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出生于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生活于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老子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曾修改过周守藏之史。他博学多才,是我国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又是道教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道教始祖。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

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成前37章为《道经》,第38章之后为《德经》。《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被誉为“万经之王”,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现今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中国历代名人对老子和《道德经》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孔子对老子的评价是:“老聃,真吾师也!”“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老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之久,见周之衰,乃遂去。”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老子:“在诸子百家中堪称老子天下第一!”

明朝朱元璋亲自给《道德经》作注,并称《道德经》是“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在国际上,老子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之首,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道德经》微妙玄通,包罗万象,其中蕴藏着经典而又实用的领导智慧,具有恒久的感发人、启迪人的力量,值得今天的领导者反复研读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