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大会的历史背景和简况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发生思想混乱、国内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召开的。

1956年2月14日至25日,苏联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揭露了斯大林的错误,主要是斯大林在30年代所犯的肃反扩大化的错误,以及在他的晚年,由于被一系列的胜利冲昏头脑,大搞个人崇拜,破坏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独断专行的错误。同时,苏联经济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也明显地暴露了出来,如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片面地注重积累和基本建设,忽视人民生活的提高,等等。苏共二十大在破除人们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揭露其错误的严重性方面是起了积极作用的。但是,当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尼·谢·赫鲁晓夫在大会期间所作的“秘密报告”中,把过去苏联党和国家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而犯的错误,一股脑儿推到斯大林一个人头上,全盘否定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丑化了斯大林。这样,就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引起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东欧一些国家,以往根据苏联的经验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也暴露了它的弊端,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1956年6月,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帝国主义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右翼分子,利用揭露斯大林的错误和群众中的不满情绪,煽动反共反社会主义思潮,这就加深了一些人的思想混乱。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无疑是有借鉴作用的。

中国共产党为了捍卫国际无产阶级的利益,对于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思想混乱采取了严肃的态度。4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由《人民日报》编辑部写成的文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对于当时引起人们思想混乱的一些原则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文章论述了怎样历史地、有分析地看待无产阶级专政下所犯的错误的问题,论述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如何从中吸取教训的问题。文章认为斯大林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但也是一个犯了几个严重错误而不自觉其为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不论是他正确的地方,或者错误的地方,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种现象,带有时代的特点。

12月29日,针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提出的一些重大问题,《人民日报》又发表编辑部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写成的文章《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这篇文章第一次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问题,指出“人民内部的矛盾可以而且应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获得解决,从而在新的条件下得到新的团结”。这两篇论文的基本观点都是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错误所采取的分析的态度,对于斯大林的功过是非所进行的历史的、全面的评价,回击了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恶意攻击,帮助一些人从思想混乱中获得清醒。

在国内方面,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正处在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形势和矛盾,如何总结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确定党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和各方面的政策,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这些都是党的八大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1021人,他们代表着1073万党员。有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应邀派代表参加大会。我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也应邀列席了大会。

毛泽东在8月30日的预备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了《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的讲话,并于9月15日致大会开幕词。在大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在大会上,朱德、陈云、董必武等113个代表作了口头或书面发言。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选举出毛泽东、刘少奇、林伯渠、邓小平、朱德、周恩来、董必武、陈云、林彪、吴玉章、陈伯达、蔡畅、李富春、罗荣桓、徐特立、陆定一、罗瑞卿、徐向前、邓颖超等97名中央委员和73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党的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在党的组织机构上,成立了中央书记处。

9月28日,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当选为副主席,邓小平当选为总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林彪、林伯渠、董必武、陈毅、罗荣桓、李富春、彭真、彭德怀、贺龙、刘伯承、李先念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乌兰夫、张闻天、陆定一、陈伯达、康生、薄一波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毛泽东在预备会上的讲话说明了大会的目的和宗旨是: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他号召全党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

刘少奇所作政治报告和随后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对于七大以来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当时的形势作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正确的路线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总结了党的建设的丰富经验,着重阐明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的团结和统一、提高党员的标准和保障党员的权利等问题。

周恩来所作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说明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其经验教训,提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以及若干主要问题。

除以上报告外,100多位代表的口头和书面的发言都认真地总结了工作,反映了各个方面的经验。

八大是充满民主精神的大会,是实事求是地总结和交流经验的大会。

二、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

(一)科学地分析了我国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八大科学地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八大认为,虽然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终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地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八大确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一战略决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坚持了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系统地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基本经验,继续坚持1956年5月党中央提出的在经济建设中,既要反对保守,又要反对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由于我国生产力获得解放,我国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和最广阔的国内市场,因此有可能高速地发展生产力。如果对这种可能性估计不足,不努力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那就要犯保守主义的错误。但是,我们又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特别是要注意到经济发展的正确比例。如果不估计到这些情况而规定一种过高的速度,结果经济发展的计划就会落空,那就是犯冒险主义的错误。党的任务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和“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地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了稳步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八大强调必须注意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全面安排和综合平衡,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以保持农、轻、重的协调发展。八大认为,农业是工业发展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延缓农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地影响轻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也将极大地影响重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工农联盟的巩固。针对农业发展落后于人民需要增长的情况,八大提出要适当调整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为了稳步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八大还指出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两个方面得到适当的结合;税收政策、物价政策、工资政策和合作社的分配政策都应保证两个方面的结合。八大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全国人民必须使当前利益和个人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艰苦奋斗,克勤克俭,在发展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国家的积累。但是,如果过高地规定国民收入中积累的比重,不注意适当地改善人民的生活,不注意人民群众当前利益和个人利益,就会损害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损害社会主义的利益。

在经济管理体制问题上,八大提出,将有计划的、大规模的集中生产和集中经营同不列入计划的、小规模的分散生产和分散经营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以国家市场为主体,并附有一定范围的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八大决议指出,为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要,国家计划只包括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其余部分产品不列入国家计划,而由生产单位直接按照原料和市场情况进行生产,作为计划生产的补充。同样,社会主义经济以集中经营为主体,也需要有一定范围的分散经营作为补充。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在对工商业进行经济改组的时候,要根据各行业的具体情况,正确地解决集中经营和分散经营的问题。大部分公私合营工厂应按照原来的状况或加以必要的调整后分散生产、分散经营,以满足人民对消费品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需要。执行这样的方针,就能使我国各种不同水平的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以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国民经济的高涨。

(三)提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为了保障人民的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保持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以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八大提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八大指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有迫切的、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加强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对各级人民政府的监督,加强各级政府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和下级工作人员对国家机关的监督,鼓励和支持由下而上的揭露和批评,用这些方法同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现象作坚持不懈的斗争。

八大指出,目前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必须使全国每一个人都明了并且确信,只要他没有违反法律,他的公民权利就是有保障的。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严格守法,依法办事。公安、检察、法院等机关在同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作斗争时,也必须严格遵守法制。

八大认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愈来愈广泛。继续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条件。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使广大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形成亲密的团结,同时还必须改进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合作共事关系,使他们能发挥其能力和专长,并将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必须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继续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合作。在一部分党员中存在的不愿意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宗派主义情绪必须迅速克服。

(四)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八大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及时地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主观主义;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反对官僚主义;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个人崇拜;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八大通过的党章总纲中规定:“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并且重申:“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在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斗争中从实际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它的原理解决实际斗争中的各种问题,并且使它的理论不断地得到发展。”根据毛泽东本人多次提议,在新的党章和其他文件中没有写上“毛泽东思想”一词,但是,实事求是,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则贯穿在大会所有的文件中。

八大认为,主观主义是党的工作中最根本的缺点,因此克服思想和工作中的主观主义,是保证党的工作顺利发展,避免重大错误的关键。为此,必须通过有系统的努力来提高全党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水平;党的各级领导机关要大大加强对于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善于正确地集中群众的智慧,总结群众的经验。

八大指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面临着新的考验。这种地位很容易在一些党员身上滋长一种骄傲自满情绪。他们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群众,喜欢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这就使我们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比过去增加了,产生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危险,比过去增加了。因此,党必须经常注意进行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斗争,经常警戒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

八大指出,在党的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具有极为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其意义由于我们处于执政党的地位而更加重大。根据七大以来的实践经验,八大对群众路线的含义作了新的概括:一方面,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党的主张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的学生,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并且只有继续做学生,才能继续做先生。因此,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八大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为了使党的领导工作符合于客观实际,便利于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意见。要减少犯错误的机会,就必须在党的各级组织中无例外地贯彻执行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扩大党内民主。八大指出,少数党组织的负责人仍然习惯于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党组织的会议流于形式,是党的民主生活中的重要缺点;今后在党委内部讨论问题,要容许不同观点的无拘束的争论,以便比较全面地反映党内外群众的各种意见,集中正确的意见。

八大关于反对个人崇拜的论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同时也承认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同过去剥削阶级的领袖相反,工人阶级政党的领袖,不是在群众之上,而是在群众之中;不是在党之上,而是在党之中。正因为这样,工人阶级政党的领袖,必须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必须是服从党的组织、遵守党的纪律的模范。对于领袖的爱护——本质上是表现对于党的利益、阶级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的爱护,而不是对于个人的神化。八大指出:我们的任务是,继续坚决地执行中央反对把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真正巩固领导者同群众的联系,使党的民主原则和群众路线,在一切方面都得到贯彻执行。

八大在着重阐述贯彻群众路线、发扬党内民主、坚持集体领导的同时,也重视发挥个人的作用,规定各级党组织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原则,并强调民主原则不能离开集中原则;一切党员必须遵守党的纪律,必须在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反对任何降低党的作用和削弱党的领导的倾向;维护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统一,是每一个党员的神圣职责。

八大通过的新党章提高了对党员的要求,也扩大了党员的权利。

八大根据执政党地位的变化和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修改了党章,使党的组织路线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为党领导人民胜利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所制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以及经济建设的方针都是正确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许多严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