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 李兴洲 白晓 王小林
- 4字
- 2020-08-29 06:48:31
·特稿·
发挥教育在扶贫中的基础性作用
顾明远[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规划了我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应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用15年,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但是我国幅员广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仍然有部分边远山区农村,人民处于贫困状态,教育发展不充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教育在扶志、扶智中应起到基础性作用。
长期以来贫困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教育不发达,群众思想闭塞,缺乏脱贫的意愿和能力,往往依赖于扶贫救济,难以真正脱贫。只有通过教育,提高知识水平和生存能力,才能拓展思路、建立自信、寻找到脱贫的出路。就是俗话说的:“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因此加大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力度,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要解决的重点。
为了做到教育扶贫,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农村教育的水平,如实施了免费师范生政策、“特岗计划”以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大幅扩充了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教师的队伍,提高了队伍的素质。2012年,农村基础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在学前、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分别为58.99%、81.73%、66.48%和95.40%,到2015年分别提高至69.72%、89.73%、76.07%和96.99%。[2]这对于促进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落实十九大精神,使教育在扶贫中起到基础性作用,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尽管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在过去的5年中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仍旧需要继续加强。现行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投入主要采取的还是以省级统筹为主的制度,因此各个地方的教育经费投入很不均衡。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来看,2016年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北京地区为25793.55元,上海地区为22125.13元,而河南、河北、甘肃、湖南、江西等地区则分别为5036.31元、7300.16元、7690.45元、7861.30元和7989.53元,差距很大。[3]尽管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中央财政较之过去在义务教育经费方面承担的项目和比例有了明显增加和提高,但对于地方难以全部承担的责任和相应经费该如何解决,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我建议,制定一个全国教育事业费的最低标准,发达地区上不封顶,欠发达地区达不到最低标准的,由国家统筹,转移支付。
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也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除了农业工业化、农村镇城化以外,最主要的是农民的知识化、专业化。只有通过教育,把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把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提高农村青少年的文化水平、生存能力,使他们树立脱贫的意志、掌握脱贫的本领,才能真正实现彻底脱贫,从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
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坚持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特岗计划以及乡村教师计划。除部属6所师范大学实施免费师范生制度以外,应该让地方师范院校也实施免费师范生制度,招收本地生员,这样可以使这些教师待得住、留得下。另外,一方面要继续提高他们的待遇,并给予更具吸引力的区域性补贴;另一方面,更需要为该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和空间,使青年教师有进一步在专业上发展的空间,使他们有事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要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首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德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全过程,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引领学生锤炼品格、勤奋学习、创新思维、奉献祖国。课堂教学仍然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要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要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教学方法要改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把书本的知识变为他的智慧和创造力。农村地区相对闭塞,要通过教学打开他们的思路,拓宽他们的视野,有了宽广的视野,他们就能想出脱贫致富的点子。
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互联网,把城市的优质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一方面通过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培养当地的教师;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媒体介绍我国各个建设部门的新成就、新技术,拓宽农村学生的视野。我认为,农村教育除了传授课程中的基本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打破农村封闭式的思维,拓宽农民的视野,让他们看看外部的世界,思考农村如何利用本地的优势,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教育扶贫,不仅要加强义务教育,使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而且要统筹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如果能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走出大山,这一个家庭就能脱贫。但要使农村整体脱贫,更需要加强当地的成人教育,使当地的青年能够有脱贫的强烈意愿,又有脱贫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教育扶贫不仅要把知识带下去,而且最好把技术也带下去。这就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根据当地的条件与需要,结合当地农村规划,开办一些职业高中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脱贫的能力。
总之,要利用教育的智力提升优势,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中的作用。
[1] 顾明远,资深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2] 田慧生、邓友超:《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3]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国教育报》2017年10月26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