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发展报告(2014)
- 袁卫 彭非
- 3968字
- 2020-08-30 00:25:48
二、中国发展信心调查:民生举措初见成效 深化改革心怀憧憬
为了解民情民意,倾听百姓对中国发展的心声,与中国发展指数的客观编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自2012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面向中国大陆民众对中国发展的信心进行调查。中国发展信心调查(2013)作为中国发展指数客观测量的补充,其问卷以中国发展指数的四个分指数为维度,从健康、教育、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入手,以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的方式,对中国大陆民众2013年年底的中国发展信心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在2012年调查的基础上,改进了有效样本随机抽取的方式,基于全国固定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的抽样框进行抽样。最终样本包含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城镇和农村,覆盖东、中、西部地区,样本具有全国范围的代表性。样本主体性别分布均匀,男女比例较为协调;年龄结构合理,各个年龄层次均有覆盖;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下居多,占68.4%,大专及本科占29.5%,硕士及以上占比为2.1%;就业分布方面,各类就业人员加总起来约占67.4%,高于非就业人员,且各类非就业人员分布较为均匀:离退休人员约占10.3%,非就业者约占22.3%,其中无业人员占9.6%;收入方面,个人月收入在3000元及3000元以下的占大部分,约为62.9%;样本城乡分布均匀,其中农村样本占48.7%。
在中国发展信心(2013)的分析中,我们分别使用绝对值和百分比来进行表述。绝对值是发展信心分值,采取100分制。对于正向指标,越接近100分表明信心越高,而对于逆向指标,越接近100分表明信心越低,所有指标均采取标准化处理和等权方式合成各分项指数和总指数。百分比则反映调查样本中持不同信心分值的比例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整体发展信心较强,达79.8分,60分以上的占80.2%,说明大部分人对中国发展持有较强的信心;在四个维度信心指数上,调查结果显示了中国民众较为稳定的信心:受访者的健康信心平均得分为72.3分,教育发展信心平均得分为65.7分,生活水平的整体信心平均得分为64.4分,社会环境的整体信心平均得分为60分,都超过了“及格”的水平。
而在生活水平信心中,百姓最担心的问题前三位是住房(13.1%)、看病(12.4%)和物价(12.0%),这三大问题是当前百姓对民生改善有所忧虑的重要因素。
(一)厉行节约成效显,房价调控路漫漫
2013年的中国发展信心调查针对百姓比较关心的反腐问题、环境改善、节俭倡廉和房价调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厉行节约的新举措得到大家的欢迎和认可(满意度得分77.9分),环境改善信心良好(68.7分),但反腐和房价调控的信心不高,分别为61.2分和47.9分,尤其是房价调控的信心低于50分,表达了大家对过高房价的担忧。
2013年,新一届政府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但调查结果显示,百姓在反腐倡廉方面信心有待提高,整体信心指数得分为61.2,其中有近2/3的受访者对新政府的举措充满期待,而仍有超过1/3的受访者对反腐败缺乏信心。
2013年初,始于餐桌节俭的“光盘行动”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本次调查中,民众满意度得分高达77.9分,表示满意的受访者高达82.7%,其中有近1/3的受访者直接打了100分,显示他们对这一举措的大力支持。
关于房价调控的调查结果显示,整体信心仅为47.9分,甚至近1/5的受访者打出了0分,表示他们对政府调控房价近乎绝望。经过这一年房价的飞涨以及政策调控的无力,半数以上的老百姓不认为政府政策能够把房价拉回正常轨道,这给政策制定者敲响了警钟。
(二)健康水平主观满意,医疗改革任重道远
调查显示,受访者的健康信心总体还是较好的,尤其是受访者本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满意度高达81分,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评100分的占23.5%,接近1/4,说明受访者对自己目前身体健康状况非常满意的比例较高。
看病便利程度信心得分为68.9分,认为看病条件与过去相比有所改善的受访者占33.9%,看病难的问题取代医疗保障问题成为健康信心指数分项得分最低的一项。医疗保障改善程度(69.1分)和医疗改革信心程度(70.1分)都表现出受访者对医疗保障方面的良好信心。
2013年1月7日,卫生部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详细公布了医疗卫生改革的路线图,医疗改革成为民众空前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调查结果显示低学历的受访者对医疗改革有更高的信心,而硕士及以上学历、中青年以及高收入群体这几类人群信心相对较低。以学历水平分组为例(见图5),可以看到,大专以下学历受访者对健康信心的四个方面分值都相对较高,尤其对医疗改革抱有相对较高的信心,而硕士及以上学历受访者对医疗改革信心指数却只有59.7分,与大专以下学历受访者的信心指数(72.5分)相距甚远。
图5 2013年不同学历受访者健康信心各分项指数对比图
(三)机制完善提振教育信心,政策倾斜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部把2013年定为教育经费管理年,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百姓对中国教育发展的信心。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中国教育发展的整体信心保持稳定(65.7分)。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对教育成本这一逆指标的打分相对2012年有所下降,体现了教育部等五部门在2013年出台的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八项意见的实施效果较为显著。在教育信心的其他方面,受访者对所在地的学校教育满意度为68分,表明他们对当地的教育整体来讲还是比较满意的(评分高于60分的受访者有61.4%)。学校教育对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作用认可度较高(达到71.3);可能是受到了“最难就业年”的影响,认为上大学对就业帮助程度(70.9分)与2012年相比降幅明显;而受访者对教育改革的信心比对医疗改革的信心稍强(达到71.4分),有19.3%的受访者给教育改革信心打100分。
分城乡看(见图6),农村居民在“学校教育”、“教育效果”、“教育投入”、“高教作用”、“教育改革”5个方面,均表现出比城镇居民更强的信心。近年来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2013年决定将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高招专项计划,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这对于广大寒窗苦读的农村学子来说是绝对利好的消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本次调查的农村受访者对教育方面表现出较高信心。
图6 2013年不同类型地区受访者教育信心各分项指数对比图
(四)生活水平基本满意,展望未来充满期待
2013年CPI不断走高,房价居高不下,受访者对生活整体信心打分为64.4分。从具体方面来看,民众对生活水平满意度较高(71.8分),并且对生活水平提高持较强信心(74.7分),生活成本的平均分为82.6分(逆指标),受访者大多认为目前生活成本较高,打分高于60分的受访者占比达84.0%。而关于生活中最担心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住房(13.1%)、看病(12.4%)和物价(12.0%),住房难、看病难、低收入家庭维持生计难,这三大问题始终是百姓对民生改善最关心的方面。此外,孩子上学、食品安全及养老问题的关注度也超过了10%。在持续增长的中国发展指数下,基本民生保障问题的解决还需给予更大的支持。
不同人群生活信心不同,分受教育程度看,大专以下学历人群的生活信心最高,其次是硕士及以上,大专及本科学历的人群生活信心最低;分年龄水平看,青壮年的生活信心最低,20~30岁人群生活信心仅60.7分,其次是30~40岁人群(63.8分);分城乡看,农村居民的生活信心要高于城镇居民;分区域看,特大都市区人群的生活提高信心最低(见图7)。
图7 2013年不同区域受访者生活水平信心各分项指数对比图
(五)社会环境引关注,弱势群体怀期望
社会环境方面,调查涵盖了贫富差距、社会信任度、环境保护以及交通改善等方面。
关于贫富差距与社会信任度,受访者普遍认为,当前贫富差距大(84.3分(逆指标)),41.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非常大;人与人之间信任程度低,2013年的平均得分仅为46.4分,成为问卷中所有问题中得分最低的一项。2013年,有学者对中国社会阶层固化表示忧虑,我们认为,贫富差距加剧,社会信任滑坡,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仍应警钟长鸣。
关于环保与交通,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于当地环境保护平均满意度仅为60.8分。2013年,雾霾遍布大江南北,笼罩全国,环境污染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重要的发展和民生问题。调查显示,民众对环境改善的信心平均得分为68.7分,有28.8%的受访者打分在80分以上,体现出民众对环境改善的强烈诉求。但是,38.2%的民众对改善环境信心不足,其信心得分不到60分。因此,政府应该以多种措施促进环境质量改善。
出行方面,受访者对交通便利程度的提高满意度较高,达到76.4分。
令人欣慰的是,受访者对未来社会环境改善仍存在较强的信心,平均信心为70.8分,表现出民众对新一届政府充满期待。
调查还显示,不同人群的社会环境信心不同:
●学历越高,社会环境信心越低;
●收入越高,社会环境信心越低;
●农村居民的社会环境信心高于城镇居民;
●西部地区的社会环境信心高于东中部地区。
进一步对收入水平细化后发现(见图8):3000元以下月收入群体对社会环境各个方面的信心表现相似;3000~5000元月收入群体以及8000~10000元收入群体是两个分界点,其对社会环境各方面信心指数明显降低;10000元以上收入群体对社会环境信心略有上升。说明高收入人群对社会环境的期望值较高,较难达到满意程度。以交通改善信心为例,月收入8000元以上群体的信心指数急剧下降,而他们大多是现实中的私家车一族,大城市中的交通拥堵问题与有车族的艰难在本次调查中得到验证。
图8 2013年不同收入受访者社会环境信心各分项指数对比图
(六)发展指数东高西低,发展信心西高东低
2013年中国发展指数和中国发展信心的排名比较显示,部分地区差异较大,出现了发展信心与发展指数测度的不匹配现象。有些省区中国发展指数排序相对靠前,而中国发展信心排序相对靠后,如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等省区。而另一些省区虽然中国发展指数排序相对靠后,但中国发展信心排序相对靠前,如西部地区的贵州、宁夏、西藏等省区。前者以东部经济发达省区居多,表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发展信心不一定高,后者以西部欠发达地区为主,虽然发展暂时比较落后,但民众依然保持较高的发展信心。地区中国发展指数和中国发展信心二者背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一不匹配的现象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