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镜岩《生物化学》(第3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14字
- 2024-12-21 10:00:17
第6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1 复习笔记
一、肌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1肌红蛋白的结构
肌红蛋白是哺乳动物细胞肌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功能是贮存和分配氧。
(1)肌红蛋白分子呈扁平的棱形。由一条多肽链和一个辅基血红素构成,分子中多肽主链由长短不等的8段直的α-螺旋组成。
(2)肌红蛋白分子内部只有一个能容纳4个水分子的空间。疏水侧链的氨基酸残基在分子内部,不与水接触;亲水基团侧链的氨基酸残基几乎全部分布在分子的外表面,所以肌红蛋白可溶。
2辅基血红素
蛋白质不能直接与O2可逆结合,但是过渡金属的低氧态有很强的结合O2的能力。血红素是指原卟啉Ⅸ与Fe的络合物铁原卟啉Ⅸ,铁原子可以是2价(Fe2+)或3价(Fe3+)的,相应的血红素称为(亚铁)血红素和高铁血红素。相应的肌红蛋白称为(亚铁)肌红蛋白和高铁肌红蛋白。其中只有亚铁态的蛋白质才能结合O2。
3肌红蛋白与O2的结合过程
(1)肌红蛋白与O2结合
肌红蛋白中血红素铁在第5配位键与珠蛋白His(F8)侧链的咪唑N结合,当肌红蛋白结合氧变成氧合肌红蛋白时,第6配位与O2结合,在去氧肌红蛋白中第6个配位位置是空着的。在高铁肌红蛋白中氧结合部位失活,H2O分子代替O2成为Fe(Ⅲ)第6个配体。
(2)O2的结合改变肌红蛋白的构象
肌红蛋白血红素与O2结合后,铁原子的位置与卟啉环平面的关系发生关键性改变。在去氧肌红蛋白中Fe(Ⅱ)离子只有5个配体,此时铁卟啉呈圆顶状或凸形。当与O2结合时,Fe(Ⅱ)被拉回到卟啉环平面,铁卟啉由圆顶状变成平面状,这一微小变化改变了血红蛋白四聚体内的亚基-亚基相互作用,是肌红蛋白具有别构性质的基本原因。
4肌红蛋白的氧结合曲线(图6-1)
图6-1 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氧结合曲线
肌红蛋白的氧结合曲线是双曲线,在低氧时,对氧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有利于从氧含量低的血液中结合氧,有利于氧的贮存。
二、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液中的血细胞中,主要功能是在血液中结合并转运氧气。
1血红蛋白的结构
脊椎动物的血红蛋白由4个多肽亚基组成,即两条α链,两条β链,每个亚基都有一个血红素辅基和一个氧结合部位,四条多肽链之间的连接键是非共价键。
2氧结合引起的血红蛋白构象变化
氧合作用改变了血红蛋白(Hb)的四级结构,血红素铁的微小移动导致血红蛋白构象的转换。血红蛋白存在两种主要构象态:T态(紧张态)和R态(松弛态)。T态和R态常常用于描述别构蛋白质的两种互换的构象。
(1)O2对R态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明显高于T态,并且氧的结合更稳定了R态;
(2)缺氧时T态更加稳定,因此T态是去氧血红蛋白的主要构象,作为T态的去氧血红蛋白有专一的氢键和盐桥起着稳定作用;
(3)R态是氧合血红蛋白的主要构象,T态结合O2后转变成R态,并使分子内一些盐桥断裂。
血红蛋白是一个别构蛋白质,当一个氧分子与血红素结合时,会引起血红蛋白构象发生改变,其构象改变时使α/β对螺旋并滑动,导致两个亚基靠近,中央腔变窄,从而影响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
3血红蛋白的氧结合曲线(图6-1)
血红蛋白的氧合曲线是S形,在低氧时(去氧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低;在高氧时(氧合血红蛋白)对氧有高亲和力。并且血红蛋白的氧合属于正协同性同促效应,O2是正常的配体也是正同促效应物(正同促调节物)。一个O2的结合可以增加同一个Hb分子中其余空的氧结合部位对O2的亲和力。协同结合使得血红蛋白对组织与肺中氧气浓度的细小差别更加敏感,在肺中血红蛋白几乎全部被氧饱和,而在组织毛细血管中氧几乎全部被释放。这样血红蛋白在氧气浓度高的肺中结合氧,在氧气浓度低的组织中释放氧气。血红蛋白氧合协同性使它能更有效地运输氧气,发挥它的功能。
4H+和CO2促进O2的释放(Bohr效应)
Bohr效应是指pH对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的影响。当H+浓度增加(pH下降)或者增加CO2的浓度时,都能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促进血红蛋白释放氧气,Hb的氧分数饱和曲线向右移动。因此H+可看成是血红蛋白氧合的拮抗物。Bohr效应的生理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流经pH较低,CO2浓度较高的组织特别是肌肉时,有利于血红蛋白释放氧气,而CO2的释放促进血红蛋白和H+、CO2的结合,补偿由于呼吸作用形成的CO2而引起的pH降低,起缓冲血液pH的作用。
(2)血液流经肺部,这里氧气分压高,有利于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并促进H+和CO2的释放,同时CO2的呼出有利于氧合血红蛋白的形成。
5BPG降低血红蛋白对O2的亲和力
BPG(2,3-二磷酸甘油酸)是血红蛋白的一个别构效应物,BPG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属于异促调节。血红蛋白分子只有一个BPG的结合部位,当它们结合时,BPG分子把血红蛋白的两个β链交联在一起,BPG和两个β链之间的离子键有利于稳定去氧血红蛋白(T态)的构象,促进氧的释放;同时氧合血红蛋白(R态)的中央空穴太小,容纳不了BPG,所以O2和BPG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是相互排斥的。
三、血红蛋白分子病
基因突变引起血红蛋白的异常,并且能够通过遗传在群体中散布,有些突变是有害的,因此会产生相应的遗传病,以血红蛋白的突变为例,介绍以下几种血红蛋白分子病(表6-1)。
表6-1 血红蛋白分子病
四、免疫系统和免疫球蛋白
1免疫系统
免疫反应由体液免疫系统和细胞免疫系统两个互补的系统组成(图6-2)。
图6-2 免疫反应的组成及作用
(1)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一类白细胞,是在造血过程中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可以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类(表6-2)。
表6-2 B细胞和T细胞的比较
(2)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由骨髓干细胞发育而来,是在骨髓中发育成幼单核细胞,然后进入血液中分化成为单核细胞,再迁移到组织并分化成组织特异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的功能是吞噬大颗粒和细胞以及作为抗原呈递细胞。
2免疫系统能识别自我和非我
(1)MHC蛋白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蛋白是内在膜蛋白,是一种异二聚体分子,MHC蛋白与细胞内被消化的蛋白质的肽片段结合,并将它们展示在细胞的外表面,随后T细胞受体与这些片段的结合,导致免疫反应的随后步骤。
(2)MHC蛋白分类(表6-3)
表6-3 两类MHC蛋白质的比较
3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类别
(1)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功能(表6-4)
表6-4 免疫球蛋白的分类
4基于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生化分析方法
表6-5 基于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生化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