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习生活篇

一、孩子厌学怎么办

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使孩子尝到学习上获得了一定的进步的滋味。父母要注意赞美和鼓励。父母必须懂得,语言赞美会对孩子的学习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

爸爸妈妈:

首先十分感谢你们把我带到这个世上来,也十分感谢这十四年来你们对我的关怀照顾。从小你们就培养我各种兴趣爱好,希望我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孩子。可当时我不懂事,事事半途而废,到最后什么也没学成,现在想来觉得十分后悔,也十分对不起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让你们骄傲过。在家长会上,从来就没受到过表扬,每次都让你们脸上没光,而别的父母总是能洋溢出得意的笑容。作为儿子,我觉得自己很不称职。

从小到大,我做什么事情都拖拉,喜欢偷懒,在家总是不能给你们帮上忙,有时还会与你们发生争执,我真不知道自己除了让你们操心还能干什么。

如今我已经上初二了,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就特别烦躁,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也磨磨蹭蹭,一方面是真不会做,另一方面是从心底觉得学习真的很没意思,我感到很累。

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我想自己又会让你们失望了,可我也没别的办法啊!

你们不争气的儿子

专家读信

这封信给人的感觉是出自一个不自信的孩子之手。这个孩子对自己充满了负面情绪。对自己的评价整体上很低,一个孩子如果不认可自己就没有自信,也无法激发自己奋斗的勇气。

孩子在信中已经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厌学情绪,这是值得父母警惕的一种信号。

在学校的学习中,孩子是找不到自信的。“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让你们骄傲过。在家长会上,从来就没受到过表扬,每次都让你们脸上没光,而别的父母总是能洋溢出得意的笑容。作为儿子,我觉得自己很不称职。”成绩不是评判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甚至也不能成为标准。但是显然,这个孩子已经接受成绩评判优劣的标准了。因为自己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做儿子都不称职了。

从这封信上我们看不到父母平时和孩子交流的具体做法,能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内疚自责。不知道日常生活中他是否经常遭到父母的埋怨。如果真的如此,希望做父母的改变和孩子交流的模式,一定要多观察孩子的优点,多多给予鼓励,帮孩子建立起内心的自信,这比给孩子留多少财富都重要。

重点解析

厌学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由于中学生自身不太成熟,缺乏处世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例如,许多中学生未把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今后走上社会求职的必要条件,反而认为有钱就有学上,有门路就有好工作。现在一些重点中学里,各年级各班中都有分数不够,花钱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有厌学心理,这些都会对中学生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其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影响。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氛围,有的父母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父母对孩子抱以不切实际的期望,把家庭变成了“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的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致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成绩因此下降。成绩稍一下降,父母施加的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这样成绩就更差,形成了恶性循环。

(3)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学校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藩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厌学的心理。一是由于教师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孩子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孩子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孩子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父母向孩子要高分,在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甚至是孩子的正常假日,加重了孩子的负担。

(4)孩子自身的因素。自身的因素主要指不良的个性特点,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这些不良个性特征都易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时常会碰到困难,遭遇失败,遭到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甚至是父母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同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智力低下等,都可导致孩子在学习中遭遇失败,产生厌学心理。

延展阅读

改善孩子厌学的三大元素

解决孩子厌学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父母方面。要经常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感觉。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使孩子尝到学习上获得了一定的进步的滋味。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如果父母对学习逼得太紧的话,孩子会变得比较焦虑、不耐烦,在潜意识里对学习产生反抗的情绪;孩子会变得容易遗忘,以致把刚刚学过的东西也忘掉。

父母要注意赞美和鼓励。父母必须懂得,语言赞美会对孩子的学习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相反,批评过多,会使孩子情绪低落,学习时更易犯错误。

作为父母要尝试着去改变一些旧有的教育模式,为孩子提供一个更适合他的学习环境,这一点对于解决孩子厌学问题来说非常重要。

(2)学校方面。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民主、平等、积极合作,努力为课堂上的交流创造和谐的气氛。教师应把教学与孩子的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孩子经常会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加了孩子的成功体验,孩子对兴趣爱好的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习方面来,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渐承担其学习任务。但这一方面实施起来确实是非常困难的。

(3)心理咨询。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心理医生会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去,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了。心理医生在孩子出现学习困难时及时介入,可以帮助孩子们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在解决孩子厌学的问题上,心理咨询一般会使用家庭治疗及一对一的辅导两种方式,并且这两种方式相互结合进行,这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及规律,准确判断孩子的心理状况,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可以迅速缓解孩子的厌学情绪,消除孩子的心理困惑,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心态,形成良好的品质。通过心理咨询基本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孩子的厌学情绪。

二、孩子考前容易焦虑怎么办

取得好成绩是有原因的,我们要帮孩子在改善原因上下功夫,而不是直接要求成绩好这样的结果。

爸爸妈妈:

今天用这张信纸将信息传递给你们。

从小你们都说我很乖,其实我一点也不乖,那只是你们在外人面前的掩饰。从小我的成绩就一般,你们总要求我成绩好些,但是我对学习几乎提不起什么兴趣。成绩好的时候你们就说“好,不错”这类的话,感觉像放在了心上,实际上却放在一边,成绩差的时候你们就说“下次努力”等,看似没放在心上,实则像烙印一般印在我的心里。我只想问:成绩有那么重要吗?既然重要,为什么不记好的成绩呢?

我现在很痛苦,我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把成绩搞上去,可每次考试我都大失所望。说实话,我越来越觉得周围的同学比我强很多,也许我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聪明。现在一到考前我的精神就特别紧张,面对着考卷,大脑时常是一片空白,什么也记不起来了。有时还有恶心、想吐的感觉,之所以跟你们说这些,只是想让你们知道,不是我不想考好,而是我真不知道如何才能考好,所以希望你们不要再那样对我了!

你们的儿子

专家读信

如果不是孩子写出来,孩子内心的感受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个孩子不肯接受别人对他“很乖”的评价,认为自己一点都不乖,认为这只是父母为了面子在外人面前虚假地夸他们的孩子“乖”,让自己很难堪。

这孩子成绩不太好,对学习也没有一点兴趣,甚至最后出现了考试焦虑的症状。其实这正是需要父母鼓励帮助的时候,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甘心做成绩差的学生。他需要有人帮助他探讨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兴趣,父母却总要求孩子的成绩好些,无形中又增加了学习的压力,对学习的情绪体验更加糟糕。取得好成绩是有原因的,我们要帮孩子在改善原因上下功夫,而不是直接要求好成绩这样的结果。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效果自然不会好。

在孩子成绩优秀的时候鼓励不够,孩子感到父母并没有放在心上。进步的成就感难以在孩子内心建立起来,他的内心会有这样的疑惑:“考好了又怎么样呢?”但是考不好的时候,孩子又感到父母像“烙印”一般刻在心里。所以这个孩子就在信中呐喊:“成绩有那么重要吗?既然重要,为什么不记好的成绩呢?”让人感觉到这个家庭只有责罚没有奖赏,已经让孩子很痛苦很无奈了。

这样的感受,很容易让人失去做事的积极性,难怪孩子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

父母啊,请在孩子做出成绩时及时鼓励;做得不理想时帮孩子疗伤,寻求提升的方法。任何时候都要记得,你的评价对孩子很重要!

重点解析

孩子现在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面对考试的焦虑情绪;影响孩子考试焦虑的因素很多,既有自身的,也有外部的。

1.孩子自身的因素对考试焦虑的影响

(1)遗传素质。现代遗传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的特点决定着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酶系统和生物化学变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决定着大脑皮层的分析与综合的特点,从而制约着个体心理活动的进行和发展。由于每个孩子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而在神经类型的强弱上有所不同,所以每个孩子对刺激产生的紧张程度有所区别。神经系统比较脆弱的孩子对刺激环境极易产生紧张反应,而神经系统较强的孩子即便对较强的刺激,也许只产生微弱的反应。

(2)认知评价能力。考试能否引起孩子的焦虑,以及焦虑的程度如何,与孩子的认知评价能力有直接关系。认知评价能力包括孩子对刺激情境的认识程度,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及自身对应付刺激情境能力的估计。一个孩子如果把高考看作是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唯一出路,并且对自己应付高考的能力估计过低,其考试焦虑感必然过高。如果一个孩子只将高考看作一种升学就业的途径之一,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其焦虑感便不会很高。

(3)知识准备。一般来说,平时学习刻苦努力、基本功扎实、复习全面、准备充分的孩子,自然会信心十足,考场上也会情绪稳定,精神饱满,自控力强。否则,便可能会焦虑。

2.外部因素对孩子考试焦虑感的影响

影响孩子考试焦虑感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水平普遍过高,对孩子的要求也很高,容易使孩子因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对学习和考试产生厌烦和焦虑情绪。另外,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每天一小考,几天一大考,一味地重分数、排名次,使一些孩子终日陷于考试焦虑的苦恼之中。此外,由于社会竞争的压力,孩子们拥挤在升高中、考大学的羊肠小道上,这也使他们在参加重要的考试时会产生严重的精神压力。

延展阅读

解除考试焦虑的五大练习

1.对孩子进行自信心的训练

孩子考试时产生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评价过于消极。通过自信心训练可使考试焦虑的孩子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以此来削弱考试焦虑。它分为以下两大步骤。

(1)帮助孩子学会察觉消极的自我意识。考试焦虑严重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消极自我意识习以为常。所以,父母必须让孩子学会留心自己考前细微的生理变化。这时,孩子要做的是静下心来,把这些朦胧的担忧写在纸上,逐条记好,使自己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到底有哪些消极的自我评价。

(2)让孩子学会改变消极的自我意识。例如,让孩子写下这样一句话:“就要考试了,我到底有没有能力考好?”面对这种担忧,孩子应该理智分析。如果孩子一直认真学习,掌握的知识足够,以往不那么重要的考试也考得不错,那么,只要好好复习,为什么不能考好?

2.帮助孩子进行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疗法,它通过交替收缩或放松自己的肌肉群,细心体验每块肌肉的紧张松弛,最终使整个身体肌肉都放松,彻底缓解紧张的状态。

3.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通过人的肌肉放松逐步消除考试焦虑。假定孩子已经掌握了放松训练法,在放松状态下想象焦虑情景,想象结束后检查肌肉状态,如果发现紧张立刻重新放松。就这样交替紧张和放松。

4.提升孩子的认知评价能力

如果孩子把考试视为关乎终身前途的决定性因素,或对个人能力的估计低于考试难度的估计,就会产生考试焦虑。与之相反的孩子,则不会产生考试焦虑或焦虑程度较轻。所以在考试之前,父母和孩子都需要调整认知,不必过分强调考试的重要性,以平常心对待考试是最好的措施。

5.帮助孩子累积知识经验

考试前期,孩子自身知识经验储备的多寡对其顺利完成考试任务有较重要影响。如果知识经验不足,产生焦虑情绪的可能性就大。只要知识储备足够,一般来说考试焦虑的程度都不会很严重,所谓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道理。

三、孩子学习疲劳怎么办

学习疲劳有暂时性的和慢性的两种。暂时性学习疲劳通过休息、睡眠可以消除,慢性学习疲劳则需要花较大力气才能消除。

爸爸妈妈:

这是我第一次给你们写信。我一直想告诉你们星期六和星期日我不想去上课。我知道你们这样是为了我好,因为我已经上初三了,对我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可是我想多一点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可以多玩一会儿或多休息一下;我想和你们多一点时间在一起,我有时真的感觉太孤单了,太累了。我知道你们为了我花了不少心血,是你们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所以我很感谢你们。为了不让你们失望,我平时在学校学习已经很努力了,现在我已经明显感到自己的精力不是很充足,每次坐下来学习的时候,总是集中不了精神,学一会儿就感到腰酸背痛、眼球发疼,根本没有办法再继续。上课时,我也常常无法集中注意力,总是不由自主地打瞌睡。另外,我觉得自己近来开始变得思维迟钝、情绪烦躁、易怒、忧郁,对学习也有些厌倦。

所以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星期六和星期日不要再让我去补习班了,在家陪陪我好吗?即便不陪我玩,不陪我聊天,让我好好休息休息也行啊!我真的有点吃不消了!

爱你们的女儿

专家读信

我们常常会因为孩子不听我们的话而生气苦恼,却很少去认真听听孩子的声音。当孩子一直想说却说不出口,或者即使是说出来也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和理会时,孩子心中该有多么失落和苦恼!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这个不想在周末去补习班的孩子就有很多无奈。她理解父母是为了自己好,但是她还是非常渴望和父母在一起多待些时间。周末被逼着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但是为了自己好,父母还付出了更多的金钱,内心该有多少挣扎呢?如果她因为自己不情愿而在周末的时候拖延时间,迟到,不写作业,还会因为不上进、不主动而遭到父母的斥责吧。我想起一部新加坡电影里一位妈妈的台词:“各位街坊,如果不是无意中看到了儿子的日记,我怎么会知道原来儿子对我们的失望是我们对他失望的几倍啊。”我们在为孩子的不理想行为失望时,渴望理解和陪伴的孩子对我们会有多少失望呢?所以,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显得尤其重要。

重点解析

信中的孩子有两大明显诉求:一是渴望得到父母的陪伴;二是感到学习太累了,希望周末不去补习班。第一个诉求解决起来较容易,关键在于第二个诉求的解决。

所谓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学习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它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前者指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后者指的是情绪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缓慢等现象。

目前,中学生中学习疲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其表现是:大脑反应迟钝,头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思维滞缓,情绪沮丧或烦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学习疲劳有暂时性的和慢性的两种。暂时性学习疲劳通过休息、睡眠可以消除,慢性学习疲劳则需要花较大力气才能消除。

造成学习疲劳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如下:

(1)学习负担过重。这里既有学校老师的原因,也有父母的原因。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不是按有关部门的要求留家庭作业,而是经常搞“题海战术”,使孩子疲于应付。而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还自行给孩子层层加码,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之外还会再加些练习,或者在双休日给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认为“听总比不听好”。就像吃饭一样,天天吃得太多,还一个劲儿往里塞,胃能不疲劳吗?

(2)学习方法死板,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学习只知道死记硬背,照猫画虎,没有认真开动脑筋。学习没有一定的规则,忙忙乱乱。每次学习时间过长,超过脑力限度。经常开夜车,磨蹭太长时间,效率不高,造成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3)缺乏学习兴趣。对某一科甚至某几科的学习不感兴趣,不爱听课,不爱做作业,但是又必须完成作业,只好硬着头皮做,这不仅造成了生理疲劳,更造成了心理疲劳。学习无愉快可言。

(4)脑营养不足。脑力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必须保证营养,高蛋白、维生素、充足的氧气是不可缺少的。即使吃了高蛋白食物,如果趴在桌子上时间太长,呼吸短浅,氧供应不足,也会使大脑疲劳。

延展阅读

化解学习疲劳的五大方法

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解决孩子学习疲劳这个问题。

(1)告诉孩子不要用脑过度。连续用脑时间不要太长,不要等到“脑袋麻木”了才停止学习。如果长时间用脑,脑力消耗过大而休息不足,就会产生疲劳。研究发现,用脑过度会导致大脑两半球出现慢性充血现象,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思维缓慢,理解力、记忆力减退,还会造成头痛、失眠、食欲不振、情感淡漠等状况,极易引起各种身心疾病。

(2)科学用脑。大脑有左右两半球,大脑左半球主要同抽象的智力活动(如数学计算、语言分析等逻辑思维活动)有关;大脑右半球则主要同音乐、色彩、图形、空间想象等形象化的思维活动有关。为了克服疲劳,就要交替使用大脑左右两半球,使数学、哲学等需要高度抽象思维的活动同音乐、绘画、文娱、体育活动交替进行,以利于克服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3)让孩子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预防疲劳就要适度休息,休息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一是经过一天的学习之后,晚上要按时睡觉,并保证有八小时的睡眠,以便第二天能有充沛的精力继续学习。巴甫洛夫称“睡眠为大脑的救星”。二是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学习之后,要去打球,散步,做课间操,等等,尽管时间不长,但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交替进行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形式,它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大脑的疲劳,调节大脑的机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在大脑中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动力定式”,使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保持平衡。这种情况下,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会有规律地进行,以减少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因此,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仅是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更是防止学习疲劳,使学习活动更高效的需要。

(4)顺应生物钟的规律。按照人体生物活动的规律,在上午七点至十点,机体的生物机能处于上升的状态,十点左右精力最充沛,是学习的最佳时机,此后逐渐下降,至下午五点后又再度上升,到晚上九点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学习时间的安排应顺应人体生物钟的变化规律,但这一变化规律会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应研究自己身体机能工作的规律,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5)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如果孩子对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时心情愉快,那么即使学习时间很长也不易感到疲劳;反之,学习那些兴趣不大甚至厌烦的内容时,就会感到枯燥,大脑很快进入疲劳状态。因此,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也是预防学习疲劳的方法之一。另外,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身心舒畅,提高学习效果;而嘈杂、脏乱的学习环境,可能会使孩子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在过暗或过亮的地方学习,可能会因视觉疲劳而头晕目眩,影响学习效果。这些情况父母都要告诉孩子在学习时应注意和避免。

四、孩子总是临阵磨枪怎么办

父母要让孩子在日常的学习中明白:学习不是只求一个考试的结果,其更是知识日常积累的过程,只有平时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亲爱的爸爸妈妈:

真的很感谢你们,千言万语说不出对你们的感谢。我爱你们,记得三岁时,你们送给我一只画笔,你们本想获得一片美丽的天空,但却换来满屋的乱画。五岁时,你们给我本书,你们本想换来黑色的博士帽,而我却还你们满屋的纸屑。

我们一起度过的日日夜夜我都记得,现在我已是初中生了,我知道自己真的称不上是你们的骄傲。

妈妈,还记得两年以前我们吵架吗?您说我总是喜欢耍小聪明,不认真学习,总是偷懒,每次都是到快考试的时候才开始强化突击;您说我这样学习是自己骗自己,不扎实,可是我觉得自己这样做的效果也挺好的,虽说不是名列前茅,但也总算说得过去。

现在我知道了,由于我平时学习不认真,考前突击的那些知识并没有真正地、扎实地掌握,等到要学习后面的知识时就感到困难了。现在我感觉考前需要突击的知识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快吃不消啦!有几次校内的小考都考得一塌糊涂,我都没敢跟您说。

妈妈,我今天在信中说这些给您听,其实只是想告诉您:我想成为您的骄傲,我也会长大,我现在确实有很多毛病,希望您能理解我。

相信我,我会慢慢改正的。

爱你们的儿子

专家读信

看完这封孩子写给父母的信后,感到孩子还是很有进取心的,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将来成为父母的骄傲;只是在平时,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导致与父母之间发生了一些冲突与不愉快。好在孩子自身的反省能力较强,在发现问题后能够积极地进行自省,并有意愿进行改正,这点是非常难得的;作为父母应该对于孩子这样的态度给予及时的肯定,并表示出强烈的信赖,帮助孩子最终达到改变的目的。

重点解析

这个孩子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学习上有临阵磨枪的心态,其实这也是很多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很多孩子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并不认真,投机取巧,得过且过。而一到考期临近的时候才开始担心,为了能够取得一个说得过去的成绩,通宵达旦突击复习。这样的学习态度并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而且这种方法可能一时有效,但绝不是万试万灵的,随着知识的累积,终有学不过来的时候,到那时就只能干着急了。

孩子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没有端正学习态度,对待学习缺少责任心。在这些孩子的心里,学习并不是在为自己学,而只是在例行公事。在孩子心里,学习就是为了给父母、老师一个交代,而这种交代最终只体现在那一张考卷上。因此,孩子就会认为只要把期末考试考好就可以了。至于平时的学习,只要能在父母、老师面前糊弄过去就可以了。由于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所以孩子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积累不够,只能在考试前手忙脚乱,这样就出现了这种临阵磨枪的现象。

此外,这种现象的出现还与孩子养成的散漫习惯有关。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障碍,由于习惯懒散或是害怕面对困难,就不去理会。这样一来,明日复明日,知识上的缺漏就会越积越多。时间一天天过去,到考试临近时,才发现自己不会的太多,开始着急,并大搞突击,就出现了这种现象。

延展阅读

改掉孩子临阵磨枪不良习惯的三大方法

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不是靠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的。所以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改掉考前临阵磨枪的不良习惯。

(1)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观。父母要让孩子在日常的学习中明白:学习不是只求一个考试的结果,其更是知识日常积累的过程,只有平时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只有让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孩子才能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

(2)父母要让孩子对自己负起责任。父母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责任感,这对改变孩子临阵磨枪的不良习惯有很重要的作用。父母要教会孩子对自己负责,就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仅仅关系到考试成绩,还关系到同学、父母、老师对他的看法。同时,还要注意让孩子承担一些任务,让孩子守时守信、不折不扣地完成,训练孩子的责任感。

(3)让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并有计划、持之以恒地监督,与孩子订立协议;要求孩子必须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父母在最初的阶段要时刻关注孩子有哪些问题不懂,哪些作业没有及时完成并督促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违反规定时,就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五、孩子偏科怎么办

父母首先要承认每个孩子的智力结构都具有特殊性,父母在帮助孩子弥补弱项的同时,不能顾此失彼,放弃对孩子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培养。

爸爸妈妈:

谢谢你们给我报了各种培训班,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我很感动。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是非常爱我的,特别是爸爸,爸爸就是嘴硬,其实当你把我送到远方时,你心中充满了不舍。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每天不辞辛苦地工作,是为公司,更多是为我,你们希望我能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你们希望我能成才,那种望子成龙的心情我能够理解,可是我的成绩始终不尽如人意。我天生就讨厌数学,一想到那些枯燥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我就会头大;每次考试都是数学给我拉分,所以我就越来越憎恨数学,看到数学题我就两眼发黑。可是没办法,数学是主课,不学也得学,我的压力真的很大。我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在数学上,可是我发现自己根本提不起兴趣,因此心中充满了自责,感觉对不起你们,每当想起你们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就很痛苦,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考个好成绩回去,让你们高兴高兴,能抱着我,亲我。我想成为你们的骄傲,想看到你们天天在外面夸赞自己的孩子多优秀。

我希望自己是你们的骄傲!

爱你们的儿子

专家读信

这是一个对父母心存感恩的孩子,一心希望能够有一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只是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偏科的问题,也曾试图去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无奈收效甚微。因此,孩子的心中充满了对父母的愧疚,认为父母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可自己却无法让父母感到满意,这让孩子的内心很痛苦。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能有这样一份心而感到欣慰,无论孩子的成绩是否理想,身为孩子的父母都应该给孩子一个发自内心的拥抱与安慰。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他的接纳与欣赏,并且要告诉孩子:对他的爱不会因为他的学习成绩而改变。父母爱他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是自己的孩子。

重点解析

偏科是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少有不偏科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会存在一些优势和劣势。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偏科,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文科或理科突出,其他方面较弱;第二种是暂时性的偏科,表现为有一科特别突出,其他科目平平;第三种是一科较弱,其他科目都很强。偏科表现在学习态度上,就是不用心去学习不感兴趣的科目,成绩也比较落后;而对感兴趣的科目则会下很大工夫,成绩突出。

偏科并不是在智力方面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孩子个人能力结构的特殊性所致,是很常见、很普遍的一种现象。但是现行的考试体制却要求孩子成为各门功课齐头并进的全才,于是也就出现了偏科这个说法。

除了能力结构问题的客观因素,孩子的一些主观心理因素则强化了偏科这种现象。有的孩子由于对任课老师有意见而影响到听课态度,反映到学习上就是产生了偏科现象。有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某个科目总是学不好,久而久之会在头脑里把困难放大,认为这个困难是不可克服、不可逾越的,而且越是觉得困难越是不敢去尝试、去行动,使问题越积越多。当问题积攒到一定的程度时,父母或老师的指责、辱骂便让孩子更加对不喜欢、没兴趣的课程产生抗拒心理。于是孩子便开始逃避学习这门功课,并可能会以自己不擅长为借口,放弃对这门功课的学习。

延展阅读

纠正偏科的要点

其实,很多孩子在学习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偏科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孩子的学习、发展都很不利,需要引起父母的关注,得到父母的引导。引导的基本原则就是激发孩子对所有学科的热爱,但是允许孩子对某些学科有特别的兴趣。

在解决孩子偏科的具体问题上,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在青少年时期,孩子接受的是基础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各年级开设的各门学科都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而设立的,偏废任何一门课程,都犹如修建高楼时地基缺了几个关键部分,其后果是很严重的。从未来的工作需要看,每一个职位,都要用到许多领域的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

(2)帮助孩子全面发展。父母首先要承认每个孩子的智力结构都具有特殊性,父母在帮助孩子弥补弱项的同时,不能顾此失彼,放弃对孩子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培养。一般来说,孩子并不一定会自发地将自己学习科目中的强项与弱项联系起来,并自觉地将强项的思维特点转移到弱项领域中。因此,父母和老师的引导、示范作用就显得非常关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