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新模式

简政放权、加强监管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只有建立公平的环境,才能实现公平的竞争。本届政府任内推动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就是促进市场公平的有力手段。

有问有答

什么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所谓“双随机、一公开”,就是在建立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的基础上,通过摇号等方式,实现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双随机、一公开”源于地方政府在执法实践中的创新,出现之后便得到中央肯定。李克强总理在2015至2017年三次全国推进“放管服”电视电话会议上反复提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随机抽查事项在2016年达到市场监管执法事项的70%以上,其他行政执法事项的50%以上,在2017年实现全面覆盖。

(一)革除执法顽疾,提升监管效能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推行,有利于革除执法过程中的多种顽疾,从制度上提高监管效能。

一是能够规范监管程序,防止过度执法,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市场监管部门需要依法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凡是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事项,一律不得纳入清单。为了避免执法扰民,要求监管部门“适度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市场中的主要问题,合理确定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在执法过程中,强调推行多部门联合开展随机抽查,对同一市场主体的多个检查事项原则上要一次完成。

二是有效切断市场主体与执法人员之间的利益链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减少了选择性执法和行贿受贿的可能性。抽查事项、抽查频次、抽查对象范围等信息提前公布,抽查结果及时上网,让执法全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压缩了寻租空间。

三是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衔接,监管的效力成倍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托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将抽查结果及时归入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并向社会公开。通过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黑名单制度以及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失信主体的联合惩戒力度,使失信者“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既给执法人员带上“紧箍咒”,也给企业头顶悬上“达摩克利斯之剑”,市场监管效果显著提升。通过“抽查一部分”,能够“警示一大片”,进而“规范全行业”。

(二)加强制度设计,“双随机、一公开”推向全国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通知》等文件先后印发,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广随机抽查监管,加快配套制度机制建设,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做好顶层设计。

作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牵头部门,工商总局相继发布《关于新形势下推进监管方式改革创新的意见》《关于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通知》及《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明确了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各层级、各内设机构的事权划分,梳理了抽查各流程的操作要点,对抽查事项、抽查主体、抽查依据和抽查内容等进行了统一规定。

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财政部发布《随机抽查工作细则》,确保财政检查客观、公正、透明。北京市质监局印发《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实施方案》,计划2017年系统内日常执法全面推广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贵州省工商局印发《“双随机、一公开”实施细则》和《贵州省工商系统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安徽省铜陵市通过《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三)“双随机、一公开”取得良好开局

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工商总局工作要求,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改革,监管模式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是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各地为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普遍制定了“一单、两库、一细则”。“一单”是指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它明确了抽查事项、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两库”是指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一细则”是指监管部门对如何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制定的具体程序规则。

安徽省淮北市36个执法部门在编制权责清单的基础上,梳理出36个行业项,涉及372个监管领域,全部纳入抽查事项清单。辽宁省鞍山市工商局企业信用监管分局建立了企业公示信息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在确定抽查人员时,打破行政职务与部门界限,不分职务、科室,在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产生主检查人、协助检查人,组成检查工作组。同时从企业数据库中随机选取被抽查企业,与检查工作组随机配对。

二是建设“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系统,推动智能监管。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设计出具有当地特色,适合基层局、所操作的企业年报公示信息和出资信息抽查“双随机”软件。安徽省芜湖市工商局开发运用综合监管手机端,让检查更加便捷、规范、有痕。河北省工商局统一研发了全省双随机监管系统,实现了随机抽取、随机编组匹配检查对象和执法人员。随机抽查全程留痕,抽查结果及时归集到企业名下并向社会公示,破解了随机抽查特别是跨部门联合抽查中容易发生的组织协调混乱、无法统一公示等一系列难题。

典型事例   深圳口岸的智能监管

2009年,深圳市检验检疫局研发了风险评估分类管理系统。该系统可结合商品条码以及企业信用等级进行风险评估,发出预警提示,指导一线工作。“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推开以来,该局进一步开发系统的智能查验功能,根据货物风险等级和企业信用等级随机选取抽批比例、应查批次、送检比例、查验方式等。2016年,深圳口岸货物随机查验覆盖率达88.9%。

在深圳文锦渡口岸,出入境车辆智能验放系统自动根据抽查比例,随机确定目标车辆,依靠车牌智能识别技术获取车辆入境实时信息,进行智能分类导引。车辆通道、查验台等处的LED显示屏实时发布被系统确定查验的车牌号码、货物品种、查验方式及查验人员等信息。系统随机确定的执法人员在手持移动终端上记录查验过程,实现了执法全程可追溯。

三是积极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河北省全面推行跨部门联合抽查,推动实现“一次抽查、多项体检、综合会诊”。截至2017年7月,河北省共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28次,抽查企业1623户,市级联合抽查参与部门最多达40个。

北京市西城区以市场秩序监管联席会为运转核心,发挥联席会的统筹协调作用,调配执法力量,形成监管合力,完成联合抽查。一张表一次性完成对同一市场主体的多个检查任务,减少了执法成本。

不仅地方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央多个部委和机构也将“双随机、一公开”运用到本单位抽查、检查过程中。2016年,财政部发布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工作细则,会计、资产财务、资产评估等8项财政检查事项将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同年,国家认监委启动“双随机、一公开”模式对认证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数据透视   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双随机 抽查情况表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