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元明清时期中原人士认知云南的特点

在文字表达上,元明清时期来滇的中原人士常拿云南的方方面面比附中原。尤其是云南接受中央王朝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文治教化,文化习俗上与中原地区有较多趋同的地方,更为中原人士注目。他们对云南与中原物质文明的比较,鲜有长短优劣的区分,甚至认为云南的某些方面优于中原。而在文化状况的比较上,他们则是以中原文化为本位,凡是云南符合或渐趋与之同一的则认同,否则则不予认同,乃至诋侮,斥为“蛮夷”。

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元明清时期云南文化整体都有所发展,一些少数民族族众也接受了汉人的生活习俗,投身科举事业。“蒲人、僰人、阿昌,乃在邦域之中,杂华而居,渐变于夏,间有读书登芹泮,纳粟为吏承者。”[53]白人“其服饰与汉人同,惟俗习语言则异。多有读书登士籍者”[54]。么些人“头目效华人衣冠”,“自设流官以来,俱极恭顺畏法,读书识文字者多有之,补弟子员者四人,中式武举者一人”。[55]但各地、各个族群并非同步发展,而是有所差异,这在中原人士的笔下也有所反映。一般来说地理位置靠近内地的地方,受中原文化影响程度也相对较深,如朱孟震说婚嫁习俗,“三宣稍有别,近华故也”[56]。但他也认为云南的一些地方、族群仍是不开化的,对其不乏轻蔑之词,如“夷狄禽兽,大略如此”[57],田汝成也说其“绝礼让而昧彝伦,惟利所在,不顾廉耻”[58]。概括起来,对云南的诋诬主要集中在贪、淫、悍、狡四个方面,这在许多人的作品中均可见到。如赵翼对云南山水表达赞美之余,也多处叹息其埋没于边远,不为外界知晓,其中不无云南边徼蛮荒之地,不该有如许奇观之意。如《高黎贡山歌》“巨灵开荒划世界,奇山驱出中原外”,《同璞函游杜鹃园作歌》“不意绝徼中,有此巨丽观。兹园若量移,得占中土地一阡。何减邓尉之梅雪成海,武陵之桃花为源。我为作歌使之传,毋令长此埋没南荒天”,《安宁州汤池》“惜哉落天南,寂寞锢荒服”。[59]檀萃《滇海虞衡志》虽对云南的纺织技术有所称赞,但仍称其地方人们为“蛮夷”。这些都是以中原文化为本位观照云南,相似之处比附,相异太大的地方则因不理解、不认同而诬谤、歧视的体现。它也表明在元明清王朝实行与中原统一的文教政策下,云南文化的发展较多呈现与中原同一化的趋势,但也保留了不少自身的独特之处,说这一时期“云南乃完全同化于中土”[60],显然是言过其实,近代所修《清史稿》说云南当时仍“言语饮食,迥殊华风”[61],便是证明。这些独特的地方,对于形成今天云南文化的多样性是有重要意义的。

与诸人不同的是,谢肇淛却认为一些来滇汉人的品行还不如“夷人”。“寻甸、武定、景东、沅江、蒙化、顺宁诸郡皆夷汉杂处,然夷虽悍而朴直不欺,其黠而作伪者皆汉人也。丽江、广南、广西、永宁纯乎夷矣,而亦向慕华风,敬礼儒释。至于怒相仇杀,不可以教化怀服,则所习之性固然也。”[62]这样的言论出自一位明朝云南的汉族官员,是极为不易的,或许也是他对二者加以观察后得出的总体性评判。陈鼎说楚雄、姚安、开化三郡“五邑三州之诸生,皆恂恂儒雅,敬慕中国”[63],自己在三郡游历,得到诸生的资助,因此深有意味地感慨道:“甚矣!文教之重也!虽蛮貊之乡,诵诗读书之人,皆知敬其类,而文物之邦,其能若是也耶?”[64]他认为就风俗淳厚、人心简朴而言,“文物之邦”的中原地区可能还比不上云南。

对于云南落后的文化习俗及与中原存在的隔阂,中原人士共同提出的解决之道是,对云南实行与中原统一的教化,将其纳入中原王朝声教文治的轨道。上述元至清的中原人士都不约而同地鼓吹中央王朝对云南的文教政策,及其带来的云南文化的发展和与中原交流的加深,即可反映出这一点。这种观念有其历史渊源。《后汉书》夸赞汉朝开疆拓土的武功,及其带来的中原文化向征服地区的流播,“汉氏征伐戎狄,有事边远,盖亦与王业而终始矣。至于倾没疆垂,丧师败将者,不出时岁,卒能开四夷之境,款殊俗之附。若乃文约之所沾渐,风声之所周流,几将日所出入处也”。它将汉朝的这种文化浸染政策称为“柔服之道”,而兴办学校,实行与中原统一的教化,是其重要的手段,如汉章帝时王追为益州太守,“始兴起学校,渐迁其俗”。[65]与此相仿,元朝御史郭松年奉命赴云南,曾作《题筇竹寺壁》一诗说:“兵威此日虽同轨,文德他年见舞干。”[66]有感于云南战乱连年,他认为元朝对云南虽然平定已久,武力控制较严,但文治不够,故动乱的因子仍未根除。言下之意,只有大力推行文治教化,使中原文化广泛传播,深入人心,才能带来云南的长治久安。郭临行前其同僚张之翰曾赠诗相送,“远部生灵疲瘵久,不须威猛且宽平”[67],认为对云南应放弃武力威慑之策,改行宽平之政,郭主张的文治教化,应正是这一主张的具体化。即使云南近代的统治者唐继尧对于“滇处边陬,开化较晚”的处境,也仍是“振兴文治,以奠国基”的对策。当然,这里的“文治”已不完全是儒学教育,而是加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即“扬文化之波,播科学之种”[68],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的自然科学。可以说,用中原文化同化云南的文化,使之与中原归于同一,是历史上中原地区的人们处理云南文化相异问题,加强对其管理的一贯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