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市盈利模式
核心观点
通过基本面研判商品价格走势
回顾自己10多年的期市生涯,可划分为3个阶段:2002—2005年,瞎摸索阶段;2006—2011年,坚信供需决定价格,轻仓做长线阶段;2012年至今,重仓做高确定性机会阶段。我认为:做期货前3年主要是学会不亏或少亏;3年后学会怎么持续盈利;5年后学着寻找哪些机会可重仓;10年后思考期货是否值得做一辈子。
基本面交易方法
阅读提示
主要分析供需基本面
在期货市场中,基本面交易方法的特点有:第一,需要懂产业链供需的基本面知识。第二,比较适合中长线交易。第三,进出场点位不容易把握。第四,较容易识别出大趋势的驱动力。第五,供需基本平衡时难以找到交易机会。第六,易学,并且成功率高。第七,基本面交易法的最优持仓周期主要由供需弹性和风险收益比决定。供需弹性决定了供需平衡表状况的切换频率;风险收益比决定了仓位的大小,风险收益比不符合标准时务必全部清仓离场。
判决商品价格走势时,我主要分析期货品种的供需面,而很少分析宏观经济。我认为:如果供需的主要矛盾在供应一侧,看宏观经济是隔靴搔痒;只有当供需的主要矛盾在需求侧,而宏观经济又是需求的主因时,我才会多关注宏观经济。当然,我不否认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很多高手靠分析宏观经济发了大财,主要是这几年宏观经济的大幅波动导致了需求预期也大幅波动。
长期来看,大宗商品的走势特点有些类似于股市中的周期股,其价格呈现周期性的大箱体波动走势。价格周期的拐点往往滞后于供需平衡的拐点(注意,这里的“需”特指真实消费)。因为牛市中的补库行为增加了商品的需求,给行情火上加油;而熊市中的去库存行为让商品的需求雪上加霜。所以,商品的价格运动具有惯性,经常会涨过头、跌过头。因此,靠基本面分析可以提早预判价格的顶和底。
商品价格既有合理性又有不合理性,今天的现货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历史的消息,如果你看出它的合理性,说明你读懂了价格波动背后的逻辑。然而,从未来供需平衡的角度看,今天的价格不一定合理,谁看懂了它的不合理性,谁就发现了机会。对价格永远保持质疑的态度,是优秀投资者应有的特质。
我的商品期货投机风格,是重逻辑轻交易。按照自己的逻辑体系,从无数商品中筛选出两三个供需最容易失衡的品种,然后深入研究,如果可以证明该品种即将供需失衡,就马上重仓它。交易技巧对我而言,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盯盘太久我反而会有负罪感,感觉不如将这些时间用于研究供需状况来得踏实。
供需决定价格,价格影响供需
阅读提示
供需是商品价格运动的核心
“供需决定价格,价格影响供需”的规律,适用于任何商品。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品种的商品期货而言,期货价格短期内影响供需的程度会比你想象的要深,原因是“钱多,任性”。
供需决定价格
我认为,供需是商品价格运动的核心,其他因素都是次要矛盾。供需决定价格,不是成本决定价格。
供需之所以能决定价格,主要是个体的生产者永远根据短期的利润去安排生产,从来不清楚,也不关心整体的需求是多少,结果导致供应与需求永远错配,价格波动周而复始——供应增速跟不上需求增速,价格就一直涨;需求增速跟不上供应增速,价格就一直跌。举例来说:出售10个苹果,如果有10个人来买,每人只买1个,那么价格往往很公道;如果需求还是10个苹果,但只有7个苹果出售,那么价格就有可能翻番。
供需平衡时的曲线如图1-2所示,S代表供给,D代表需求,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2002年至今,我已经做了16年的期货,基本上就是研究这张图。这张图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想用好它,恐怕要花上多年的时间。
图1-2 供需平衡时的价格
在牛市中,需求不断攀升,供应跟不上,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在会短时期内大涨(见图1-3);在熊市中,供应不断攀升,需求跟不上,供需失衡导致价格下跌(见图1-4),但价格一般跌得比较慢且持续时间长。这就是“牛短熊长”的理论基础。因此,牛市中加仓要果断、要狠,熊市中持仓要有耐心。如果牛市中缩手缩脚不敢加仓,常错过大机会;而熊市中狠加仓,常会死在反弹中!
图1-3 需求大于供给时的价格
图1-4 供给大于需求时的价格
打个比喻,商品的价格如同悬浮在空中的气球:供不应求时,供需的棒子往上击打一下,气球就会上升一段距离;过一段时间,如果依然供不应求,棒子再往上击打一下,气球又会上升一段距离;如此走走停停,直至供需平衡,这就是商品的牛市。反之,商品的熊市表现亦然。需要引起投资者注意的是,牛(熊)市中千万别猜价格,更不要摸顶(底),因为气球的精确位置是很难确定的,往往供需出现1%的失衡,价格就可以涨跌10%。
具体到资本市场来看:供需、资金和情绪都会影响价格。其中,供需决定中长期价格;资金和情绪影响中短期价格。如果有题材,资金就会像苍蝇叮上有缝的鸡蛋一样蜂拥而至,大肆炒作。此时,大户影响价格的短期波动,散户在推波助澜中迷失。
情绪对价格的影响总是按均值回归的,只不过时间可长可短而已。平时常说的“价格不合理”,是指情绪对价格的影响偏离均值太远,有回归的必然性。如果忽略市场情绪,单靠供需面做交易,赚钱是没问题的,但是收益曲线回撤会比较大。所以,必须融入对情绪的理解并加以利用,通过细化交易策略,把收益曲线做得更平滑。
国内的政策常常影响供需,甚至是供需分析的主要变量,而政策又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建议对政策不具有信息优势的投资者少玩政策主导的品种,如棉花、白糖等。
供需决定价格,利益驱动供需,人为利益所动,研究供需规律其实就是研究人性!
价格影响供需
价格变动会反过来影响供需。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天平两端是供需,游码是价格,当供需不平衡时,只能通过调节价格使之平衡。
价格怎么影响供给?
对于工业品来说,比如说铁矿石,原来价格在三四十美元时,由于利润太少,企业不喜欢扩大生产规模;当价格涨到150美元时,在盈利的刺激下,企业就会扩大生产规模。对于农产品来说,例如玉米,每斤1元以上时,肯定会激发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每斤0.6元以下时,种植面积就会下降。
价格怎么影响需求?
比如喝酒应酬,茅台每瓶售价如果是2000多元,超过了普通人的消费能力,大家在酒桌上就会悠着点喝,本来能喝两瓶的,可能就只喝一瓶。如果每瓶售价变成800多元,普通人能消费得起了,本来喝一瓶的就会变成喝两瓶了。再比如,奢侈品LV的包,一旦节假日打折,销售量就会比平时增加。所以,价格对需求也是有影响的。
如何利用供需理论获利
巴菲特滚雪球的秘密,就是找个很陡、很长的斜坡,把雪球轻松滚大;做商品期货的奥秘,就是找个供需严重失衡的品种,将行情干到底!当商品的供需基本平衡时,无论你研究得多么精细,都是震荡行情,逼着你高抛低吸;当供需严重失衡时,必出大行情,此时你只需抓住供需的大矛盾,重仓持有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利润必会有质的飞跃。
举个例子,2006年,我看好美国玉米,因为美国能源法案提到了燃料酒精,计划未来几年要拿出1亿吨玉米来做燃料乙醇。本来全球玉米的供需是基本平衡的,但美国的规划将导致全球对玉米的需求增长,玉米的供需将要失衡。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我做多玉米,一年多资金翻了一倍。
在十几年的投资生涯中,我认为有3句话比较实用——宏观经济分析定方向;供需特征比较选品种;产业链细节择时机。短短的3句话,我实践了十几年,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总结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分析商品供需状况的过程中,通过对库存的分析可以洞察到产业链发展的玄机。
静态的库存水平,代表历史的累计供需平衡之和。引起库存变化的原因有多个,有时是供需不平衡的结果,有时是产业链主动去库存的结果,有时是产业链主动补库存的结果。如何对它们进行区别?一般看价格走势,再结合行业动态:价跌库存降一般是主动去库存;价涨库存增则是主动补库存。如果一个商品去库存多年,绝对库存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并且产量与消费量之间有很大的缺口,那么,将来该商品的价格必然暴涨。
同一条产业链,只要终端产品长期看跌,那么,它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一定长期看跌(例如PP、PTA);同样,同一条产业链,只要原材料长期看跌,它的终端产品一定长期看跌(例如铁矿石),这是商品运行的基本定律。根据这条定律,分析产业链就简单多了,任何产业链只要抓住其中一个最容易分析供需平衡的环节切入,其他环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用此法研究同产业链上相关商品的走势能事半功倍。比如,在研究钢铁产业链时,如果供需数据支持长期看空铁矿石,那么螺纹钢的后市基本就不需要再花精力去研究了。
在研究供需理论时,需要注意:供给等于产量加库存;真实的需求却是等于真实的终端消费加投机性需求(因为看涨而多买的需求)。一般说来,前一句话没什么文章可做,需要关注的是后一句话。因为僵化的供需分析只静态地盯住真实的终端消费,而没有看到动态的投机需求,后者有时候来势汹汹,会让人大跌眼镜。牛顿的那句话——他能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但算不出人类的疯狂,同样适用于中短期的商品市场。
对我来说:15年前炒期货,听听消息就行;10年前玩期货,看看供需平衡表便可;5年前投资期货,看看月度、周度数据就灵;今天搞期货,不但要搞清楚供需平衡表,月度、周度和日度数据,还要推敲未来3~6个月这些数据的变化方向。市场确实在进步!但不要紧,您只要跑得比市场快一点,就有相对优势了。
商品期货分析方法
阅读提示
找到未来主要的供需矛盾
我的商品期货分析方法,主要涉及工具和思路两个方面。
工具:供需平衡表
把供需平衡表作为研判商品价格的工具,是2005年公司的叶总他们摸索出来的。我们知道,供需决定价格。这就要求我们在投资具体的品种时,需要知道未来半年或一年,该商品的供需是否已经失衡,这就需要研究供需平衡表。供需平衡表虽然看上去简单,但不下功夫的话,很多人是读不懂的。
供需平衡表中的数据必须真实有效,否则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我们以前自己摸索的时候,其他公司或个人的报告基本不看,就在会议室研究供需平衡表,所有的数据都是我们自己搜集整理的,最多引用一次权威的第三方数据。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要想拥有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解读出供需背后的东西,分清哪一些数据是真,哪一些数据是假,哪一些是高估了,哪一些是低估了。另外,我们还把投资标的的年度供需平衡状况的每一个分项,精准落实到月度、周度和日度数据里面。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住机会。
供需平衡表的可靠性由商品的供需弹性决定——只有在供需相对刚性的时间尺度内,分析平衡表才有意义;跨越供需对价格变动反应的时间尺度,去分析平衡表是没有任何操作意义的。供需弹性比较大的品种,在中短期内价格的波动呈无序状态,如乒乓球般来回乱蹦,投资周期必须短于供应(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时间。对于这些品种(往往是下游品种),深刻认识其供需特性远比摆弄供需平衡表重要。
举个例子,比如甲醇,它是化工产业链的中间产品,研究其未来的供需平衡表很难,因为你无法确定它的需求量。从供需特性上看,甲醇的需求量由几个聚烯烃原料的相对经济性决定,当甲醇最不经济时,工厂会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它来生产聚烯烃。
用供需平衡表分析商品价格非常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平时我们放进表里的“需求”一般都是正常的需求,当危机来临时,真实需求会在短期内大幅下降,“管道需求”因预期改变也会大幅下降——去库存,从而导致短期内商品明显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会暴跌。2008年的商品价格暴跌就是一个经典的需求崩溃案例。
在研究商品的价格时,几乎任何商品看供需平衡表都奏效。唯有黄金,无论你怎么研究其供需平衡表,都难以判断其中长期价格的走势。因为历史上常发生这样的事:供给连续几年过剩,但价格照涨不误;供给有缺口的年份,有时价格也照跌不误。问题可能出在:黄金有庞大的库存!当年的过剩或缺口数量,相对于几十年的库存数量来说,是“小巫见大巫”。
思路:预判、决策、跟踪
预判、决策和跟踪,讲究的是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对于预判和决策,强调的是盈利都是预先规划好的,并非一时起意,从开仓那一刻起就计划要重仓,而不是随着价格变化而被动重仓。我总是充满激情地去做这些事,一旦前期工作准备到位,一想到资金将来要翻几倍,能没有动力吗?事后来看,事前的预判基本上都能兑现。
对于跟踪,是指对原来的很多假设要紧密跟踪,随着时间的延续,要考虑这些假设是否符合事实,是否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是否需要修正,等等。
分享两个我实际操作过的案例。
2012年的豆粕,是我整个职业生涯的起飞点。在做豆粕之前,我花了5天时间研究“浓汤野人”(林广袤)的棉花期货投资经历,研究他是怎么把资金从600万元做到20亿元的。在读完他所有的文章后,我发现以前的思路有问题:在期货市场里面不应该只想稳定赚钱,而是应该思考怎样获取暴利。我稳定了10年其实也是错了10年,每年赚三五十没意思。其实,我判断事情发展的准确率是蛮高的(这一点很关键),就是在建仓上比别人保守了,因为追求稳定盈利,导致我前10年的投资业绩很平庸。直到2012年,我的思想彻底转变了:我决定从此以后就要重仓赚暴利,要满仓,杠杆要10倍,少了感觉不痛快。
我觉得自己的运气不错,刚总结出这个结论,想要实践一番时,就碰到了豆粕的机会。以前,我在期货公司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农产品研究,我经常研究豆粕过去60年的走势及其背后的供需状况,还有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的报告,比如说每月、每周的进度,就是说我把大豆的走势及基本面数据复盘过很多次。因此,我对大豆这个品种还是很熟悉的。
当时南美大豆减产,但很可惜我没抓住这个机会,后来就死盯着大豆的走势。2012年五一之后,北美又面临百年干旱的问题。南北半球同时减产,这属于小概率事件。所以,我认为,这可能是20年才发生一次的事情。一般来说,我们从20多岁开始参加工作,到60岁退休时也不过才工作了30多年,人生能有几个20年让自己挥霍呢?所以,这次的机会尤其宝贵。当时我就想明白了,就是满仓做多豆粕,而且要天天满仓,当时我也是这么做的。
通过豆粕这次战役,我认识了很多大佬。他们每个月都给我打电话,问我豆粕怎么看,我说干柴烈火;下一个月又问我怎么看,我还是说干柴烈火。我大概从3100点开始做多,他们问我目标价位是多少,我说4000点肯定到(见图1-5),所以一直做多。两个月资金大体翻了10倍吧,这是我重仓做期货的起点。后来一路都是这样操作,每年都做一两个品种,基本上都是重仓,杠杆可能都在10倍,三五倍都感觉不过瘾。所以,做了3年期货,资金大体翻了100倍。
图1-5 豆粕周K线走势图
做空铁矿石,是我2014年的一场经典战役。其实,做空铁矿石是我蓄谋已久的,我从2009年就寻找做空的机会,当时做空的逻辑很清晰:矿山投产高峰遇上中国消费见顶,铁矿石的命运注定是大跌!
还是利用我擅长的供需分析方法:从需求方面看,当时国内的大背景是经济要转型,房地产、基建、固定资产等领域的投资增速要下降,这将导致原材料的需求下滑,钢铁的消费增速下降;从供给方面看,铁矿石从几十美元最高涨到180美元,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不难看出:需求下滑叠加供给增长,两者的平衡已经被打破。供需错配使得铁矿石具备了做空的基本条件,关键是等一个好的介入时机。
我在新加坡开了户,之后经纪人天天在微信上报价,我都无动于衷。铁矿石在180美元时我没空,160美元时也没空,从2013年的3月一直等到了12月。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介入条件还没完全满足,我要等的是新增产能开始运出来的那一刻。大概是2013年9月,新增产能开始逐渐释放出来,我想量变到质变应该有一个过程,可以再等3个月,我就从9月一直等到了12月。
等到12月时,我就有些等不及了,开始做空,而且基本满仓。因为当时我判断2014年国内对钢铁的需求大概是零增长;而新增产能的释放,会导致铁矿石的供给大大超过需求,全球大概会过剩1亿吨。根据供需模型,我判断,铁矿石的价格大概率会腰斩两刀,耗时是两三年。
那时候国内期货市场中的铁矿石走势还不活跃,价格大概是每吨920元(见图1-6)。当时很多朋友都在空橡胶,奇怪我为什么要空铁矿石,说铁矿石横盘为什么还空。在当时的情况下,记得我的空单排在了仓位持有榜单的前5名,后来铁矿石价格就崩掉了。我的空单持有了21个月,见证了铁矿石从120美元到30美元左右的大跌,实现了我对其价格腰斩两刀的预期。
图1-6 铁矿石周K线走势图
平掉铁矿石空单的理由也很充分:铁矿石的价格已经跌破成本线,很多企业开始亏损;国内螺纹钢的价格当时是每吨1600元,合每斤才0.80元,简直是大白菜的价格。看到这些情况,我就离场了。离场之后,由于思想没有及时转变,我错失了后面由供给侧改革导致的黑色系价格大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