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说思维:阿里演说内训课
- 余歌
- 2792字
- 2020-06-25 09:14:00
借助思维导图打造演说生产力
一直以来,我们都信奉“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认为成大事者应当埋头苦干,无须多言。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手握麦克风,消费者身边时时刻刻萦绕着海量信息,企业只要不发声,就会被遗忘。
所以,在这个时代,演说就是生产力,这种说法毫不夸张。通过演说,企业可以将听众转化为粉丝,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增加企业收益;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稳定人才队伍,带领团队取得更辉煌的成绩;可以不断吸引人才与资金;可以在行业交流会议上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那么,演说的生产力要如何发挥出来呢?
在梳理大纲、立体化呈现演说内容方面,思维导图是一个极有效的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通过图文结合、图文并重的方式,将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让关键词与颜色、图像等元素建立记忆链接,利用人的大脑在记忆、阅读、思维等方面的规律,帮演说者迅速搜集与主题相关的素材,构建各级主题,形成演说框架,进而呈现一场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的演说。
□ 思维导图对演说有何作用?
最常见的演说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有准备的演说,另一种是无准备的演说。无论哪种类型的演说,对于演说者来说,找到演说思路并组织演说内容都是挑战。思维导图的应用恰好可以激发演说者的思维,帮演说者对大脑中的素材进行有序整理,一方面增强演说者的信心,让其做到胸有成竹;另一方面给演说者创造一个自由演说的空间,让其即兴展示、即兴创造,始终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长久地保持热情。具体来看,在演说生产力打造方面,思维导图大概有以下几大作用。
(1)管理演说过程
虽然演说者上台演说的时间最长不过一两个小时,大多数演说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但整个演说过程绝对不止这些时间。演说开始前,主办方与演说者要做大量准备工作。演说结束后,主办方与演说者也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所以,借助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演说活动视作一个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演说可以成功。
(2)梳理演说大纲
演说内容是什么?演说对象是谁?如何保证演说效果?这些都需要演说者精心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演说者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将各个重点内容放到思维导图中,做好标记。如果演说者在演说过程中忘记某个要点,看到思维导图可以立即找回记忆。同时,演说者可以按照思维导图列出的大纲进行试讲,或反复记忆,充分熟悉演说内容。
(3)呈现演说细节
演说者利用思维导图对演说大纲进行分解,将各个要点展开论述,可以使各项内容不断细化,使演说内容更加丰富、完整。演说者利用思维导图对演说内容进行梳理时,可以用关键词对各项内容进行概括;在正式演说时,再按照自己的习惯将内容完整地阐述出来。
(4)记忆演说要点
按照一般的演说速度200字/分钟计算,一篇15分钟的演说稿大约有3000字,相当于一篇小论文,包含很多要点。为了记忆这些要点,演说者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演说大纲结构化,在演说前将演说重点、故事名字、案例名称等关键信息标注出来。在演说过程中,演说者随便看一眼大纲就能触发很多内容,即便因为紧张忘词,也能通过快速浏览大纲找回记忆,继续演说。
□ 关键四步,打造一场精彩演说
从本质上看,演说就是演说者与听众就某个问题沟通、交流的过程。在交流之前,必须明确交流主题,组织交流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演说效果。在整个过程中,只要掌握四步,演说者就能利用思维导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第一步:确定主题
演说就像写散文,为了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必须提前确定主题。一场演说的主题不宜过多,一个主题为最佳。当然也有例外,如果一场演说有多个目的,可以根据演说目的适当地增加几个主题,但也不宜超过三个。
比如,在某场演说会上,我要围绕“早起”做一场演说,这个主题可以延伸出很多要点,比如早起的好处、怎样才能早起等。如果将这些内容放在一篇演说稿中,内容过多,观点不明,演说效果必然不会很好。所以,我聚焦其中一个要点,即早起的好处,确定这场演说的主题。
图1-3 确定主题
确定演说主题之后,我拿出一张A4纸,在中心位置画了一个方框,写上演说主题“早起的好处”,这就是这次思维导图的中心(如图1-3所示)。
(2)第二步:搭建框架
一般来讲,一场演说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开场、主体内容、结束、提问。于是,正如图1-4所示,中心主题延伸出四个分支,内容框架初步建立。如果还有其他内容,可以再增加几个分支。
图1-4 搭建框架
(3)第三步,详列提纲
确定了四个分支之后,我对每个分支进行细化(如图1-5所示)。比如开场,开场要做个人介绍,然后引出演说主题。其中,个人介绍包括姓名、职业、爱好,因为演说主题是“早起的好处”,为了引出主题,我在这部分添加了一些个人的早起习惯,连续365天早上5点钟起床,然后通过提问引出主题。
图1-5 开场提纲
为什么要通过提问引出主题呢?因为通过提问,演说者可以增进与听众的互动,尤其是在开场,提问可以很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比如,在这场演说的开场,为了切入主题,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现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7点起床的有多少人,可以举手示意一下吗?”看到听众举手后,继续问:“好的,6点钟起床的呢?5点钟起床的呢?4点钟的呢?”“好的,谢谢大家的配合,通过大家举手我发现,7点钟起床的人居多,5点钟起床的人寥寥无几,4点钟起床的几乎没有。那么,早起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问完这个问题之后,演说进入第二个主体内容部分。比如,“早起的好处非常多,一天的时间被拉长、提高了效率、可以自己做早餐、可以运动”。我将这些好处逐条列出,形成了内容部分的大纲(如图1-6所示)。
图1-6 内容提纲
主体内容说完,演说进入结束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整场演说进行总结,表示感谢。于是,顺应常理,在这一环节,我列了两点内容:总结与感谢(如图1-7所示)。
图1-7 结束提纲
有些演说有提问环节,有些没有。这场演说设置了提问环节,所以我列了一个要点,做了两方面的准备(如图1-8所示)。如果有听众提问,我直接回答问题即可;如果没有听众提问,我要利用早起与早睡的方法对这个环节进行填充。
图1-8 提问提纲
(4)第四步,完善优化
经过上述三步,一个演说大纲基本完成。但要想丰富演说内容,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演说者还需对大纲进行进一步完善,在演说过程中穿插一些故事与案例,实时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比如,在做个人介绍时,准备一个小故事讲述自己名字的由来,让听众更好地记住自己。为了丰富演说内容,我在主体内容部分增加了一个跑步时遇到的趣事,听众听完发声大笑,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做完上述四步,一个完整、清晰的演说大纲就完成了。相较于一篇中规中矩的演说稿来说,演说者按照思维导图演说,有更大的空间自由发挥,演说过程更自然,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更好。所以,在素材过多、没有头绪、找不到思路时,演说者不妨使用思维导图,发散思维,明晰逻辑,为听众呈现一场精彩的演说,释放演说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