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理智中
  • 尹超
  • 9374字
  • 2020-07-09 19:32:48

第六节 你是我的骄傲,共同放飞理想

阳光·雨露·沃土

——再谈学校文化营造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始建于1906年,前身是京师大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堂,1923年名为燕京大学附小,1952年为现名,1959年迁入燕东园内王家花园(现校址)。学校占地面积24 800平方米,校园内松柏苍翠、花木繁茂,呼吸着时代气息的生态教学大楼,与明清古建、欧式别墅等历史遗产交相辉映。

山之巅,惠风荡。水之源,恩泽长。

北大附,小学堂。阅百年,历沧桑。

……

承北大,秉人文。尚风骨,崇理想。

倡自由,求民主。兼包容,主开放。

……

赏燕园,满晴光。柽柳枝,水墨淌。

百草园,秋虫唱。朝霞石,古松苍。

红廊柱,百花放。王家园,紫藤香。

故居内,文化藏。南极标,志气扬。

……

这篇三字经为我校教师原创,描述的正是焕发百年生机的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一百多年来,北大附小秉承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形成了“以人为本,快乐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及“民主、开放、自由、和谐”的办学特色。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以“赋予环境教育深度,彰显学校文化魅力”为基本策略,对百年老校进行了修旧如旧的环境建设,力图呈现古朴典雅、底蕴深厚、诗性盎然、蓄意深刻的风格。

一、整体统一规划,彰显北大文化的丰厚底色

北大附小就是伴随着北大历史的变革与前进的步伐而成长起来的。它的百年历程,留给了北大附小享用不尽的精神资源和思想光辉。因为有这些精神财富,在近年的环境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大北大,小燕园”的人文规划。

1.保留老北大的品性,“青灰古朴”为学校的基本色泽

学校在硬件环境的改造和完善过程中,特别注重格调要与北大相匹配,无论是新的生态教学楼的设计,还是旧楼老宅的翻新改建,大到格局、色调的定位,小到一砖一瓦的选择,都精心设计,使附小与大学的文化环境和谐统一,既古朴典雅、充满人文色彩,又具有时代气息,生动活泼。附小学生在灰砖红柱的学院风格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北大”的风骨一点一滴地渗透着他们,儒雅大气之风影响着他们的审美与气质。

2.保留老北大的底蕴,“典雅葱茏”为学校的主要景致

北大附小地处清代的王家花园,古木参天是这里先天的环境优势。校园内拥有40余个品种的花木,176棵古树,其中有百年以上的国家二级古树五十多棵。近几年,学校又增添了四百多棵绿竹、十多棵龙爪槐和玉兰树,和大量的珍珠梅、榆叶梅、金银花、迎春花、红瑞、连翘、大叶黄杨等灌木,使学校真正成为四季长绿,三季有花的“绿色校园”。庭院深深,曲径通幽,红廊绿影,古木繁花,少年学子,穿行其间,风吹叶动,书声琅琅,构成了校园最富生机的风景。

3.保留老北大的精髓,“民主开放”为学校的重要特质

北大附小校园力图凸显“小校园,大气象”。从庭院的绿化到教学楼的设计,都着力体现历史与自然、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统一。2004年,学校建起了全国第一幢科技含量很高的生态教学楼,被学生们形象地称为“会呼吸的教学楼”。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不仅对校园内百多棵古树原封不动地保持其自然状态,形成生态教学楼倚树而建、错落有致的独特格局,而且还专门为保留在教学楼内的一棵古松量身订制设计建筑方案,使其独秀一枝,兀立在阳光大厅之中,尽显自然“生态”。清流、美石、古松、游鱼,显现出灵动的生气。

二、重塑精品景观,挖掘文化育人的核心精髓

北大历来英才辈出,而在北大附小这块浸润着文化内涵的校园中,也曾有多位文化名人留下过辉煌足迹。20世纪以来,不少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先后莅临、任教于此,他们的故居和寓所,都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经过悉心整理,我们镂刻诗文,寄喻教育的深意,让人文景观与育人价值深度融合,百年老校因此焕发出青春的生机与活力。

1.“四座古建”,底蕴深厚的历史胜景

“王家花园”曾是中国著名文物及传统文化专家王世襄先生的私宅,园内花木繁茂、生机盎然。其间一座中式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引人注目。2003年,王世襄先生为这座老屋题写了对联——“名曰花园种菜范匏还架豆,号称学子遛獒放鸽更韝鹰”,勉励附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出名堂,玩出文化,玩成“大雅”。王世襄先生的传奇一生,也深深影响着北大附小的孩子们的心灵。

附小校园内还有三座欧式别墅,其中“翦老故居”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主要奠基人翦伯赞先生的旧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的翦伯赞先生,在这栋楼居住了17年。中央领导人林伯渠、徐特立,民主人士和民族代表章伯钧、雷洁琼、赛福鼎·艾则孜,文化艺术界人士郭沫若、范文澜、田汉等的经常来访,为这栋小楼带来了极高的声誉和空前的光辉。2008年4月14日,北大附小隆重举行翦伯赞先生故居揭牌及铜像落成典礼。故居现在作为北大附小行政办公楼。

另外两座欧式别墅分别是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陈守一先生的故居,和著名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理论家何其芳先生的故居。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两栋欧式小楼,常有俞平伯、钱锺书等知名学者往来其间,呈现“谈笑有鸿儒”的盛景。它们现已成为学校接待室、会议室和办公室。

2.“校园十三景”,诗意盎然的书香校园

随着校园环境的不断完善,加之有着百年历史和文化积淀,北大附小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学校师生评定出了最具特色的“校园十三景”——奇石萌发、南极标赞、生态学堂、励志箴言、古松情深、红廊花架、百草嬉戏、五色沃土、水墨柽柳、翦老故居、王家花园、放飞理想、书山有路。师生们各显才华,为每一处校园景观创作出七言诗,给优雅景观赋予了更深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把赏校园、爱附小、讲礼仪、做主人的教育融合于文化熏陶与感悟之中。

例如“五色沃土”是指学校五色广场上的五色土花形地台,它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统一的内涵。描写该景观的诗句是:“石分五色晶莹耀,竹集一圃骄洁茂。少年操练沐朝阳,诵读放歌乐陶陶。”

坐落在校园领操台上的石雕《放飞理想》,则是一组具有现代风格、体现学校教育理念的艺术作品。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为附小师生题写的“放飞理想”四个大字就镶嵌在这石雕之上,激励着北大少年如紫燕一般,搏击长空,胸怀理想,放眼未来。诗句如下:“撷风剪雨写诗行,幻彩摩云描乐章。青壁犹绾飞燕翼,嫩芽初挺沐朝阳。”……

3.校训校歌,科学引领的思想标识

来自冰心老人的校训“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不仅表达着老一辈对北大少年的殷切希望,也寄托着附小师生对教育的理解:让孩子们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玩出强健的身体、玩出高雅的情趣、玩出快乐的童年,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享受美好人生!

北大附小的校歌《乳燕初飞》是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在袁鹰题词的基础上创作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也热心参与。“未名湖畔,朝霞石旁;紫燕喃喃,书声琅琅。五色沃土,新苗茁壮;春风化雨,桃李芬芳。”歌词简洁明快而又意味深长,既体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独有的校园景观,也塑造了求知、好学、胸怀理想、快乐成长的北大少年形象,展现了北大附小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博大胸怀和奉献精神。同时,北大附小所推崇的“快乐教育”理念也不露痕迹地渗透于歌词之中。

三、注重细节建设,丰富诗意活泼的教育内涵

1.浓墨重彩的“德育长廊”

系列壁画《四育赋》,集中体现了多年来学校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理念,画面采用传统的立粉画法,以四季为基调,展示了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每幅图画配赋一首,时时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向上的精神。阳光大厅中大型立粉壁画《乳燕初飞》浓墨重彩、场景大气、令人震撼。

2.欢歌笑语的“艺术长廊”

教学北楼的“艺术长廊”呈现了我校特色艺术活动——娃娃京剧的蓬勃开展。大型壁画《国粹飘香》,把多次专场演出的精彩瞬间巧妙融合在一起,绚丽的服饰,传神的表情,动感的画面,传递出孩子们对民族艺术的喜爱,生动展示了附小学生娃常年在国粹艺术的浸染下不断提升的艺术气质。同时,艺术长廊也是孩子们自己的艺术作品天地,书法、国画、水彩、剪纸、蜡染、脸谱……形式丰富、异彩纷呈、充满童趣。

3.奇思妙想的“科技长廊”

以“从小爱科学”为主题的大型壁画再现了附小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各种场景。“神奇的宇宙”则把孩子们带入了对无限空间的遐思与妙想之中,模拟实景的太空舱、宇航员、机器人生动、直观,引领学生对探索太空的向往。“信息天地”,大型计算机壁画,色彩艳丽,使人遐想,激发了学生科技探究的兴趣;学生的电脑作品,更是充满了童真、童趣。

总之,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人文思想的陶冶,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世界,让师生们和谐相处,共享幸福,让校园成为师生们心灵归依的生态花园、精神家园和文化乐园。

和谐卓越的团队,学校教育的灵魂[11]

这个17分钟的短片《放飞理想》,可以说浓缩了北大附小育人的理念、办学的目标和方法。从德育、美育以及我们整体的国际办学的视野,向大家进行了一个生动的展示。确实是昨天晚上十点半躺在床上的时候,我突然冒出来这么个想法:我给蔡青打了一个电话,说咱们给家长放一放我们新的《校园三字经》,是我们全校要求孩子们诵读,背下来的,也是要求我们老师们背下来的;放一放我们家长们和我们整个团队老师们一起创作的唱给孩子的歌曲——《你是我的骄傲》,这是我们发自心声的想唱给孩子们的歌曲。

我们是捧一颗丹心,育一片心苗。为什么今天我想要先感谢在座的各位,这也是我经常在全体会上跟我们老师们讲的,因为家长们是把他们最珍爱的宝贝托付给了我们北大附小,托付给了我们每一位教师,这份重托和信赖,比什么都重要。家长同志们你们可能不知道,昨天我们一年级的老师们特别可爱,因为我们有要求,我们希望第一天给孩子们留下最美好的印象,让他觉得老师和蔼可亲,校园丰富多彩,让他过渡得非常好,一到学校里来就觉得,哎呀,校园漂亮,老师爱我,我的班级又干净,又整洁,所以一年级的老师们昨天布置教室忙到了晚上九点多钟,特别可爱。我们的老教师、我们领导班子成员到教室里去看看、检查一下大家布置的情况的时候,见他们蹲在地上,连孩子们的桌腿、地面全部都动手擦了一遍。

真的,家长同志们,北大附小应该说是有百年历史,刚才我们在片子里看到了,1906年建校,我们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堂,但是真正迁到燕东园现在这个校址是1952年。我们这个校园里面还有很多名人的故居,比如说,家长们可能会看到,在操场的中间,著名的收藏家也是文物专家王世襄老人的宅子,就是这里唯一保留的清代建筑。还有我们著名的法学大家陈守一的故居,著名的诗人何其芳的故居,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的故居,我们都把它保留下来进行了整修。然后每一栋楼,我们都保留了老校牌,为了方便孩子们观看,我们在门前的地上建了石碑,介绍原主人的生平事迹。

家长们看到这个片子,能够感受到北大附小传承了北大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它又是独特的一个集体。说真心话,作为校长,我真的为我们的老师们骄傲!我非常爱这个事业!也爱老师们!同时我更爱孩子们!老师们经常说我看到每个小孩我都觉得可爱。我不知道有没有北大附中的家长?当时生书记刚来的时候他不理解我,他到处跟人家说:“别听尹超的话,在尹超的心里每个孩子都那么优秀,那么可爱。”因为我们要给他们介绍、推优嘛,推荐“好的孩子”上北大、人大的附中。后来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接触,他理解了。

各位家长,我说的是发自内心的话。因为社会上一直在传说北大附小的快乐教育“不留作业,作业少,成天玩儿”,我觉得这是太浅层次的理解了。如果你们参加了我们的“教育家办学思想研讨会”就会明白,事情并不是如此。办这样一个研讨会的小学,不说北京市,至少海淀区我们是头一所。当时一直说要叫“尹超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我坚决不同意,当时我跟梁伟就说,如果不叫“教育家”,以团队的名义出现,我就不承办,我说的是发自内心的话,不是我谦虚!是因为有了这个团队,有了我们全体老师共同的奉献和努力,北大附小才有今天的发展。比如昨天我们突然发现,有些班的那个桌椅太旧了,出现掉皮了,已经下班在收拾教室的三年级的老师们二话不说就留下来,还有后勤的老师全都来了,“嘁里咔嚓”一会儿就全都给解决了。还有家长们听的《教师之歌》,说实话每次听到老师们唱这首歌的时候我都会掉眼泪,为什么?因为是我们共同经历的。包括家长唱到,“你们是我的骄傲”,我觉得老师是校长的骄傲,孩子是校长、老师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家长们的骄傲。

以人为本,快乐发展

北大附小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堂,校园内花木繁茂,古树参天,奇石美池,相映成趣。附小栖身于北京大学校园之中,耳濡目染北大的风气,一贯秉承北大兼容并包的学术理念,自由民主的学术精神犹如春风化雨,在附小的土地上润物无声。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附小就提出“教育不仅是为了学生的今天,更是为了学生的明天”的办学理念。90年代,附小又将办学思想总结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力求通过民主和谐的学校管理、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美育人的校园环境,创设宽松充实的学校生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资质和潜能,使之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身心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为持续发展打好基础”。2002年,在继承发扬先进教育理念和光荣传统的基础上,紧跟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名校”的发展目标,我校确立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办学方向及“以人为本,快乐和谐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

一、管理团队的理念和胸襟

我们强调的快乐,是具有深刻内涵的、体现人生价值的高层次的精神的愉悦,是让全校师生生活充满情趣,富有精神追求,对自然和人类充满善意,懂得感恩,追求进步,追求光明,自信而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培养具有乐观精神的人,需要为师生创造和谐发展的环境。

学校的和谐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方位育人观;应使学生受到充分的尊重,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享受学习,同时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应使教师得到公平的对待,在宽松民主的环境里,通过合作增强竞争能力,挖掘潜能,展示自我,在辛勤的工作中得到快乐,获得自豪感,并拥有享受生活的能力。

学校的和谐发展,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必须积极主动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参与竞争。要理直气壮谋发展,千方百计打开校门,接受八面来风,让学校始终处于向上发展的涌动之中。

人性的力量能唤醒人性美、发挥人性美。以人为本,其核心是尊重人、引导人、激励人,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灌注加上情商管理的效应,就能催生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这理应是办学、养学必要的自觉意识和高尚境界,也是管理队伍、领导班子的必修课。

在新的教育环境之下,我们除了要不断地更新办学理念之外,还要有科学的办学胸襟,有博大的用人胸襟和海纳百川的待人胸襟。

办学胸襟一方面体现在坚持清晰、科学、超前的办学理念,始终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全面关注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学校育人的队伍。为创建团结、优秀、迈向国际的高水平研究型干部教师队伍,我们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培养,努力为老师搭建舞台,使每位教师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

领导者要有用人胸襟,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凭个人的感情办事,不以个人的利益为重,不以个人的政绩为第一。要大胆地使用优秀人才,积极挖掘新的优秀人才,为优秀人才创造更好的成才的环境,为新的优秀人才铺路搭桥,为创新人才抛“绣球”,从而让优秀的人才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特殊人才有展示才华的机会与机遇。

领导者还要有待人胸襟:通晓人性,善与人同,对师生能赏识喜爱,以情动人,尽可能把工作建立在对教职工关心、爱护、尊重、信任的情感之上,“激活每一个细胞”,使之发挥最大潜能。

二、以战略的眼光来充实学校的精神内涵

决定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学识、境界、人格会深深地影响学生。因此,学校的教职工队伍需要一种内在的精神支撑,一种自发的动力驱动。而学校的领导和管理者,则需要站在理论高度上,以战略的眼光来充实学校的精神内涵。为此,我们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情感管理凝聚人心

我校长期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行以“人和”为目标的宽松、民主、和谐的管理模式,用浓浓的“情”字连接附小人的心。校长努力做到有见识,通晓人性,善与人同,富有事业心、荣誉感,对部下能赏识喜爱;有权威,能服人心,令行禁止;关注教师心灵的苦闷、精神的诉求。教师之间倡导宽容、理解、信任与合作,为自己的成功而拼搏,为别人的成功而快乐。用情管理,突出情商的作用。彼此有了真情,就会产生感动,感动多了,就会形成一种情感场效应,即感动效应。真情的牵系造就了甘于奉献、团结一心的团队,奏出了美好和谐的学校交响曲。非权力影响的、自觉自愿的、自然而然的、不遗余力的持久性敬业、奉献,形成北大附小独特的群体氛围,对每一个成员都产生了磁石般的吸引力。团结、凝聚、豁达、开拓、向上、进取的附小人精神,宽松、激励、创新、活跃的学术氛围,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浸润在广大教师的心中。

(二)淡化小我,追求大我

在一个好的团队里,生命影响着生命,心灵融会着心灵。人,只有在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中,潜在能力和创造精神才得以激情发挥。学校靠制度和条律管理,是必要的;但是,建立在文化底蕴的影响和集体价值认同的基础上的隐性管理,才是更持久更有效的。

帮助教师实现自身价值,是教师管理工作的更高层次。我每学期无论多忙,听课都不会少于100节,做到对每个教师的业务水平心中有数。我们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规划蓝图,为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形成自身教育教学特色出谋划策。我们强调教师根据自己的特质选准突破口,努力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群星灿烂,胜过月朗星稀,每个人都成为一颗闪光的星,才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同时我在全校提出“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但没有一个人是最重要的”这一管理理念,引领教师在学校的发展中“淡化小我,追求大我”,发挥团队优势;倡导“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成功靠自己,完美靠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团队的发展,在利益面前实现团队的发展,在交流中敞开胸怀,学会接纳。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然有一批手不释卷的钻研者。要充分发挥团队优势,集思广益、容纳百川,使教师在与同事、同行教师的研讨、碰撞、争论和解决困惑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从而促进学校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我校已形成以学科划分教学团队的群研模式,平等、互动的校园网络培训为教师团队发展搭建了平台——“数学教师论坛”“语文教师沙龙”“科任教师联盟”和“资源共享驿站”等开放的网上研修培训空间,使我校教师可以随时在网上与同事共同研讨、交流、反思,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同时还有“来吧坐吧聊吧”版块供老师们畅谈生活体验,交流生活乐趣,初步形成了我校独特的教师研修文化。

例如我校的数学教师团队中,有中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也有北京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他们有的理论功底深厚,有的实战经验丰富,大家理论与实践优势互补,利用业余时间自发、自愿、饶有兴趣地对小学阶段“空间与几何”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梳理。仅上半年一个学期,他们共同研究与探讨出的市区级公开课就达到十余节:李正辰老师的“圆的认识”、李宁老师的“质数与和数”、杨重生老师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孙雪林老师的“圆的周长”、何秀雯老师的“角的认识”……。这些课程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了由“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的思维历程,在数学思维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体会了真正的数学学习所必需的探索、尝试、理解与明析,在情感上获得了由困惑、疑问到豁然开朗的体验,从而形成了北大附小数学课堂教学特色——真正的数学学习!真正的整体把握!真正的关注学生!真正的团队精神!真正的创造性使用教材!

经济教育团队则设计出一个个轻松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们感知经济学知识:“拍卖”游戏让学生认识通货膨胀的原因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找工作”游戏让学生明白教育才是提升人力资源价值的最佳手段;自编短剧《钱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游戏教会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和记账,其间老师们还根据商业计划书贷款给学生,鼓励他们创办自己的小企业……。这些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启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引导他们认识社会,培养他们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老师们还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用画笔描绘身边的经济学概念,并在2008年年底将学生的优秀作品编辑成册,出版了《2009北大附小经济概念挂历》。

教师们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也不断开发自身潜力,实现了个性化的自我发展。

(三)拓展教师视野,融合多元文化

我校在重视教师学科类本体知识的校本培训的同时,更注重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校本培训,通过各类专家讲座和国际交流,努力拓展教师的文化视野,融合多元文化。

我校先后请来心理教育专家钱志亮、经济学教授龚敏、理财专家张蕾、健康知识专家马老师、儿童教育专家卢勤、儿童文学家曹文轩、心理学教授刘儒德以及来自各校的特级教师等进行各类讲座,教师们从中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态,掌握了个人理财知识,了解了身体保健常识,提高了与孩子、家长交流的技巧,同时学校也在不断帮助教师接近宝贵的思想财富的过程中,营造了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搭建国际教育交流培训平台是我校校本培训的重点之一。我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教研活动,并为教师创造各种外出学习的机会,组织干部教师走出校门、市门、国门,捕捉新信息,接受新理念。“十五”至今,我校与美国宾州大学教育学院、加拿大圣乔治学校、日本岩手大学附属小学、立命馆大学附属小学、韩国首尔大学附属小学、新加坡公教中学附属小学、香港保良局蔡继有学校、美国长岛公学、美国GKE国际教育公司等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培训计划,双方派教师互访、派小留学生进行短期交流。学校还选派英语组范冰、刘桂红等四位老师赴伦敦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暑期英语培训,派高晨等三位老师利用暑期赴美国特拉华大学经济学院攻读硕士课程。

每次外出交流培训的老师回校后都会进行面对全校的汇报,这在我校已经形成惯例。在这些交流培训活动中,我们的教师了解了美国艺术教育的综合性特点,了解了日本的数学教育注重活动的特色,了解了韩国、新加坡严谨、创新的学校和教学管理特点。各类教育交流、培训等活动方式,促进了中外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碰撞、互补,拓展了我校教师的国际教育文化视野,而与美国GKE公司的信息技术交流更是促进了教师“One World, One Class”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形成。

在教学管理中,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应由传统的以评价其所教学生的学业水平为主的模式向全方位、多角度、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转变。评价的基本出发点应定位于:倡导敬业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新观念、新方法的引入和运用,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探索兴趣,促进教与学双方良性互动、提高。

总之,唱好“关心、尊重、培养、督促、鞭策、激励”人文核心六步曲,使教师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发展个性,实现自我超越和持续发展,在育人的事业中体现生命的价值,在学校的发展中获得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