以犊牛症状急而重,常因窒息或继发感染而死亡。死后主要病变为鼻道、喉头和气管炎性水肿,黏膜表面黏附灰色假膜。

图2-4 鼻黏膜高度充血,有散在的灰黄小脓疱或浅而小的溃疡

图2-5 鼻镜发红(一)

图2-6 鼻镜发红(二)

(2)结膜角膜型 多与呼吸道炎症混合发生。轻者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大量流泪;重者眼睑外翻,结膜表面出现灰色假膜,呈颗粒状外观,角膜混浊呈云雾状,流黏液性脓性分泌物。

(3)生殖道型 主要见于性成熟的牛,多由交配而传染。母牛表现为外阴阴道炎,又称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病牛尾巴竖起挥动,尿频,阴门流黏液性脓性分泌物,外阴和阴道黏膜充血肿胀,散在灰黄色、粟粒大的脓疱,重症者脓疱融合成片,形成假膜,甚至发生子宫内膜炎。公牛表现为龟头包皮炎,又称传染性脓疱性龟头包皮炎。病牛龟头、包皮内层和阴茎充血、溃疡,阴茎弯曲,多数病牛精囊腺变性、坏死,种公牛失去繁殖能力。

(4)流产型 怀孕母牛发病后常见到流产,怀孕6~8个月的母牛流产率最高。

(5)脑膜炎型 易发生于4~6月龄的犊牛,表现为流涕流泪,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兴奋和沉郁交替发作,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磨牙,四肢肌肉僵直,不停划动。出现神经症状的牛一般预后不良,死亡率高达50%。

(6)肠炎型 在发生呼吸道症状的同时,出现腹泻,甚至排血便,病死率20%~80%,多见于2~3周龄的犊牛。

【病理变化】呼吸道病变表现为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口腔、咽、鼻和气管充血、出血和溃疡),鼻腔和气管内有纤维素蛋白性渗出物,有的病例可能有支气管肺炎或化脓性肺炎。结膜角膜病变为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或眼睑外翻,结膜表面出现灰色假膜,呈颗粒状外观,角膜轻度混浊呈云雾状。生殖系统病变表现为外阴、阴道、宫颈黏膜、包皮、阴茎黏膜有炎症、水疱及脓疱。脑膜病变为脑膜下血管扩张、水肿和充血。肝、脾和肾发生局部组织变性。感染初期(30~60小时),在呼吸道、生殖道上皮细胞内有核内包涵体。

【诊断】

(1)临床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另外,本病与牛的流行热、恶性卡他热、牛瘟、口蹄疫、水疱性口炎、牛疱疹性乳头炎、蓝舌病等疾病的临床症状均有相似之处,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予以甄别。

(2)实验室诊断 确诊本病要进一步做病毒分离实验,通常用灭菌棉棒采取病牛的鼻液(鼻拭子)、泪液或者精液等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牛肾细胞、睾丸细胞),血清中和试验、各类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抗体等方法直接检测病料中的病毒抗原。由于抗体阳性动物被认为是病毒携带者和潜在的间歇性排毒者(不包括从初乳获得母源抗体的犊牛和经灭活疫苗免疫的非感染牛),所以经血清学试验,包括中和试验、ELISA、琼脂沉淀试验检测为阳性的动物,也是病毒感染者。

【防治】由于本病病毒能导致持续性感染,预防本病的关键是防止传染源进入牛群。引进牛只时,一定要严格检疫、隔离,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发生本病时,应该立即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等综合措施。对健康牛群用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接种。以下情况不予注射疫苗:妊娠牛、4月龄以下犊牛、体况不正常的牛、已经感染的牛。由于本病无特效药治疗,所以最好扑杀患病牛及抗体阳性牛、淘汰康复后的种牛。关于本病疫苗,目前有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三类。

(1)西兽药治疗 病毒唑滴鼻,6滴/每侧鼻孔,每天2次。金刚烷胺盐酸盐,口服,1.2克/天,分2次服用。

(2)中兽药治疗 马勃18克、牛蒡子30克、玄参30克、柴胡30克、板蓝根120克、升麻18克、黄芩30克、黄连20克、桔梗20克、连翘30克、薄荷20克、甘草30克。

本方临床应用时可根据具体病情加减:呼吸道型的,可加荆芥穗30克、麻黄18克、葛根20克以增强透表疏散之力;结膜角膜型的,可加桑白皮30克、蒲公英30克、薏苡仁90克,以增强清热利湿之功效;生殖道型的,去升麻、薄荷、桔梗,加红藤30克、败酱草60克、土茯苓30克、萹蓄20克,达到利湿化瘀之功效;流产型的,去升麻、薄荷、桔梗、黄连,加桃仁30克、红花30克、川芎20克、当归45克、赤芍30克、熟地黄60克,增强活血化瘀,益肾固本之功效;脑膜炎型的,加生牡蛎240克、赭石90克、生石膏90克;肠炎型的,去薄荷、升麻,加猪苓20克、草果20克、炒白术20克。用法:将药放入1500毫升水中,煎煮取500毫升的药液,待温度降至30~45℃时灌服。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至症状消除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