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其他在华外国报刊传播新知的概况

晚清到民国初年还有许多影响较大的外国人创办的报刊。很多报刊都遵从把“列邦善端”传扬于华,将“中国之美行”转述于外的办报思路。

1841年1月,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英国就强占了香港岛。此后,大量英国移民涌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鸦片战争后, 《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岛,这为外国人大规模在华办报打开了突破口。由此,也造就了中国第一个现代报业勃兴的城市。19世纪50年代后,近代中文报纸开始在香港出现。1853年,伦敦布道会下属机构开始出版《遐迩贯珍》月刊,由麦都思担任主编,注重对西方政治、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的介绍。对《遐迩贯珍》专论文章进行的统计显示,涉及地理学的文章有12篇,涉及生物学的5篇,涉及生理学的15篇,机械学方面的文章4篇,数、理、化文章共5篇,人类学文章1篇。[29]这也是报刊传播西学的一个缩影。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上海报业发展的速度开始超过香港。与香港相比,上海近代中文报纸的出现稍晚。1857年,上海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六合丛谈》创刊,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任主编。在内容上, 《六合丛谈》几乎成了大杂烩,宣传宗教教义、传授科学知识、提供商业行情、报道新闻信息一应俱全。 《六合丛谈》小引有云: “今予著《六合丛谈》一书,亦欲通中外之情,载远近之事,尽古今之变,见闻所逮,命笔志之,月各一编,罔拘成例,务使苍穹之大,若在指掌,瀛海之遥,如同衽席… …比来西人学此者,精益求精,超前轶古,启明哲未解之奥,辟造化未泄之奇。”[30]根据《中国报学史》记载, 《六合丛谈》有关宗教的文章都未

刊出,且已经开始运用新式标点符号。但《六合丛谈》的发行并不顺利,一年后宣告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