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的欧洲

曾昭抡

诺曼第登陆后不过半年,昔日为纳粹所蹂躏的欧洲各国,大部皆告解放。盟国军事进展如此之速,诚属十分令人满意。不幸战事向[尚]未结束,德国仍在顽抗,而欧陆国家中,已有数国发生内部纠纷,令人不胜惶惧。过去数年来,谈国际大势者,常常提到,和平的保障,较之胜利的获得,尤为艰难。这句话今天看来,确是至理名言。据今观之,所关和平的不易保持,其来由不限于国际间可能发生的纠纷,而亦包括国内党派的冲突。

最近两月以来,欧洲国家,首先发生政治纠纷者,即为新近刚获解放的比利时。比国领土为英美军队自德军手中夺回后,流亡伦敦的该国政府,随即迁回比京不鲁塞尔。是项政府,对于光复国土,贡献几等于零,仅赖盟军胜利,重握政权,其难符人民期望,自在意料中事。乃该项政府,既不容纳各党各派,实行澈底改组,以求团结一致,而反下令解散于复国有功之游击队。众怒之下,布鲁塞尔遂于月前发生民众暴动。嗣后在十一月十日,该国从事抗敌运动的人士,仍然违抗政府命令,拒绝交出武器,同时并打开阿罗斯特城监狱,释放囚犯五百人。此等事件,虽则迅被镇压,但是其中所包含的潜伏问题,则并未解决。一直到最近,德军虽已退出比境,随时仍有进犯可能。在英军严密管制之下,若干久已酝酿的问题,一时不易爆发。将来和平恢复,英方撤兵以后,比国前途,实多隐忧。

第二个发生问题的国家是波兰。苏波外交与边界纠纷迁延数年不决。今夏苏军恢复波兰东部,越过卡逊线,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于该时在卢布林宣布成立后,即与仍设伦敦之波兰流亡政府,互相否认。此时苏军续向前进,波兰流亡政府,眼看行将完全落空。于是内阁总理米洛拉兹柯氏,乃代表该政府,兼程赴莫斯科,与苏方及民族解放委员会进行谈判,结果颇有进步,双方相约不再互相攻击。苏波关系的调整,与波兰内部的团结,至此微有希望。及后邱吉尔首相,于十月间赴苏,与史达林委员长作二次会议,其内容似颇侧重波兰问题。米氏于此时,又再度赴苏,得有机会与邱史二氏相聚会谈。商谈之下,因米氏颇抱定现实主义,对苏方要求切实让步,结果三方面的意见,渐趋一致。惟流亡政府与民族解放会之间,意见差池,反较苏波两国为尤甚。米氏反抵伦敦后,即将流亡政府予以改组,容纳民族解放派分子,以求团结统一。在此种情形下,久悬不决的苏波纠纷,可望圆满解决;未来的波兰的建国,亦可由此树立其基础。一般关心欧洲政治者,闻此无不欣慰。当时米氏对苏谈判之所以不惜牺牲若干战前波兰领土,务求达到苏波问题的解决者,实因苏方对于边界问题,紧持固有见解,而美国对于波兰战后新疆界,亦拒绝予以保证,所以此事事实上非求得苏联谅解不可。如米氏之谋国,可说是煞费苦心。不料流亡政府中顽固分子,认为米氏对苏让步过多,对其政策不肯予以支持,米氏被迫于十一月二十四日辞去内阁总理一职。英苏两国,对此同表惋惜。继米氏之后,副总理社会党党员郭宾斯基一度曾试行组阁。其事未成,继之组阁者,为阿西斯齐欧斯基氏。阿氏新阁,仍系一种联合内阁,人民党人亦仍得充任阁员。但其对苏政策,虽表示盼望与苏亲睦,然迄今尚未提解决苏波纠纷的具体方案。以此苏联方面,遂认此内阁为反苏政府。同时苏联占领区的波兰人,亦提出要求,请将现设卢布林之波兰民族解放会改组成为波兰临时政府。似此情形,波兰流亡政府的改组,已令米洛拉兹柯氏苦心孤诣奔走数月所得到的一点结果,全部付诸东流。波兰政局,从此又将多灾多难。苏波纠纷,在流亡政府被推翻以前,恐将难觅解决途径;而该项政府与民族解放会之间,亦将无妥协之可能。

十一月底,义大利发生阁潮,又给欧洲政治添上了许多麻烦,甚至引起英美两国对于国际政治观点的分歧。本来在巴多格里奥内阁倒台以前,由波诺米将军任总理之联合内阁在职数月,尚能满足一般义国民众的希望。乃在十一月二十六日,波氏内阁,忽向王储安伯托提出辞职。当时反响,首有义国六大政党,共同挽留波氏再任总理。王储方面,亦有邀波氏再度组阁之意。然而延迟数日,新阁迄未组成,波氏随亦谢绝组阁。在新阁难产生中,原任义国六大政党委员会主席,夙以该国民主政治家著称之史佛卓氏,宣布辞去该项主席职务,以便义阁危机,得以解决。此时方悉新阁之所以延宕成立,实因英国方面,反对以史氏任总理、副总理或外交总长。似此情形,波诺米内阁的辞职,多少与英方态度,不无关系。十二月一日,英国外相艾登,在答复此事实的同时,谓英国之所以反对史佛卓伯爵,系因其反对波诺米将军及其在职之友好。是项消息发出以后,波史二人,随即各自发表声明,陈述彼等二人仍为老友,并无互相反对之事,艾登所云,实乃传说之误。英方对此,未加辩驳,然其反对史氏如故。此时波氏业已谢绝组阁,义大利民族解放委员会亦已于十二月三十日,授权卢尼组阁。卢氏组阁,又未成功。英国反对史佛卓任阁员,益形公开。同时又有波诺米三次组阁之讯。不料原来资助波氏组阁的几个政党,其中忽有表示反对波氏者。最后经过相当折冲,至十二月七日,罗马方传波氏内阁,可望成功。阁员人选,原定八日宣布,临时又未实现。义阁虚悬,迄今已达两星期之久。英国干涉义大利内政,至此已十分明显。

近来欧陆最大的悲剧,当推晚近在希腊京城爆发的内战。希腊自一九四一年春季陷落德军手中以后,不久国内游击队蜂起。不幸党派纷争,踵之而来。各派游击军,时常发生摩擦,以致造成内战,自相残杀。此事后经英国斡旋,在开罗进行调解,内争始得表面停息。今秋英美陆军,登陆希腊海岸,驱逐德寇。希境游击部队,奋起配合作战,卒于短期内将国土完全恢复。此时希腊流亡政府,自开罗后返雅典,主持该国政治。为应付国内实际情形,改组后的新内阁,包括有民族解放阵线阁员六人。后者为左翼政党,辖有人民解放军,此军乃抗战期间最有力的游击队。十二月二日,希腊政府,下令解散人民解放军,民族解放阵线阁员随即全体辞职。至四日,人民解放军,遂在雅典发生暴动。英军袒护希腊政府,助其弹压,结果与人民解放军发生战斗,直接参加该国内战。战争进行数日,流血惨剧,有增无已。

考比、波、义、希四国的政治斗争,英国实皆干预其间。波兰问题,则更有苏联插足。自各该国内部言,比、波、希三国,皆包含有左右两派之争,内部纷争,联上国际背景,其不易解决,显而易见。此等事是非曲直,姑且不谈。饥饿掠夺之余,又遭如此变故,欧洲若干国家的命运,固然悲惨。整个世界的前途,也难令人乐观。昔日重建世界和平的信念,至今亦似在主要大国中,亦已发生动摇。全世界的人民,应当大家起来,纠正此等将人类引到深渊去的错误倾向。(完)

《评论报》第17期,1944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