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现行农村小规模学校临时或短期师资缺口补充的应对措施

为维持农村小规模学校“正常”运营,各地普遍采取同事间跨班跨年级兼课、复式教学、继续使用临时代课人员等方式,来补充临时或短期师资缺口。但是,受农村小规模学校缺乏自主管理权、学校运营管理经费项目单一且数额有限、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生硬划一”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小规模学校临时或短期师资缺口补充举措正面临教师工作压力剧增、学校管理成本和难度增大、经济补偿和劳动收入无法保障的局面。

(一)其他同事跨班、级授课,既增加工作压力,又难获得必要经济补偿

目前,农村学校普遍采用教师包班制,当包班教师临时或短期请假时,往往由同事以跨班、跨级或跨学科兼课的方式,填补师资空缺。按照《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中小学经费收入和支出主要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用、培训、文体活动、资料印刷、水电、取暖、交通差旅等,[13]收入和支出明细中根本没有“超课时工作费或加班费”之类项目。同时,《中小学财务支出制度》规定:中小学财务体制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统一在财政局和教育局联合设立的会计核算机构报账。[14]这种财务管理体制忽视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存在“超课时工作”或“加班工作”的客观实际,导致“超课时工作补助”或“加班补助”很难通过财务核算列支开支。因此,跨班、跨级或跨学科兼课的教师很难获得经济补助。其兼课补缺行为,主要基于教师间的“私交”、校长的“人格魅力”或学校的“硬性规定”而开展,甚至靠截留可列支费用或虚报可开支费用,来发放“超课时或加班”补助。

(二)合堂授课或复式教学,既增加管理难度,又难以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对有平行班的农村完全小学来说,为保障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除了使用其他教师跨班、跨级或跨学科兼课的方式外,还可以采取“平行班合堂授课”的方式,来填补多种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所导致临时或短期师资短缺。对于没有平行班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而言,在多种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所导致的临时或短期师资短缺出现时,还可以采取复式教学的方式,来填补临时或短期师资空缺。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方式主要以教学、自学或做作业的方式交替进行。由于学科头绪多,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因而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有更复杂的要求。对当事教师而言,除了增加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外,还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更为严重的是,很难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受影响的是农村受教育处境最不利人群的学业成绩。

(三)非法使用代课人员,既违背有关政策,又难以保障其劳动收益权

低薪使用不签订劳动合同的“代课人员”,是农村学校填补各种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所导致临时或短期师资空缺的另外一种方式。尽管这种方式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部和地方关于“完全清退临时代课人员”的各种政策规定,但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各地可统计的农村代课教师仍有317858人,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的小规模学校。[15]“代课人员”现象的“继续存在”,除了凸显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价值取向偏差和农村师资配置政策设计偏差外,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资源配置存在较大的城乡和校际差距,和农村优秀师资和年青师资快速流出流失的现实情况下,还揭示了农村小规模学校需要“临时替代师资力量”的客观必然性。但是,低薪使用且不签订任何劳动合同的“二元用工方式”,既难以确保“代课人员”的劳动收益权益,又导致了教育、教学绩效的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