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经典阅读
——基于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启示

摘要:就儿童天赋及心智发展的阶段而言,13岁之前多记性而少悟性,特别是在幼儿园阶段。因此,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可以达到开发儿童智慧、激发儿童潜能、塑造儿童人格的目的。通过儿童对经典的反复诵读,使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发育成熟,渐渐能体悟出圣贤为人处世与人生之智慧,长大后自然成为一个有道德理性、有文化修养、有才能见识的正人君子。经典诵读对于儿童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因此教师在开展这一教学活动中必须采取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本文在阐述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的必要性及教学方法的同时,重点结合开展经典诵读教学实践的若干实例,揭示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经典诵读 教学启示

引言

南怀瑾先生讲: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那应该是为了“做人”,不是为了“生活”。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很舒适快乐的一生。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开发了,就容易懂得“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

孔子思想作为世界性的文化,为世界各民族所敬仰,这充分证明了孔子思想对现代人的行为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今提倡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人们与人为善,由此看来,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传承中华美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说到那些绕嘴的古语谁都会为之失兴,但是如果结合一些古代的经典故事来欣赏,就会感到像是在饮一杯浓茶,里面的哲理让人回味无穷。针对当今的独生子女教育难的问题,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儿童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及教学方法

(一)开展儿童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包括儒学在内的各种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存在的根基,离开这些经典就没有中国文化可言。就儿童天赋及心智发展的阶段而言,13岁之前多记性而少悟性。使儿童反复诵读最有价值的经书,从本质上讲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开始或者说第一步。

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可以达到开发儿童智慧、激发儿童潜能、塑造儿童人格的目的,还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第一,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记忆力大大提高。当儿童的记忆力提高以后,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必然得到提升。第二,儿童诵读经典后,其注意力会较以往有显著的提高。第三,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经典诵读后,识字量会有明显快速的增长。儿童较早具备接受文字信息的能力,对其潜能的发挥意义十分重大。第四,经典诵读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儿童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儿童对儒家经典的反复诵读,使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发育成熟,渐渐能体悟出圣贤为人处世与人生之智慧,长大后自然成为一个有道德理性、有文化修养、有才能见识的正人君子。第五,经典诵读有助于儿童阅读、表达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开展儿童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

经典诵读对于儿童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指导方式,令儿童熟读,引起儿童的注意,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

工作中,我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教师领读,幼儿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领读,全体幼儿齐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幼儿录音;幼儿听录音机跟读;看《三字经》、《弟子规》,手指点读;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的“边走边读”教学方式,孩子们非常喜欢。比如,课中为了保持孩子们持久的注意力,适当运用京剧队形“卷心菜”,伴着古典民乐的韵律,由教师带领孩子们边走边读等。这种教学活动有张有弛、动静交替、寓教于乐,激起了孩子们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的若干实例

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采取午睡前让他们欣赏、教的时候和他们互动、用肢体语言来帮助他们理解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让孩子们十分感兴趣,不时自发地背诵经典内容。为了把一个个经典的故事和《弟子规》中的经典词语表达出来,我用了各种方法进行教学。学完了《弟子规》的第一章“入则孝”之后,首先,组织孩子们讨论什么是孝,没想到孩子们对孝的理解非常好,他们在活动中展开了讨论,有的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李天泽说:就是妈妈爸爸讲道理时要认真听,不要和家长顶嘴。有的说:尊敬老师是孝。有的说:有好吃的先让爷爷吃也是孝,帮妈妈洗碗也是孝。李浩明说:有一天妈妈给我买了我最喜欢吃的香蕉,我看着香蕉想起了《弟子规》的道理,东西虽然小,不能偷偷藏起来,应该和妈妈一起分享。于是,我把香蕉送给妈妈,和她一起吃。妈妈很高兴地说:“我的儿子真棒!我的儿子长大了!”张乐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当妈妈爸爸生病时,我要给他送水,送水果,请他们马上吃药,让他们身体早日健康。其次,孩子们更喜欢表演。学完内容之后,他们按故事情节分组,分配好角色,请自己制作头饰和道具。表演“入则孝”时,孩子们帮妈妈铺床,早晨醒来主动问候爸爸妈妈,还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演得非常投入,其乐融融。看到孩子们的出色表现,我喜在心里。

在开展诵读《弟子规》教学活动中,我们尽量启发、鼓励孩子们用绘画、剪纸、泥工、故事、表演等形式表现其内容,同时将《弟子规》的内容与五大领域有机结合,渗透在孩子们的生活之中,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化行为”,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时常用小画笔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画出来,并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很多小朋友回家还诵读给爸爸妈妈听。孩子和家长都从中得到了快乐。例如,在“三八”妇女节时,我们把“入则孝”结合节日对孩子们进行爱妈妈的教育,让孩子们用笔画妈妈。在对妈妈的认真观察中,孩子们发现妈妈常常是在洗衣服、扫地、做饭,体会到了妈妈的辛劳,并认真画出对妈妈的爱。每一位妈妈在看到孩子们的画后,都由衷地笑了。

孩子们经常用泥塑来表达自己对《弟子规》的理解。鉴于此,我们在开展泥塑活动过程中,制定了如下目标:(1)使孩子心情愉快地参与活动,教给他们搓、捏、团、揉等泥塑技能技巧;(2)引导孩子讲述《弟子规》里自己喜欢的一句话,鼓励孩子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通过泥工的方式表达出来,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3)鼓励孩子与同伴合作完成作品,共同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成果,并大胆讲述作品。赵文博小朋友捏出了一位老爷爷坐在桌子前,上面有些好吃的,旁边还有一个小孩。他说有好吃的先让爷爷吃!大雄小朋友捏了一个晾衣杆,上面搭着衣服,还有一个小孩,他说他正帮妈妈晾衣服。

“朝起早,夜眠迟”。孩子们在心中时刻记着这句话,班上每天8:30来园的孩子占总人数的95%以上;“晨必盥,兼漱口”促使早餐后主动刷牙的孩子达到100%;“勿箕踞,勿摇髀”纠正了孩子们的写字姿势、坐姿;“将上堂,声必扬”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发言时声音洪亮,但在走廊里排队行走时,大部分孩子已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声音、行为,做到不干扰别人,已逐渐形成好习惯。

记得有一次午餐时间,我观察到陶融小朋友在吃青椒炒土豆片时,偷偷地把青椒挑出来,不肯吃。这时,坐在他旁边的王毅轩小朋友马上提醒他,说:“对饮食,勿拣择。”陶融说:“我不喜欢吃嘛!”王毅轩说:“我以前也不喜欢吃,但我现在‘对饮食,勿拣择’。”陶融听了,默默地把盘子里的青椒吃了。看着陶融的变化,我喜在心头。我因势利导地补充了一句:“不挑食,营养好,身体长得棒。有些小朋友已经开始不挑食啦,提出表扬!”听陶融妈妈说,现在孩子在家里也不怎么挑食了。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孩子们正从“怪兽”、“奥特曼”和网络游戏中走出来,一些平时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不懂礼仪的孩子有了可喜的变化。很多家长反映,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从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其实,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不仅对孩子们的成长大有益处,而且促进了家长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李坤锦的爸爸反映,一次自己喝了酒,回家之后孩子见状对他说:“饮酒醉,最为丑。”他听了既高兴,又羞愧。另一位家长说,前几天孩子的奶奶生病住院了,孩子端茶送药不离左右,奶奶很欣慰。孩子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弟子规》上不是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记得经典诵读活动刚开始时,有家长不太注意看通知、教学计划。但在诵读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后,当看到孩子能够饶有兴趣地诵读时,他们感到非常吃惊,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此,当我在家长会上向他们详细介绍开展经典诵读的理念后,大部分家长都能主动地给孩子购买《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籍,或从网上下载原文,在家中与孩子共同学习。

例如,学期初,李坤锦小朋友对诵读不感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时常捣乱。在与家长沟通情况后,他的妈妈不仅给他买了书,而且把每天晚上散步时的讲故事,改成了一起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现在这个小朋友已经开始背诵《论语》了。以前,李坤锦的妈妈认为孩子的身上有许多毛病,比如经常同小朋友打架、不懂礼貌等,但又苦于找不到好的教育方法。通过诵读活动,李坤锦有了进步。同以前相比,他能够同周围的小朋友友好相处,对人也有礼貌了。看到孩子的进步,李坤锦的妈妈发自内心地感谢幼儿园所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以前非常任性的叶思乔小朋友,现在能够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须敬听”;邋遢的陈浩宇能够“冠必正,纽必结”;被宠惯了的赵冠铮每天都能在家里帮助爷爷奶奶摆筷子、拿碗;不善表达的李伊奇也能主动要求领诵,并表现出惊人的背诵速度和记忆力;过于自信的张子兮小朋友也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了;对汉字感兴趣的何沐菲、王毅轩,识字的兴趣越来越浓。可以说,这些都得益于经典诵读教学。

三、结语

古人对孩子的教育经常是在3岁开始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经典篇章。让孩子从小进行经典诵读的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从小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和《论语》等经典,可以对这些道理和规范有所了解,并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加以理解消化,以至于最终采纳尊崇。

总之,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可以达到开发儿童智慧、激发儿童潜能、塑造儿童人格的目的,而且可以使儿童逐渐在吸纳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茁壮成长。我们深信,他们这一代人会因为经典诵读而比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更为深刻与恰当。儿时的学习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制.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北京:同心出版社,2003

2.庞丽娟.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3.李泽厚.论语今读.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中二班 高旭