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进终南山与读博

林舒进

2014年,我到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读博,有幸拜读师公周南教授的随笔集《要钱还是要命——〈道德经〉的启示》。我特别喜欢周老师书里对中国营销理论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如果我们只懂搬弄和移植西方理论实践,将愧对祖先积淀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必须将包括《道德经》在内的中国文化精粹融入营销和品牌理论及实践。我从没想过《道德经》可以这样用,这本随笔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我开始思考将更多的中国元素融入营销研究中,“幻想”通过学术研究让更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营销研究“走出去”。

2015年年初,我听闻终南山内隐居着一群人,保留着古老的生活状态,也深谙传统文化的精髓。于是,我开始进终南山寻找这群人,试图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关于中国文化元素的启发。前几次进山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但没有找到传说中的隐士。此后我往更深的山谷挺进。有一天,我在深山中迷途难返,几经波折走到悬崖绝路处。在绝望之际,却发现了一线生机——在悬崖边发现一条小径,在小径深处的山洞里遇见一位隐修多年的道人。

这位道人博学多知,儒释道三教经典熟烂于胸,心中也深谙大道精妙。我们的交流中,谈及对营销的看法。他将营销视为人道的伦理:“营是策划,销是销售,营销是谋划销售的学问。谋划在人,销售也在人,营销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问。”我很好奇,如果让道人来做营销或研究,他们会怎么做。他说:“人性趋利避害,因此,祖师爷讲让民以利,如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正是营销应该具备的品德。民意顺之则生,逆之则亡,营为民所谋利,销以民之所需,自然就是营销之道。”我粗浅地理解这句话,营销应该是以民为本、为民谋利。我的导师庄贵军教授认为“营销应该是给人带来幸福的一门学科”。他们的看法有相似之处,都认为营销应该给人带来更多的好处。

我更好奇的是,哪些中国元素可以融入营销领域的研究当中,又该怎样让这些文化元素“走出去”。道人的回答很“玄妙”:“归根到底皆为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若能让人从中获利,别人自然会接受。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是经过上千年时间的沉淀和验证的,当我们能用老祖宗的智慧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时,他们自然会接受我们。”愚钝的我对道长“玄之又玄”的妙语一知半解,也许文化与营销的结合还需要自己有更加深入的思考才能有所领悟。

道人又说:“你做研究跟我们修道有相似之处。修道要如《诗经》所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一点上,反复用功,切磋琢磨。在一块玉石上打磨一遍看不出效果,然而打磨成千上万遍,玉石就会变得光亮。这就是学道的过程。”学道不易,修行的人为了求道、证道,隐居深山中,而且要能静下心来,反复琢磨,忍受常人忍受不了的艰苦,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做研究也不易,做研究需要淡泊明志,在单调枯燥的学习中,找准方向一头扎进去。

道人最后给我指明了一条出山的“终南捷径”。回校途中,我产生了一些想法:读博士的过程同样是路途坎坷,做学术研究也应该像修道一样,清心专注。这条路上并无捷径可言。如庄老师所说:“能够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甚至成为一代宗师者,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能静下心,二是要能吃得苦。”我想,只有安安静静地苦心钻研,才是早出成果的正道。而对博士生来说,安静地吃苦似乎比所学的知识更重要。

2016年1月23日

作者简介:林舒进(somejust@163.com),2014年至今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读博士学位,专业为市场营销,师承庄贵军教授。

周南感言:求学与求道,一表一里。舒进手眼别具,通过进终南山求道,感悟求学的道理。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许多营销人想“生”(盈利)多,却知“法”(顺势)少。“法”大于“生”,“顺”先于“利”,所以中国人过年有“一切顺利”之类的问候语。大道理管小道理,以民为本是营销的大道理(请参阅周南:《要钱还是要命——〈道德经〉的启示》1-1死而不亡者寿:要“钱”还是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