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的论述(1)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角色,是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其政治力、学习力、创新力、决策力、执行力、统筹力和感召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握时代大势,抓住主要矛盾,探索创新,对增强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的新观点、新论述,为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关于领导干部的政治力

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党治国理政的首要原则。讲政治关乎党的前途和命运,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固本培元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长期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途径。因此,政治力是领导干部的第一能力,是履职尽责的牢固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力,多次强调这一重大命题,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十分明确的要求。

领导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什么时候全党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就弊病丛生、人心涣散、丧失斗志,各种错误思想得不到及时纠正,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了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政治标准是衡量领导干部的首要标准,政治能力是领导干部的第一能力。学习领会这些精神,领导干部必须把提高个人政治能力作为第一要务,旗帜鲜明讲政治,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准确把握政治力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政治定力。”“检验一名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其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没有政治定力。”要“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要增强领导干部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站稳立场、把准方向,始终忠诚于党,始终牢记政治责任。”“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做到“观察分析形势要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工作要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要防范政治风险”。这些重要论述,对政治力的丰富内涵作了集中概括,也说明了政治能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主要体现在政治理想牢不牢、政治方向对不对、政治立场稳不稳、政治纪律严不严上。领导干部准确领会这些丰富内涵,必须增强政治定力,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接受纪律约束,保持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守住底线不逾矩;必须增强政治鉴别力,在政治风浪和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分得清主流和逆流、真理和谬误、善美和丑恶;必须增强政治免疫力,从内心深处树立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的自律信条,做到带“病”的坚决不碰,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病菌”入侵。

在政治历练中提高政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高级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各种科学知识把自己更好武装起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些重要论述,就是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政治能力的基本遵循。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通过不断的政治锤炼来改造主观世界、陶冶政治品格。要牢固树立政治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四个自信”融入灵魂和血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忠实实践者;要站稳政治立场,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对党始终绝对忠诚,不做“两面人”、不当“两面派”;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严守政治纪律,坚守做人、从政、为官的政治安全底线,牢固树立纪律规矩意识、法治意识,做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的模范,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强化政治担当,自觉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扛在肩上,在复杂尖锐的斗争实践中,在大风大浪的考验中,在急事难事的磨炼中,不断积累政治经验,不断丰富政治智慧;要建设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虚心接受各方面监督,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二、关于领导干部的学习力

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根据改革开放新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针对党员干部存在的“本领恐慌”问题,提出了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战略任务。深入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对于领导干部增强学习自觉、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能,进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气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做到学以益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修身。”“面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还不相符合的严峻现实,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指明了学习不仅仅是领导干部个人的私事,更是关乎能否适应新时代、践行新理念、迎接新挑战、打开新局面,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作为获取才智、磨炼意志、修身立德、增强本领的重要方式,真正做到学在前面、走在前列。

要优化学习方法深入学。学习为本,方法为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干部必须尽快学习和掌握现代化领导方法,努力把领导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成为建筑‘四化’大厦的工程师、指挥家。”“领导干部要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全面性。”“领导干部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同时要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和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一切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并强调“领导干部学习,要正确把握学习的方向。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学习就容易陷入盲目状态甚至误入歧途,就容易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无所适从,就难以抵御各种错误思潮。”“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也要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强调了深入学习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要增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注重向书本学习,在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的同时,广泛学习哲学、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注重向实践学习,要把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作为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提高本领、开拓创业的最好课堂和广阔舞台,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注重向群众学习,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群众当中,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虚心向群众请教,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当前,最重要的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学懂弄通理论渊源、核心要义、时代特征、时代背景、实践价值。

学以致用,在研究状态下学习。“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学习的目的在于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领导干部学习搞得如何不仅要看学习得怎样,更要看能不能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用于实践,正确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应成常态。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这些重要论述,强调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不能把头脑当成知识的储存仓,而要变成知识的加工车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要在实践中学习,学中干,干中学,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矛盾的能力,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以致用,关键在于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学习,把研究作为一种习惯,作为一种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在研究中吃透中央的决策部署,在研究中领会上级精神,在研究中把握工作特点和规律,在研究中借鉴别人的经验,在研究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在研究中不断推动工作。

三、关于领导干部的创新力

创新力是指综合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创造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的一种能力。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正是靠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先进性,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被列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创新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思维方法之一,创新成了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和精神追求。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把发展引擎扎在创新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

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得过且过,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这些重要论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是科学的、先进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创新实践理念。这就告诉我们,进入新时代,要实现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健康快速发展,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只能是死路一条,唯有弃旧图新、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创新不已,事业才有出路。领导干部要想走在时代前列,不落伍、不退步,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行动,一刻也不能放松提高创新力。只有坚持以习近平创新观为指导,并积极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在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夺取新胜利,进而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项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逐步实现。

必须把问题作为创新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善于分析把握不同问题的意义和实质,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也错综复杂,我们需要把握和研究的问题很多,必须善于从众多矛盾中抓那些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认真研究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以此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向纵深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是推动工作的“发动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领导干部要树立问题意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墨守成规,敢于质疑权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善于怀疑,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问题,敢于面对问题,勇于承认问题,长于解决问题。要敢于向问题“开刀”,遇到问题不绕道、不回避,敢于直面问题,积极主动投身实践,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实现不断创新突破,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工作。要永不自满,不满足于既有的成就,勇于自我批判,善于比较比选,寻求更优方案,强化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保持思维的活跃性、思想的敏锐性、思路的开阔性,不断丰富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改进和优化自身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进而更富有创造性地工作。

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现在的创新并不一定是个别领域的单军深入和单点突破,形成创新链条也非常有价值”,“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我国的经济体量到了现在这个块头,科技创新完全依赖国外是不可持续的。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开放战略,但必须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这些重要论述,强调了领导干部必须深刻反思自身改革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努力在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和创新“创什么、怎么创”的问题上更加清醒,切实做到改有所进、改有所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改革创新能力,要善于“上下左右前后”的结合,吃透“上情”,真正把上级的精神和要求学深学透,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些大政方针的根本要义;把握“下情”,必须了解实际情况,自觉坚持从实际出发,实现“上情”与“下情”的融合;要做好左右结合,既要立足当地,发挥首创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具有本地特色、本地经验的工作成果,又要注重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汲取其他地区失败的教训,取人之长,为我所用,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发展;要做好前后结合,既熟悉历史,又了解现实,还要把握未来,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切忌超越本地实际的“大干快上”,实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系统发展。

四、关于领导干部的决策力

决策力是指针对事物的现状特点,对未来将要采取的措施做出选择和决定,以求确定最佳方案,实现决策效益最大化的能力和本事。领导干部只有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确定工作的目标和举措,才能使工作真正得到长远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前我国国情及实际发展情况,根据领导干部决策力的具体现状,对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决策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的领导干部决策力的思想体系。

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等。关于战略思维,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善于从全局视角谋划问题,善于从长远眼光思考问题,善于从整体思路上把握问题”。关于创新思维,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关于辩证思维,强调“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关于法治思维,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要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关于底线思维,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分析处理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这些科学的思维方法,贯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各领域、各方面,具有内在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有力思想武器。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学习运用这些科学思想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必须坚持决策建立在调研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这些重要论述启示我们,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胡思乱想、异想天开更不行,要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本功,坚持在全面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决策。领导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把调查研究作为解决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的“金钥匙”,不断改进调查研究方法,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学习总结经验,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提高调研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要集思广益,善于广泛听取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重大决策都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到兼听则明,防止偏听则暗。”“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统筹兼顾。”这些重要论述就是强调听取大家的好主意、好看法、好见解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有“集众智”的胸襟,凝聚集体智慧,倾听各方面意见,与广大干部、群众谈心交流,拉近相互间的思想、感情距离,求同存异,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要充分估计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使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战略性,避免武断盲从、逞匹夫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