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山观海:146位管理学研究者的求索心路
- 周南
- 1545字
- 2020-07-09 18:10:57
2-12 为人生积累一些厚度
杜 鹏
这不是一碗心灵鸡汤,而是我10年来学习、工作、生活的体悟。
营销红利=知识+关系圈+流动。10年前还在求学的我,拿着每月220元的补助,怀揣着从事理论研究的梦想,直到毕业时买房结婚的现实,彻底击碎了曾经的执念。我恍然大悟:如果还没有挣到养得起自己的面包,谈任何梦想都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所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利用营销知识,我很快便在半年内挣到了房子的首付款,也在那一刻深深意识到知识的价值:营销可以产生红利(学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关键在于让营销思想、营销知识在各个领域得以连接、流动。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实践及对知识的不懈渴望。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但不少人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活成了盗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营销就是解决竞争的问题,我们也需要运用营销理论实现自身的差异化!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方向!与其在同一领域,用同一思路,付出更多努力(问题是比你牛N倍的人依然比你更努力),倒不如另辟蹊径,与众不同!而最好的方式就是从三个方面持续升级自己的认知系统(时间尺度——多读历史;空间尺度——多观世界;观念尺度——聆听高人)。
跨界融合,交叉授粉。这是一个摧毁你,却与你无关的时代;这是一个跨界打劫你,你却无力反击的时代;这是一个你醒来太慢,干脆就不用醒来的时代;这是一个不是对手比你强,而是你根本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的时代。在这个跨界打劫、草根逆袭的时代,新事物不是“发明”出来的,而是在与旧事物杂交互动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研究也好,思维也好,都需要打开脑洞,借鉴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设计学等学科元素并将其纳入营销框架,碰撞融合,实现“边缘性创新、交互式突破”;同时在师资、学生结构方面也需要注重背景学科的交叉和多元性。借助互联网思维、工具重塑科研、教学、工作、生活模式。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出差。在飞机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在公务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在经济舱的旅客起飞之前看手机玩游戏,起飞之后看机上提供的报纸、电影或者聊天。一个人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近两年近距离接触了几位成功的企业家、学者和一批校友(如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商学院亚洲中心主任保罗·比米什教授等),忽然发现:高效率的人习惯于将自己碎片化的时间价值化,而且具有强大的持续学习能力;低效率的人却经常把自己有价值的时间碎片化!
当你和一个成功者面对面时,如果听他开口说话,就能看得出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而有了这样的眼睛,你才算真正“看见”那个人。与成功人士的接触会更好地鞭策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与最好的别人相遇!而学习是迅速提升自身的重要途径,也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学习的五种方式:体验、试错、观察、阅读、思考!夜读是一种好习惯。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两个小时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义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
今年我35岁了,人生的黄金10年正式开启,越发觉得时间的宝贵。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一点一滴见证自己的努力,让时间看见!
2016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