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题研究的分析方法

运用什么方法分析经济、金融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并能够解释经济、金融不确定性与风险产生的经济变量与制度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能够运用这种分析方法贯穿全书,保持逻辑与结构的一致性,是项目研究的一个重点。根据项目的研究内容,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经济与法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比较与借鉴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方法是项目研究的起点与基础。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探讨什么原因导致经济不稳定、金融不稳定,这些不稳定主要表现在经济数据的变化上,这些数据反映的是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的是经济活动的结果。经济增长、投资、消费、进出口、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货币供应量、存款利率、贷款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社会保险缴纳费率等数据,是一个经济社会“是什么”的问题,是分析研究的起点与基础。这些数据变量之间的相对均衡,体现了经济与金融的相对稳定,如果这些数据变量,尤其是相互依存的数据变量之间体现为非均衡,而且这种非均衡危及经济与金融的均衡发展,就演变为经济不确定性与风险。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释经济数据之间的变量关系,揭示经济数据之间变量关系对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建立制度防范经济危机或者金融危机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是项目研究的主要方法。实证分析方法主要是对经济现象的客观描述,是对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相互依存分析,是对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外变量发生变化的相关性分析,主要回答经济“是什么”、“为什么”、发生了什么问题、主要问题的逻辑关系等问题。规范分析方法主要分析这些经济数据是否达到了经济均衡、是否符合经济社会稳定、能否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主要是一个价值判断,回答经济社会“应该是什么”的问题。项目主要是探讨经济稳定、金融稳定的相关关系,只有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解释发生经济不稳定、金融不稳定的相关变量,厘清经济不稳定、金融不稳定的因果逻辑关系,才能利用规范分析提出经济稳定、金融稳定的相关政策、行政法规和法律的制度建议。

经济与法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构了该课题的研究框架与研究主题。为什么经济社会运行中会发生经济不稳定、金融不稳定?金融不稳定、经济不稳定在一系列变量的因果传导机制条件下,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爆发,如果金融危机严重化,引发经济危机,经济社会就会出现企业破产、失业、经济萧条,有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一般意义上讲,法律制度是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制度规范,法律制度提供经济社会的稳定预期。如果发生经济不稳定、金融不稳定,一定是已经有效的经济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出现了与经济、金融不协调的裂缝。假设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法律制度滞后,法律制度没有规范经济与金融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二是法律制度较为完善,但执法机关并没有严格执行法律制度,出现执法空白;三是法律制度仅仅是一个框架性、原则性条款,没有具体的实施规则,不具有可操作性。我国法律虽然授权国务院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或者规范性文件,但因种种原因,相关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并未制定。基于以上假设,项目结合法律与经济,重点对与宏观货币政策相关联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与银行信贷相关联的《商业银行法》、与社会保障相关联的《社会保险法》、与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相关联的《行政许可法》等几部法律进行了分析。经济与法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从法律制度上建立保障经济稳定、金融稳定的制度规范,并分析相关法律存在的问题,提出立法、修法或者废止相关法律规则的建议和意见。

比较与借鉴分析方法拓宽项目研究的视野。中国已经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系,已经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与世界金融的合作、发展与竞争中。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转型经济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经验不足,市场经济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并不完善,比较、参考和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法律制度、立法程序、立法规则和立法方法,可以拓宽课题研究的视野,提升课题研究的宽度、深度和高度。因此,课题研究中,比较研究了美国立法过程中运用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成本和收益衡量标准,以及立法前评估制度对经济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影响;比较研究了欧盟委员会制定规章条例的立法原则、立法程序、立法方法,重点分析了欧盟委员会关于立法前评估制度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的指标体系以及是否立法的判断标准等内容。美国和欧盟在立法过程中运用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立法前评估该项立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的分析方法,具有立法方法上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如果我们在制定法律和政策时,能够在立法前或者政策制定前评估法律和政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使得每一项政策措施或者法律制度,符合市场需要、符合社会需要、符合经济社会主体需要,则可以减少政策的盲目性,增加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