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与存在的问题

课题主持人在课题中提出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要素价格低估与收入分配的平衡发展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协调中国经济肌体自身的内部平衡,应对世界经济的外部冲击,建立短期应对和长期的制度安排;提出了制定货币政策需要综合考虑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国际经济、企业和居民五大经济体系,研究五个内生经济变量,包括物价、资产价格、汇率、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应对五种经济风险,包括通货膨胀、资产泡沫、汇兑损失等;提出并建立了一个从市场失灵视角分析《行政许可法》的分析框架,与解决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负外部性和公共产品问题相关联,分析了具体的法律法规制度;提出了中国经济肌体自身不均衡而由于外部冲击发生10年一次的经济大波动,包括1989年发达国家违约合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中国经济大波动;借鉴美国、欧盟相关立法前评估制度,提出了中国制定政策、立法、修法和废法要进行政策、法律对经济、社会影响的事前评估,使每一项政策、法律制度都有坚实的实证分析基础。

课题创新是一项理论探索,每一个理论命题的提出、每一个分析框架的建立,都包括许多经济变量、法律制度的反复试验与验证,只有经过理论的争论与实践的考验,才能证明理论的真伪,这些需要一定的时间检验。因此,笔者提出的上述理论创新,如对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要素价格低估与收入分配中已经存在的或者潜伏的经济风险与不确定性的研究,因为研究视角新颖,如何把这三者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分析性框架,理论储备不足,应该进一步研究。关于建立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与货币供应量的分析框架,因为框架分析包括了五个经济体系、五个内生价格变量、五种经济风险,而对这十五个相关联的经济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十五个经济变量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关系、经济变量与经济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从理论看,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理论都很薄弱,缺少支撑性的数据链。

由于项目研究的时间限制、研究方法的局限、经济数据收集的难度、分析模型的不确定性等原因,有些创新性理论并没有深入研究,或者得出学者一致认可的研究结论。这既是课题结项存在的问题,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这些预留的问题,有待以后潜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