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运营概论(第2版)
- 曹永峰 杨俭英 孟伶云 王怀庭 夏妍艳
- 3603字
- 2021-03-30 13:23:12
第一节 资本
20世纪90年代,资本运营这一新名词在我国出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资本运营的重要性。资本运营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增长、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资本运营,顾名思义,其研究的对象就是资本及其运营。因此,本书首先从资本的含义说起。
一、资本的含义
资本的概念由来已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对资本与资本理论进行过深入研究。《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把资本的界定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本;另一类是作为生产关系的资本。(1)
(一)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本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古典经济理论认为生产有三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每一种生产要素有其自身的范围:土地是一个存量,劳动是一种流量,而资本则是以资本货存量形式存在的货币资本。
新古典理论对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论述,存在不同的观点。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认为生产需要时间,因此需要资本货形式的预付,并认为资本品是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马歇尔把获得准租金的资本品同获得利息的货币资本区别开来。萨缪尔森认为,资本是一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要素,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一种本身就是经济的、产出的耐用投入品。
格林沃尔德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也从生产的角度对资本进行了界定,认为资本是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包括厂房和机器在内的所有商品的名称。资本是生产的三要素之一,其他两要素是土地和劳动。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资本是一家公司的总财富或总资产,因而不仅包括资本货物(有形的资产),同时也包括商标、商誉和专利权等。作为会计学的术语,它代表从股东那里得到的全部货币,加上留归企业用的全部利润。(2)
简言之,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看,资本主要是被理解为一种生产要素,资本概念一般是指生产资料。从上述观点还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资本的自然属性。西方经济学把劳动生产过程解释为一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把人类的劳动活动与原料和工具等同地作为生产要素。因此,资本同劳动一起存在于每一个社会。
(二)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资本
马克思不仅从资本的自然属性对资本进行了充分的论述,而且从资本的社会属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合乎目的的活动只能是发财致富,也就是使自身增大或增值。”(3)可见,资本的自然属性就是追求价值增值,这也是商品经济的共性。马克思更进一步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品才是资本。这是因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组合的社会关系,并对这些关系网中的物体赋予社会物体的特殊内容。因此,要了解资本,人们必须根据它作为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来进行解释。
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资本又可以分为两种:作为个别的社会关系的资本与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的资本。资本作为个别的社会关系,多数与创造利润有关,最常见的形式是预支一笔货币M,以收回更大一笔货币M′。最早流行的资本化身是高利贷者的资本M—M′和商人资本M—C—C′—M′。这两种资本实际上自有货币时就有了,并且已经在许多不同的文明社会中存在了几千年。
马克思认为从M到M′有三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金融资本M—M′的循环。第二条途径是商业资本M—C—C′—M′的循环,这里资本家的才干在于“贱买贵卖”,以增加循环的利润。第三条途径是M—C—…P…C′—M′的循环,货币资本可能被预支去购买包括生产资料(原料、厂房和设备)在内的商品C和劳动力,这些要素后来启动了生产过程P,最后得到的产品C′被销售出去以获得(增大了的)货币资本M′。这时,资本家的才干就是如何使劳动生产效率超过实际工资,这就是一切利润的源泉。马克思把超过原价值的余额称为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增值价值,即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马克思指出:“资本并不是一种物品,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而成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4)
资本主义只是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的社会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但资本作为生产活动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它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实现价值增值。正因为有了资本增值,才有增值部分归谁所有的问题,也即资本的社会属性。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由社会劳动共同占有,相应地,资本增值部分归全体劳动者所有,最终实现全体劳动者共同富裕。综上所述,本书认为在当今市场经济体系下,资本可定义为能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
二、资本的特点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资本作为一种价值增值的价值,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都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资本的增值性
资本必然追求价值增值,这就是说追求价值增值是资本的本质特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高利贷资本和商人资本,其目的是创造利润和价值增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的资本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运动的目的也是实现利润增长和价值增值。因此,资本的本质特征是价值增值。
(二)资本的流动性
资本增值是在资本的流动中实现的,而资本对于价值增值的追求决定了资本的持续流动。在资本流动中,资本从价值形式转换到实物形式,再从实物形式转化到价值形式;资本流动还意味着资本从一个所有者手中流动到下一个所有者手中,从一个地区流动到另一个地区,从一个产业流动到另一个产业,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三)资本的异质性
资本总是由异质的资本品构成。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异质的资本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产资料,如现金和存款等货币资本,机器、厂房、原材料等实物资本,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标等无形资本,各类劳动力等人力资本、产权资本以及管理资本等。
(四)资本的风险性
资本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资本流动是在外部市场环境中完成的,而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变动性,如宏观政策的变动、经济运行的波动、技术进步的不确定性等,再加上资本主体对外部环境认知的有限性,常常使资本增值的未来收益率与期望值存在偏差,即风险。
三、资本的形式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种形式。
(一)货币资本
货币资本是最常见的资本形态。通常,资本表现为预先支付的一笔货币,因此也可以称货币资本是资本最一般的形态。货币资本通常包括现金、持有的银行活期与定期存款等,也包括企业持有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保证金存款等。
(二)实物资本
实物资本也可称为物质资本,通常指的是以实物形态表现出来的资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物资本通常表现为两类:固定资产和存货。固定资产主要是指耐久性生产资料,即所有不在单一生产阶段中完全被消耗的生产过程投入品,包括房屋、厂房、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存货则通常包括企业持有的制成品、在制品、原材料和物料等。
(三)无形资本
无形资本是指能为企业实现盈利目的,没有实物形态,并通过经济活动,借助有形资产增值的各种信息、知识及资源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知识资本、环境资本、市场资本、关系资本及信息资本,主要包括商标、专利权、发明权、专有技术、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矿山开采权、某些资源的租赁权、企业文化、企业品牌、企业环境资源、客户关系等。(5)
(四)知识资本
在会计学领域,知识资本往往与无形资产等同,就像是无形资产的代名词,而我们认为知识资本是无形资本,但并不能说企业所有的无形资本都是知识资本。托马斯•斯图尔特认为,知识资本是企业、组织和国家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资产,知识资本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三者之中。知识资本包含了企业实物资源以外的、所有由知识构成的资源所对应的权益,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企业文化、企业信念(愿景和战略)、企业制度、品牌等。
(五)人力资本
所谓人力资本,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种资源总称。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式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的资本,可以用来获得未来收益。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劳动者的数量、质量以及劳动时间来度量。
四、企业资本的构成
资本运营的主体是企业,因此,本书重点关注企业的资本。从现代企业制度安排角度来看,企业资本的构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资本的核心层
企业资本的核心层由企业的资本金构成,即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也就是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本。
(二)资本的中间层
资本的中间层即企业所有者(股东)权益,不仅包括资本金(实收资本),而且还包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三)资本的外围层
资本的外围层不仅包括企业所有者权益,而且还包括借入资本。借入资本主要是从企业外部取得的各种借款,包括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借款,也包括补偿贸易方式和融资租赁方式获得固定资本而形成的长期应付款。资本的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资本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