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各种君主专制政治法律思想的争鸣

春秋时期是社会制度的巨变时期。平王东迁后,西周建立的分封制度开始失去约束力,以宗法关系为基础的封建制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屡屡受到强大起来的诸侯、大夫乃至家臣的强烈破坏,与之相适应的祭祀、朝会等礼乐制度也逐渐受到破坏,有时仅仅流于形式,“礼崩乐坏”的现象渐趋普遍,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的礼法由于各诸侯国内公布成文法而日益凌夷。老子、孔子、管仲等先哲作出的挽救旧制度的努力虽然归于徒劳,但他们的思想却为战国百家提供了思考方向和理论基调。至战国时期少数诸侯国适应强大起来的士、庶人阶层的要求,陆续开展了变法运动,进而强大了国力,在剧烈的诸侯兼并中逐渐占据优势取得了兼并的胜利。建立全国统一的政权,成为强大诸侯国国君的共同目标。有识的士人针对急欲统一全国的诸侯王所亟待得到答案的问题(如何使自己更强大?建立什么样的政权?)提出了各自的政治法律主张,形成了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学说。各家的推崇者争相游说于诸侯之间,以期得到采纳。在各诸侯国的政治事件中,各种学说(尤其是儒、法)得到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