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侨大学年鉴(2015)
- 《华侨大学年鉴》编辑部
- 14159字
- 2020-08-29 06:46:47
研究院
华侨华人研究院
华侨大学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内最早专门设立华侨华人研究机构的高等院校之一。1980年,华侨大学设立校属华侨史研究室。1986年,华侨史研究室升格为华侨研究所。1995年,华侨研究所改称华侨华人研究所。2009年9月,华侨大学在整合华侨华人研究所、华侨华人资料中心和四端文物馆的基础上,成立华侨华人研究院,并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科研机构。2014年3月,学校决定在华侨华人研究院的基础上组建国际关系研究院,重点推进周边外交和亚太区域关系研究。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关系研究院现已成为集华侨华人与国际问题研究,人才培养与政策咨询,华侨华人资料搜集与收藏,华侨华人文物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是中国政府侨务工作的重要智囊机构。
研究院下设华侨华人史研究中心、华侨华人社会文化研究中心、侨乡研究中心、侨情与侨务理论研究中心、国际移民研究中心、华侨华人资料中心及四端文物馆。研究院现招收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华人文化两个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设有专门史、国际关系和侨务政策与理论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研究院现有教师20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士学位者16人,讲座教授1人,特聘教授2人。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为李肇星教授,华侨华人研究院名誉院长为丘进教授。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任院长为何亚非教授,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为张禹东教授。
研究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2014年研究院获得财政部、国侨办重大课题6项,出版专著3部,在多种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2014年5月27日,由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关系研究院、察哈尔学会、华侨大学侨务公共外交研究所主办,国务院侨办政策法规司、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国东南亚学会支持,“华侨华人与中国周边公共外交研讨会”在华侨大学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华侨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何亚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张九桓,国侨办政法司副司长何文格,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党委书记关一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中国东南亚学会会长、华侨大学讲座教授庄国土,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社长徐德金,及来自34家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研究机构、高校的7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华侨大学副校长张禹东主持开幕式。研讨会围绕中国侨务公共外交、中国周边外交、周边国家华侨华人的现状与趋势、华侨华人研究与国际关系研究的关联性及相关问题的对策性研究,试图建立智库与学理性研究的结合,是一次多学科之间共同聚焦于华侨华人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尝试,标志着华侨华人研究将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一个重要的学术增长点,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及中国外交的研究。
2014年7月学院与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于砂拉越州诗巫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人员互访、资料搜集、华人研究等方面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及合作。马来西亚丹斯里许子根博士、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一行、闽都文化研究会会长练知轩一行、华侨大学校董杜祖贻、香港中文大学麦继强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梁荣基副教授等先后莅院进行学术交流。
2014年8月7日至9日,由华侨大学与泰国国家研究院、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中国驻泰国大使馆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泰战略研讨会在泰国曼谷隆重召开。会上有逾百名来自中泰两国的学者、官员以及相关机构、企业界人士参加。东盟前秘书长素林(Surin Pitsuwan)博士、泰国前副总理颂奇·乍都西披他(Somkid Jatusripitak)博士、泰国研究院秘书长苏提蓬(Soottiporn Chittmittrapap)博士,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主席颇欣(Pokin Palakul),泰国国家研究院政治科学与公共管理学部主席力基(Likhit Dhiravegin)博士,盘谷银行公共公司国际银行集团执行副总裁库博萨(Kobsak Pootrakool)博士等参加会议,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发表主题演讲。中国外交部亚洲事务特使、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王英凡先生,华侨大学讲座教授、中国东南亚学会会长庄国土教授等中国重量级人物也参加研讨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研究院配合基建处做好四端文物馆新馆、典藏室及修复室的建设工作,于2014年11月23日在校董事会召开期间举行开馆仪式。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麦继强再向文物馆捐赠文物245件,另有400余件文物将陆续捐赠于文物馆;并配合开展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馆藏品登录及文物鉴定工作。
2014年11月27日,研究院完成华侨华人资料中心隔断门的改造、门禁系统和书库监控系统的安装;完成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美籍华人郑竹园教授捐赠期刊4000余册、图书200余册的登录工作;接收马来西亚侨史学者陈剑虹捐赠约2000册图书,及张禹东教授捐赠500余册图书的捐赠工作。2014年12月17日,研究院与中共集美区委宣传部、集美区社科联联合举办2014年集美社科论坛暨第一届集美侨乡文化研讨会。
2014年12月22日《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4)》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侨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首次作为蓝皮书发布会的主办方。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何亚非,蓝皮书主编、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教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教授、华侨大学副校长曾路教授、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教授、华侨华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吴小安教授以及国侨办有关司局、华侨华人研究相关学科领域和社科文献出版社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禹东教授主持发布会。研讨会以“2015年:中国—东盟关系的现状与展望”为主题。中泰两国学者就中国—东盟关系以及双方关系中的贸易、财政和金融问题,商业与投资,软实力、和平与安全问题,文化、艺术与教育,旅游、法律、能源和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会议还专门就“中国与东盟‘钻石十年’:泰国作为协调者的角色”组织了高层次讨论会,为推进中国和东盟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与路径探索。《人民日报》、新华网、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光明日报》等20多家境内外媒体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研究院主导编纂和出版的《华侨华人蓝皮书(2014)》,荣获2014年第五届“优秀蓝皮书奖”。
研究院加强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及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认真组织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参加党校培训;根据《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部署和组织党员专题动员并学习,开展党员自评、党员互评、党员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工作。按照中共华侨大学机关党委《关于做好各党支部调整换届工作的通知》,完成新一届支部委员会选举换届工作。
研究院先后邀请国际知名侨史专家包乐史、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副校长何启良教授莅院讲学,邀请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黄文斌副教授莅院短期访学并授课;2014年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申报立项;指导研究生会与华侨华人文化促进协会联合举办第二届华侨华人文化印象展、圣诞漫游夜境内外生联谊晚会。组织学生前往泉州考察文化民俗和人文历史;举办学生参加“华研杯”辩论赛,荣获辩论赛“最佳组织奖”;研究院认真做好2014级新生的迎新工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举办新老生交流会、毕业生欢送茶话会系列活动;认真开展“阳光成长计划”,完成了2013~2014学年各项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及学生荣誉称号的评选;发动全院教师,多渠道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
华文教育研究院
华文教育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2月,是华侨大学直属研究机构,是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学术交流和政策服务的平台。研究院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2名,行政人员2名;有博士学位者11人,硕士学位者1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1人;特聘教授3人。华侨大学校长、著名华文教育专家贾益民教授兼任研究院院长,胡培安教授、胡建刚副教授任副院长。研究院下设4个研究中心,分别是华文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华文教育调查研究中心、华文教育资源研发中心和华文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拥有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别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华语与华文教育。其中华语与华文教育为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下自主设置目录外的二级学科,是培养华语和华文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专门人才。
2014年,研究院教师在研课题23个,其中新获批立项12个。国家财政部重大专项4项,国家语委重大项目1项,国务院侨办基地项目1项,福建省社科项目2项,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项,校级课题2项。2014研究院共发表论文16篇,其中一类2篇,二类2篇,三类1篇。咨询报告5篇,著作2部。贾益民的《关于海外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思考》发表在《世界汉语教学》;洪桂治的《论机用词典义项的形式特征及机用义项库的建立》发表在《语言文字与应用》;李欣的《加拿大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透视》发表在《复旦教育论坛》。
2014年研究院承接了多项重大任务,分别是“海外华文教育情况普查及动态数据库建设”、出版《世界华文教育年鉴(2013)》、《世界华文教学》创刊、申报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举办第九届中文教学现代化国际研讨会和建设云教育技术实验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委托华侨大学负责“海外华文教育情况普查及动态数据库建设”工作(侨文函〔2012〕111号),2014年研究院普查工作全面开展。研究院成立“海外华文教育情况普查及动态数据库建设”项目组,具体制订了初步的实施方案,设计了调查问卷,分别进行了模拟调查和试点调查。2014年华侨大学校长、研究院院长贾益民直接创意推动,研究院牵头组织海内外华文教育专家及一线工作者合作编纂,出版了《世界华文教育年鉴(2013)》。这是中国海外华文教育领域的首部年鉴,也是华侨大学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提供政府华文教育的决策、学术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院是“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员。2014年,研究院参与第二批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工作,制订了协同创新中心2013~2016年发展规划,邀请李晓琪、张博、陈荣岚、沙平4位国内知名华文教育专家参加论证会,会上认为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制定的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在机制体制改革、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前沿性和可操作性。
2014年,研究院筹划创立华文教育研究《世界华文教学》专业期刊,期刊为半年刊,旨在针对世界华文教学领域中的语言本体、教学实践、语言政策及语言习得等问题展开探讨,为华文教育研究成果提供平台,计划将在2015年正式出版。
2014年7月19日,由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主办,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华文学院和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九届中文教学现代化国际研讨会在厦门校区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前来参加有中国、英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大数据时代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2014年6月19日,研究院与北京唐风汉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华文教育领域首个智慧教室落户华侨大学,定名为“华文教育云教育技术实验室”。2014年11月13日,研究院顺利举办了汉语智慧教室系统观摩研讨会。来自重庆工商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的副校长、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访华侨大学,观看了云教育技术实验室,并就汉语智慧教学进行研讨。2014年12月,研究院与唐风汉语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国际饭店联合举办“华文教育智慧教学”特别论坛,论坛吸引了海内外130余位代表参加。研究院向与会嘉宾展示华文教育智慧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探索。2014年8月22日,由马来西亚董总主办的“2014年世界华文教育论坛”在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召开。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华文教育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华文教育工作者约300人参加会议。研究院副院长胡培安、胡建刚为特邀代表。
2014年12月26日,由台湾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台北教育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在台北召开。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应邀与会,并作《大数据时代下的华语文教学》专题演讲。研究院副院长胡建刚,教师洪桂治、孙菁参加会议并宣读论文。
数量经济研究院
数量经济学学科由学科带头人吴承业教授在1990年开始创建,2007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为了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数量经济学学科,在著名经济学家乌家培教授的倡议下,华侨大学于2007年成立数量经济研究院。研究院现有数量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和经济与金融学院合作),统计学省级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博士点(和经济与金融学院合作),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并设有三个研究方向:经济统计、金融统计、统计理论方法与应用。统计学于2011年开始创建,并于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同年获批福建省重点学科,为数量经济研究院搭建了新的平台,也为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数量经济研究院有在职教职工14人,其中科研人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13人,专职党政管理人员1人。科研人员中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6人;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学院有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21人。2013年,陈燕武教授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
研究院属于综合性、服务型的科学研究和咨询机构。研究院立足闽南,面向国内外,重点研究区域性发展中具有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预见性问题,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管理提供解决方案和理论支持。研究院本着“政府智库、业界智源、学术高地”的原则,从专业的角度服务于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为我国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2014年,由研究院牵头组织,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厦门雅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的厦门市重大科技平台项目“基于北斗技术应用的工程机械数字化研发平台”,通过厦门市科学技术局中期检查,项目总投资600万元。丁国炎院长专著《合纵共赢——厦漳泉同城化与厦门未来发展的研究》出版。
2014年,华侨大学教育基金会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专项基金募集资金总额达3300万元。
2014年,研究院联合厦门市国资委、华侨大学MBA教育中心,面向厦门市大型国有企业青年管理干部,组建“厦门市国有企业青年企业家MBA班”,两届共招收了93名MBA学员。
2014年,为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福建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形势,把脉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助推厦漳泉同城化进程,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发起“闽南金三角论坛”系列学术论坛,成功举办3次。4月,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员会郑栅洁主任主讲“当前经济形势与改革任务”;7月,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邓力平院长主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与现代财政制度”;10月,福建省住建厅龚有群厅长主讲“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题”。
2014年7月1号,国侨办副主任任启亮莅临指导工作。2014年10月21号,国侨办副主任庄文荣莅临指导工作。
分子药物学研究院
(参加学院、研究院概况生物医学学院部分)
厦门工程技术研究院
华侨大学厦门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设有成果展示厅、洽谈室、综合管理办公室、技术转移办公室、人才培养办公室等,面积约200平方米成果展示厅通过触摸屏、滚动屏、展板、实物等形式展示科研成果。
2014年,工研院共征集机械装备、软件、化工与新材料、电子信息、环保与建筑节能、生物医药等81项科研项目成果及138项专利,并编印了《华侨大学科研项目成果与专利汇编(2013~2014版)》,在各类对接会上宣传推介。
2014年,工研院陆续约谈各理工院系青年教师40余位。通过约谈交流的形式,让青年教师在了解工研院功能和定位的同时达到互相交流信息的效果,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拓展教师间的合作空间,为形成学科团队创造机会。
2014年5月8日,厦门市长刘可清率领副市长国桂荣、市政府秘书长陈津,以及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办公厅、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发局、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集美区委书记李辉跃、区长黄晓舟等到华侨大学考察,参观工研院成果展示厅,了解学校的科研和政产学研发展情况以及学校在服务厦门地方经济建设中所做的贡献,听取部分教师代表的现场项目介绍,工研院的工作成效受到市领导的关注和赞许。
2014年,工研院加大对网上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教师与企业通过思明平台实现技术合同交易。2104年,华侨大学已通过思明平台成功签约项目3笔,合同金额30万,校企双方共获取政府扶持奖励政策0.5万元。
2014年10月,华侨大学材料学院与厦门海莱照明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截至2014年底,华侨大学与集美区企业共建工作站达7个,分别是厦门日上车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华兴化工有限公司、国安达消防科技(厦门)有限公司、飞虎(厦门)聚氨酯制品有限公司、厦门聚富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厦门海莱照明有限公司。
2014年,工研院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思路继续开展产学研工作,先后组织教授专家团队和青年教师深入龙胜达照明、海德星、睿尔检测等厦门企业,海特机械、广汇龙环保、闽盛交通等泉州企业,鸿群电器、扬基生物、绿力生物等漳浦企业以及龙工机械、福建龙马等龙岩企业,走访近50家企事业单位,实地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和存在的问题。
2014年,工研院先后接待国侨办、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厦门市政府、厦门市科技局、厦门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南平工业园管委会、南平市科技局、漳浦县政府及科技局等政府部门以及厦门市畜牧业协会、科易网、清控科创、泉州机械装备制造研究院、福建省物联网研究院、三源塑胶,福州现代机械等6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到访交流考察,应邀接受厦门市电视台、《厦门日报》专访,宣传了工研院的产学研平台窗口作用。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也先后到访工研院,了解华侨大学开展产学研工作情况和科研项目成果,工研院引导老师积极申报南京市“321人才计划”。同时,围绕园区的产业链和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宣传园区的人才政策环境,向高端人才借智慧、向资本市场争资金、向科技平台要技术,营造招才引智的科技氛围,吸引老师将重点项目进驻园区孵化,促进华侨大学科研成果向国家级开发区转化。
2014年6月17~21日,工研院和泉州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共同承担第十二届“6·18”组织参会工作,从学校筛选出机械装备、软件、化工与新材料等81项科研项目成果及138项专利参会。在高校成果展区向参会人员推介华侨大学优秀科研成果。
在高校科技项目成果对接签约仪式上,华侨大学共2个项目参与签约,分别是材料学院与雀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型多功能纸尿裤等卫生用品的开发”项目和信息学院与福建省意科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智能中压伺服系统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其中,材料学院与雀氏公司的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由李明春教授担任研发总负责人。第一期产学研合作协议经费300万元,实际到款横向经费320万元,部分成果已投入生产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新型多功能抗菌、护肤纸尿裤的技术开发”成果获得2013年泉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次签署的是第二期产学研合作协议,合作期限为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其中150万元横向经费已于2014年5月份到款。截至2014年底,雀氏公司到款横向经费总额为470万元,居华侨大学到款横向经费首位。
2014年12月5日,第六届湖里区校企科技合作项目成果对接会在工研院洽谈室举行。本次对接会活动,湖里区科技局首次将会场移至高校,湖里区科技局、区发改局、区经发局、区投资促进局,厦门市两岸科技交流合作促进中心以及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教师,湖里区企业,华侨大学工研院、信息学院、机电学院、计算机学院部分师生等40多人参加对接会。对接会上,华侨大学与湖里区企业签署2项产学研合作项目,与会嘉宾和企业家还参观了工研院成果展示厅,并就感兴趣的项目与华大教师洽谈对接。
2014年,工研院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第十六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第十七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第二届福建省人才项目与资本对接会、江苏常州“龙城英才”厦门推介会、第七届南平市科技成果交易会、浦县产学研合作对接会、福建省新兴科技产业促进中心718投融资活动、第七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五届集美区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成果对接会、第一届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思明·高校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科技项目推介会等活动。在活动现场,工研院积极发布、对接、推介华侨大学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并分发《华侨大学科研项目成果与专利汇编》,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华侨大学科研成果,创造合作契机。
2014年8月4~8日,由工研院承办的泉州市洛江区第二期机械机电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在华侨大学泉州校区开班,35名泉州市机械机电产业领军人才及洛江区部分机械机电骨干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参加本次研修活动。本届研修班立足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精心组织学校机械机电领域的教授团队,邀请创新管理咨询公司IEG和集美大学的优秀专家参与授课,并组织学员到厦门银华机械、厦工重工2家企业参观交流学习。
泉州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为全面有效整合学校资源,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深化校地合作,学校于2010年10月15日成立华侨大学泉州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属校研究机构。
科发院依托华侨大学的人才、信息、科研等资源优势,结合地方的产业、政策、资金等有利条件,整合华侨大学内部资源,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建设一个集科技研发、成果转移、咨询服务为一体,兼具社会事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平台,成为学校面向地方展示科研力量的窗口。
科发院充分发挥窗口平台作用,组织配合学校相关科研教学单位与多家企业洽谈、建立科研合作关系;以企业需求提供集合学校优势学术、科研资源的社会服务,并推进横向课题的开展;以邀请和接待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到校交流考察,商洽校地校企合作,及组织校内专家和教师参加各类推介对接活动,深入企业实地考察,了解并解决企业的技术需求。
科发院组织学校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和科研人员,帮助企业分析面临的困难,引导企业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创新管理制度,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科发院组织相关专业领域科研人员为泉州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方式献计献策,参与泉州市部分县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为泉州地方的经济发展规划、政策制订提供决策支持,为政府及主管部门提供产业发展趋势的探索与研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市场调研、策划、拓展等服务。科发院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多次参加省人大组织的南安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研讨会议,并赴南安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作为学校对口帮扶指导南安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协作单位之一,参与帮扶指导南安市水土流失治理各项工作,配合兄弟单位承担“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学校展区的布展任务,征集展品、推介成果、组织教师观摩。
2014年3月7日上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群英一行莅临我校考察调研南安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校长贾益民,校长助理张云波以及部分相关专家学者在泉州校区与来访人员展开座谈。张云波汇报了学校参与南安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并简要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与会专家学者纷纷从各自专业角度建言献策,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洪俊明建议针对不同的用地模式提出分类治理,建立示范基地等建议。
2014年3月21日,学校与惠安县人民政府举行建筑人才工作站授牌仪式,校长贾益民、惠安县县长洪于权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书签署签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建筑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合作框架协议》。2014年4月9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群英携省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南安市召开挂钩帮扶调研会。校长助理张云波率科发院及相关学院专家参加交流,科发院副院长侯祥朝等学校专家学者从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旅游、园艺等,提出水土流失教学示范区建设规划、水土流失宣传等治理意见。
2014年4月21日,校长助理张云波与惠安县建设局副局长曾素珍在黄塘镇前郭村研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事宜,以美丽乡村建设的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惠安各乡镇的建设,发挥示范点作用。
2014年5月6日,惠安县副县长吕建成带领县科技局、公用事业局、建筑协会、市政工程办等部门到校访问。科发院组织建筑设计院、土木学院、规划处等单位领导及专家,与惠安县副县长吕建成一行举行交流座谈,双方就进一步落实战略合作协议,设立研究生工作站,校企合作申请惠安县建筑业、石雕石材加工产业、环境污水处理、石化产业、科研项目,及惠安县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促进惠安企业与学校双赢合作。
2014年5月9日,侯志强一行与省社科院李鸿阶副院长协商海丝研究院共建事宜,双方协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相关重大课题的研究。2014年5月22日,科发院侯祥朝、侯志强和建筑设计院陈西蛟就科技成果展厅建设事宜进行沟通,确认展厅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以及设计单位的遴选程序,报送财务、审计、监察会签遴选办法。2014年6月17日至21日,第十二届“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学校副校长徐西鹏率科学技术研究处、厦门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及有关教师代表,携机械装备、软件、化工与新材料、电子信息、环保与建筑节能、生物医药等81项科研项目成果及138项专利参加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成果丰硕。材料学院李明春教授与雀氏(福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新型多功能纸尿裤等卫生用品的开发”项目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学校“百人计划”专家代表许瑞安教授、苏春翌教授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百人计划”专家创新创业成果展和“6·18”虚拟研究院特聘专家的颁证仪式,获得福建省颁发的证书。在高校成果展区,“石材高效加工用金刚石磨粒工具关键技术及应用”“兜兜公交智能客户端软件”“自然光型护眼灯”“窗式照明白光LED平板灯”“工程机械油缸密封件”“天然抗菌食品包装薄膜”等项目成果,受到了参会人员的关注与好评。
2014年6月23日,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赵劲松教授一行到校访问,并就国际航运法律等方面与学校海丝相关学院专家交流,张云波院长主持会议并向客人介绍我校的办学历史,专业特色,学科建设以及海丝研究院成立的功能、职责等,双方表示要加强两校的人员、学术交流,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大环境中,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政策服务。2014年6月27日,华侨大学与鲤城区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科发院积极与鲤城区发改局等部门沟通联络,组织学校专家走访企事业单位,推进框架协议的落实,在校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项目得到深化落实。2014年7月3日,科发院主办的“学校为泉州地方经济服务成果展”在金川活动中心启动,成果汇聚了电子、机械、新型材料、海洋生物、医药、防震减灾、高端装备、旅游规划、政府规划与决策咨询等与泉州区域产业紧密结合的学科。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任启亮、泉州市长郑新聪等领导同志莅校视察并参观到展厅观看到成果展,对我校“十二五”期间加大与地方产业、与市场对接,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市场化的各项工作表示赞赏,并鼓励我校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加大与地方产业领域的贴合度,为地方产业、经济升级转型与创新,提供创新动力和智力支持。2014年10月10日,学校科发院张云波院长分别与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师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4年10月20日,学校科发院张云波院长主持召开基建处、后勤处,设计院等单位领导参加科技成果展厅装修协调会,由陈西蛟介绍整体设计方案,经与会各单位提出相关建议后,科发院协调各相关单位紧密配合,及时沟通,成果从节约、安全、现代技术应用等综合考虑推进展厅建设,向社会展示,成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展示窗口。2014年11月6日,科发院侯祥朝、侯志强与科技处林继志一同前往东南大学科研院调研,听取了东南大学科研院领导在研究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成果转化政策、团队建设、科研考核等方面介绍及取得的成效,给科发院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2014年11月21日~12月11日,科发院启动成果展厅建设校内成果调研工作,侯祥朝带队分别前往工学院、旅游学院、法学院、文学院、数学学院、体育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美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调研,了解相关研究院在与企业合作中的成果对接情况,以便提高科技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率。2014年12月25日,科发院侯祥朝带领科技处、规划处、社科处等单位负责人前往台商投资区调研,与台商投资区副主任骆育敏、邵俊及区内相关局室领导座谈,双方就人才支持、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政府咨询智库建设、数控一代、工业体验旅游、乡村旅游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发挥学校学科优势,为台商投资区经济建设服务。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
为发挥优势,统筹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决策,2014年3月,华侨大学成立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研究院由华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新闻社、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社会科学院联合共建。研究院为校属实体科研机构。2014年9月14日,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正式揭牌。
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统筹开展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密切相关的前沿性课题研究;整合海内外资源,提供战略研讨和凝聚共识的高端平台,致力于打造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高地和服务国家海丝战略的重要智库。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兼任研究院名誉院长,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兼任研究院院长,中国新闻社总编辑章新新、福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冯潮华、福建社科院副院长李鸿阶、华侨大学教授许培源任研究院副院长。
研究院下设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国际政治研究中心、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中心、东盟研究中心四个中心。在国家海丝战略、福建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涉侨研究三个层次开展工作。
研究院围绕亚太经贸战略与全球经济治理、亚太地缘政治与周边国家外交、中华文化传播与海丝国家互信、华人华侨华商与海上丝路建设四大研究主题,从研究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密切相关的前沿性课题;整合国内外资源,提供学术交流、研讨和凝聚共识的高端平台;为国家和周边国家提供一流的研究、咨询、培训服务;
为福建省及泉州市、厦门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向企业海外投资提供相关决策咨询服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开拓型的中高级人才方面深入进行课题研究。
2014年9月14日,在华侨大学由福建省侨办、中国新闻社、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社科院、华侨大学联合主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高端论坛”。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梦想、新战略、新未来”为主题,探讨海丝经贸战略与全球经济治理、海丝地缘政治与周边外交战略、海丝文化交流与中华文化传播以及华侨华人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共同为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的共荣发展出谋划策。
2014年10月24日,六合院(福建)古典艺术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志悦捐资500万元,在华侨大学设立了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研究与发展基金(六合院基金),支持学校的海丝研究。2014年11月,根据“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题工作会”的部署,经过研究选题征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会同社会科学研究处组织专家评审、论证,确定17个“海上丝绸之路”专项研究重点课题,每项资助10万元;15个课题为专项研究一般课题,每项资助3万元;共计投入资助经费215万元。
2014年9~12月,研究院开通“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题网站,参与中联部组织“一带一路”国内、国际研究机构协调会;参与泉州市、厦门市海丝战略行动方案的制定,并参与承办第八届海外华商中国投资峰会、“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等。在受邀参加国内外海丝研究研讨会上,研究院发表主题演讲;研究院还参加了国家发改委及《中国投资》杂志社主办的“一带一路”华夏论坛、福建省亚太合作与经济发展研究会主办的“东亚经济新格局下两岸服务贸易合作前瞻”学术论坛、2014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华侨华人与21世纪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制造工程研究院
制造工程研究院是华侨大学于2014年4月批准成立的校级直属科研机构。研究院致力于推进制造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研究院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拥有2000多平方米的研发基地和大量先进的科研基础设备。
研究院院长是华侨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徐西鹏教授,副院长郭桦、黄辉组成的领导班子。全院共有教职工12人,专任教学科研人员8人。研究院是一支由年轻博士为主组成的队伍,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1名;“闽江学者”2名;研究院是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福建省海西产业人才高地。
研究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和“材料加工工程”有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研究院“高端装备制造”为福建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脆性材料加工技术”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材产业加工技术与装备”是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石材加工研究”是福建省高校重点(开放)实验室、“高效精密加工及快速制造与装备”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现为全国磨粒技术委员会主任单位。
研究院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石材加工研究室”。1986年培养了首个硕士研究生毕业,2003年首批博士研究生毕业。2000年以来,研究院承担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近百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福建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
2014年,研究院教师在科研项目、人才项目等方面获得各类奖项和荣誉。4月“脆性材料加工技术”团队入选2014年“华侨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引领型创新团队。5月,徐西鹏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6月,徐西鹏教授获高端人才项目资助;姜峰副教授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陆静副教授入选华侨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资助计划”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胡中伟老师入选培育型青年科技创新人才。10月,黄辉教授入选第一批福建省特支人才计划之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项目。12月,黄国钦副教授获第十一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2014年,研究院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共8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个,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1个。2014年研究院获新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个(重点1个,面上项目1个),科研经费计380万元;福建省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个,科研经费计划拨款50万元。研究院申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6个,其中发明专利26个,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个;发表论文40篇,SCI/EI收录13篇。
2014年,研究院在本学年内共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来校举办高端论坛2场,组织老师开展学术讲座2场。交流学习,提升研究院在行业内的知名度。2014年,老师参加第十届中日超精密加工国际会议、海峡两岸先进基板研磨加工技术研讨会等各类学术会议4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