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在十年前,我就写了《周易中的领导智慧》《三国中的领导智慧》等书,这些书出版后,我又萌生了再写一本《先秦诸子中的领导智慧》的想法。但是,由于当时我正在负责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多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腾不出手来实现这一想法,只好带着遗憾将其暂时往后放一段时间。可是,时光荏苒,一放就是十年。2017年7月初,我在整理书房的过程中看到了我十年前写的《先秦诸子中的领导智慧》的提纲和部分资料,一股追寻先秦诸子的领导智慧的动力油然而生,它不仅驱动着我立刻动笔,而且支撑着我的写作,促使我努力追寻心中的那个“主人翁”。历时十个多月,在2018年5月,我终于完成了本书,在“吾道一以贯之”的研究领导智慧的坚持上,又前行了一步。

为什么我要写《先秦诸子中的领导智慧》这本书?在世界历史上,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在地球北纬25°~35°,人类文明精神有了重大的突破。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将这段时期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中国有孔子、老子,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直到今天,东西方的文化和生活依然受这种文化的影响。诞生在“轴心时代”的先秦诸子思想,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些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以前,但是其中的智慧不会因时空的变化而变质,不会因历史的风云变幻而褪色。相反,先秦诸子的思想是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验证沉淀下来的经典,其中藏在字里行间的做人之道、做官之道和治国之道的精华部分凝结了人类的共同智慧。先秦诸子思想中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讲得淋漓尽致,其中精彩的领导智慧对今天的领导活动也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如今我写《先秦诸子中的领导智慧》一书,初心是为了帮助今天的领导者走进经典,与圣人促膝对话,聆听先哲的教诲,感悟经典,以经典启迪当下,达成一种古今的默契,完成一种致用的升华,达到王阳明所言的“知行合一”的境界。

先秦诸子众多,学派也有十几家,但是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道、法三家,掌握了这三家的领导智慧的核心,也就掌握了先秦诸子中领导智慧的精髓。限于篇幅,我仅选了孔子、老子、庄子、管子、墨子、韩非子、鬼谷子和孙子八位圣贤先哲。每位圣贤单列一章,分开来写,每一章十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开始直接引用原著原文,以保证思想观点的真实可信。但为了避免呆板和意思上的不连贯,本书没有机械、大段地引用原文,而是在通览原著的基础上再根据每一部分的主旨,从中拣选出思想观点进行新的排列组合和系统诠释。先秦诸子的经典著作对今人来说艰涩难懂,没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我对每一部分开头引用的原文,都做了意思解析,以帮助一般领导者理解和把握。我没有把引用的原文翻译成白话,而是用“意思是”的表达方式阐述,因为翻译讲究的是对古代汉语的恰切细致的解释和清楚表达古人遣词造句的含义,还要通过详细注释,以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能准确理解的字词时可以参考。一方面,这对于我来说,是很艰难的;另一方面,本书不是着眼于对先秦诸子原典的文本细读,而是探索原典中的思想和智慧,只求“意思”上能与原典的思想和智慧相通,并不限于文字上的严格推敲。为了避免重复,后边的论述中再引用先秦诸子同样的原文,不再做“意思是”的赘述,如果读者在阅读中对原文理解有困难,可以回过头来查阅“意思”。

我对每一部分中圣贤的思想观点都进行了归纳总结,把一些零散的思想主张理论化、系统化,让一般领导者能相对容易地揣透主旨,进一步了解原文涉及的思想和智慧。在此基础上,我对先秦诸子的领导智慧也做了深度解读和延伸分析,解读的方式也因人因内容而异,灵活多样,有的先叙后议,有的夹叙夹议,写出来的东西都是我自己的感悟和认知。我就是通过这种感悟和认知,使先秦诸子中的一些智慧转化成了我生命中的“醍醐”,进而终身受益。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领导案例,将生动形象的案例运用到议论性说理过程中,增强了著述的思想表达能力,增添了智慧的趣味。通过咀嚼案例的内涵,读者可以更深入细致地窥见先秦诸子领导智慧的触须,加深对相关理论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书中也阐明了先秦诸子的智慧不是高悬太空,而是立足人世,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不过我要说明一点,选取这些案例时,主要为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进一步解读,凡来自正史的都忠实于原意,有些从各处收集起来的实例,我也进行了一定的整理,以便更好地论证主题。至于这些实例的真伪,我没有能力去考究,在此也向实例的原创者表示敬意和谢意!

为了避免文字的枯燥乏味,为了能够更生动、更形象地表达先秦诸子的思想和智慧,本书也延续了我以往写书的风格:大量地运用了既有智慧结晶,又有永恒魅力的比喻,这些珠玉般的比喻如同绽开的花朵,把整本书渲染得明朗、绚丽多姿;如同山涧清泉,让读者听到书中流淌出的一股股圣水的清脆、爽朗,欢腾如歌,叮咚不已;如同春风拂面,使读者感受到书中缕缕哲思的清新、通透,沁人心脾,引人遥思。

把东方先秦诸子的领导智慧与今天西方流行的领导理论结合起来,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评判,这是本书的又一个特色。做学问贵在打通,无道则隔,有道则通。先秦诸子的思想智慧,从时间上讲,贯通了古今,即使到几千年后的现代,科学技术虽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程度,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从空间上讲,贯通了东西,即使是20世纪中期西方逐渐形成的领导理论和模式,也没有超越东方千百年前古人的真知灼见和智慧范围。本书在先秦诸子领导智慧的理论阐述基础上,又贯通了西方相应的领导理论、模式,使其与中国先秦诸子的领导智慧一脉相承。可以说,有了这种贯通性,领导者把先秦诸子的“治道”研究得透彻了,差不多就等于把西方领导理论、模式的精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西方领导学系统的理论体系,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和重大的影响。但是,照搬西方的理论、西方的模式、西化的套路,也出现了形似神不似、形神都不似的水土不服问题,而且一味崇洋媚外,忘记乃至排斥了自己的文化,也让一些人丢掉了文化自信。本书把东方先秦诸子的领导智慧与今天西方流行的领导理论、模式巧妙地对接起来的铺排,会使人们看到现代社会的运行离不开古老东方文化中的思想智慧,先秦诸子中的领导智慧是西方领导理论和模式的生命底色,让人们在有了财富自信的同时,能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

本书只从先秦诸子中选择了八位圣贤,关于每位圣贤又只写了十个专题,以选本的形式呈现每一种典籍所蕴含的思想智慧。当然,先秦诸子治国理政的智慧是博大精深的,对先秦诸子整体的思想智慧而言,我的选择只是管中窥豹,对本书所选择的个体圣哲的思想智慧来说,我的选择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所以,本书充其量也只能算作简本的《先秦诸子中的领导智慧》,有条件的领导者和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旨趣,去选择其中的一位或几位圣贤,对其著作进行全面的阅读和深入研究,扩大视野,增广智慧。

为了全书体系的完整和避免内容上的重复,专题的选择以某位圣贤的论述为主,这样有些圣贤在相关方面的论述或者被忍痛割爱,或者被引用到以某位圣贤为主的专题中去“绿叶”扶“红花”,特别是本来也应该独立成章的孟子、荀子,我也只是选择了二位先哲的部分内容,放到了其他哲人的有关论述中作为论述的补充和支撑。本书中不仅每一位圣贤的领导智慧自成体系,而且全书也自成体系,当然在个别专题中,如法治问题中,识人用人方面的题目有所重复,但是论述的角度和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形成同一方面的相互补充。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老子》是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泉。”其实,先秦诸子的思想和智慧从宇宙到人生,从物质到精神,从社会到政治,无数个层面上的东西都包含其中,经受了岁月的磨蚀,具有了不朽的本质,都是“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泉”。领导者都应该是自强不息的强者,更应该把先秦诸子的思想和智慧当作教科书、案头典,经常阅读,穿越历史的时空,与两千多年前那些睿智的灵魂进行对话,聆听从远古传来的教诲,以期寻回智慧的涵养。《先秦诸子中的领导智慧》也可以作为领导者和读者的枕边书,闲暇时信手翻阅,站在巨瞭人的肩膀上望,把从古典大智慧者身上汲取的精神因子融入自己的血液之中,凝聚成自身素质中最深沉的基质。

物理有代谢,新叶催陈叶;变换成古今,前波让后波。作为一名已过耳顺之年的大学教授,为了不负教书育人的人类亘古基业,我确实滋养出了探索万物之本的热情和精神,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也始终保有激进亢奋的姿态。虽然本书已经略窥先秦诸子领导智慧的门路,但是距离先秦诸子领导智慧的高山仍十分遥远。而且一部书要想达到精熟的程度,不仅要经过历史的沉淀,还必须经历广大读者的拷问。老子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因此,欢迎广大读者给予批评与匡正。孔子也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因此,我特别期待现在的和未来的更多一心向学的年轻读者,能够批评指正,去瑕存瑜,这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智慧的薪火传承,具有不朽的价值和意义。我更翘首盼望有更多的年轻学者潜心于先秦诸子思想和智慧的探索和研究,并结出累累硕果。

长春华章商学院得知我在写《先秦诸子中的领导智慧》一书后,组织了十几次由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工商界的企业家参加的专题培训课程,通过备课和讲课以及课堂讨论互动,我对先秦诸子中的领导智慧又有了很多新认知。与我亦师亦友的西冷印社社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楹联研究会常务理事、著名书画家闫大海先生为封面创作了“老子问天”的画作,让本书增添了艺术气息,我在此向闫大海先生的深情付出和艺术造诣致敬!

作者

2018年6月于心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