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危机管理报告(2014)
- 胡百精
- 721字
- 2020-08-30 00:31:56
第一卷 互联网与重建现代性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共峙”是当今时代最基本的境况和特征之一。自20世纪末以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围绕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大抵形成了两种对立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性自身蕴含了后现代性,后者不过是前者的延展和分化,“我们实际上并没有迈进一个所谓的后现代性的时期,而是正在进入这样一个阶段,在其中现代性的后果比从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剧烈化、更加普遍化了”。第二种观点则宣告现代性已然衰落和失败,后现代性是对危机深重的现代性在历史序列上的超越和替代。两种观点的争论,关系到人类社会应该按照现代性还是后现代性的观念、价值和范式,来解决现实问题和设计未来之路。
以社会学、传播学融合的视角看,在考察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关系时,互联网已成为绕不开且必须赋予最高权重的变量之一。互联网一方面呈现、承纳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经典二元关系,诸如中心与边缘、精英与大众、秩序与变革、拟象与真实、统一性与多样性、整体性与碎片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另一方面也在重构和转化这些二元关系,促进二元之间的对话和互生。对话是互联网的基本哲学、观念和实践,这有利于缓解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二元紧张和对立,并可能实现崭新的超越和创造。
在传统观念中,前述之精英与大众、统一性与多样性等二元范畴之间鸿沟深堑,难以跨越或填平;一旦填平则意味着一元对另一元的征服。而作为一种新工具、新平台、新语境,互联网并不把二元之间的鸿沟视为问题——鸿沟之中万物生长,也不特别忧虑一元对另一元的征服——对话使“彼”和“此”能够相互嵌入和增益。简言之,互联网蕴含着促进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充分对话——而非简单对立或征服,并借此重申启蒙、拓展现代性价值、缓解现代社会危机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