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会计实务与案例(第二版)
- 刘相礼 王苹香 朱延琳
- 2682字
- 2024-11-02 23:00:38
第一节 成本及其作用
一、成本的经济实质
“成本”这一概念,是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资本主义生产要核算商品生产中所消耗掉的一切,并使自己的收入尽量超过消耗,由此形成了完整的成本概念。美国会计学会在《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报告》中给“成本”下的定义认为“成本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这里的“一定的目的”是指由企业经营目的衍生的目的。日本大藏省在《成本计算标准》中给“成本”下的定义是“在成本计算制度上,成本是指经营者为了生产一定的产品而消耗的物质资料或者劳务价值的货币表现”。成本是以正常经营活动为前提计算出来的价值耗费,在异常情况下的价值消失不能视为成本。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明确指出商品成本由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的必要劳动的价值组成,从而深刻揭示了成本概念的经济实质。按照马克思的价值学说,成本被定义为:商品生产中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与商品成本和利润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w=c+v+m
商品价值(w)的货币表现称为商品价格;商品价值中的c+v部分,马克思称之为成本价格,也就是商品成本;商品价值中的m部分,马克思称之为剩余价值,即通常所说的利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存在商品生产,社会产品仍然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成本作为一个价值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客观存在。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无论是对于提高企业微观经济效益,还是对于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效益,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价值仍然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产品生产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包括已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以及生产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的磨损价值;二是劳动者的活劳动消耗所创造的价值中,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的部分(v),主要是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三是劳动者的活劳动消耗所创造的价值中,归社会支配的部分(m),包括国家以税金的形式集中支配的部分,以及以利润形式在国家、企业、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的部分。商品价值中的前两个部分,即c+v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基础,构成商品的理论成本。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成本的经济实质概括如下:成本是生产产品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活劳动所创造的相当于工资部分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二、现实成本的范围
马克思关于商品成本的论述是对成本经济实质的高度概括,是指导我们进行成本会计研究的指针,是实际经济管理工作中制定成本开支范围的理论依据。但是,实际经济管理中所应用的成本概念和理论成本是有一定差别的,现实成本并不完全按照理论成本确定。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成本开支范围是由国家通过有关法规、准则、制度加以界定的。现实成本与理论成本是有差别的,这些差别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有些耗费属于理论成本却不计入现实成本。理论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包括物化劳动耗费和活劳动耗费,是一个“全部成本”概念。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耗费,是全部予以对象化,全部计入产品成本呢?还是部分予以对象化,部分计入产品成本呢?这取决于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制度与方法。我国曾采用过工厂成本法(或者称完全成本法)核算产品的成本,而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为制造成本法。除此之外,还有标准成本制度、作业成本法等。按照现行的制造成本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耗费,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生产成本)的费用和期间费用两个部分。其中,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包括生产产品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虽然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属于理论成本,但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期间费用全部由当期的收入补偿,并不计入产品成本。
二是有些不属于理论成本的耗费,按照成本核算制度允许计入现实成本。其中,包括:(1)有些支出性质上属于社会纯收入的分配,是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分配,如所购买物资的途中保险费、生产部门负担的财产保险费等,允许计入现实成本;(2)有些属于损耗性质的非生产支出,如停工损失、废品损失。这些无效的物资耗费和劳动耗费并不属于社会必要劳动,除技术上必不可少的损耗外,都是不被承认的,但也允许计入现实成本。
三、成本的作用
成本的经济实质决定了这一价值范畴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成本是以货币形式对某一经济活动(生产产品或者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劳动耗费的衡量。通过成本可以明确地看出:为某一经济活动耗费了多少资金,这为企业维持起码的简单再生产提供了资金补偿的标准。只有在按照这个标准补偿生产中的资金耗费之后,企业的简单再生产才能维持,并可能在此基础上为了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创造条件;否则,企业不仅没有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就连简单再生产也无法维持。另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通过产品的销售实现产品的价值,取得销售收入。如果企业的销售收入扣除税金并补偿成本后尚有余额,则为利润;反之,如果企业的销售收入扣除税金后不足以补偿成本,则其差额为亏损。在产品市场成熟、物价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企业实现利润与否以及实现利润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成本的高低。因此,成本作为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成本是进行某一经济活动所发生的物化劳动耗费和活劳动耗费的综合反映,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经济指标。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业绩的优劣,如物资采购成本的高低、原料及主要材料使用的节约或者浪费、固定资产利用程度的高低、产品产量的增减变动、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下降等,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在产品或者劳务的成本上反映出来。
产品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产品价格的制定应当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使之尽可能符合产品价值,同时还要遵守国家的价格政策。
当然,制定产品价格应当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国家的价格政策、产品的市场供求、消费者的偏好、成本的高低等。产品定价时应当将成本作为价值补偿的基本尺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的经济实体。企业对生产经营进行决策时,必须以经济效益的高低为选择决策方案的主要标准。进行生产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成本是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营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